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还漆于木——徽州漆工艺基于徽州木雕文化的创新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9381
刘元元

  【内容提要】徽文化是中国重要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皆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传统工艺在当前不断创新发展之际,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帮助优秀的工艺文化实现其自身价值。漆和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漆取之于木又归还于木,利用徽州木雕的立体效果成功转换到徽州漆工艺创作之中,能充分展示徽州地域特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徽文化资源进行嫁接与变体,形成特有的艺术品格,既是对徽州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又能使徽州木雕的保护问题引起重视。综合当代漆艺艺术特征,结合人们新的生活诉求,用新的艺术视角来研究徽州漆艺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引发对当代漆艺的关注和思考,为徽州漆艺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的发展道路,对于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在现代漆艺设计创作中,艺术家们用漆的独特语言来表现作者与人、社会、自然的各种情感,这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徽州漆艺在传统技法和材料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漆艺发展道路中的精彩篇章。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中徽州漆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徽州木雕文化也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下徽州漆工艺和徽州木雕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徽州漆工艺表达徽州木雕中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当前传承和发展徽文化的重要任务。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二者相遇之后,意境的升华从其特有的文化特征、美学品格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取向,使漆塑作品具有延伸的艺术审美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徽州漆工艺发展及其艺术特征

徽州漆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徽州文化的带动和影响,同时徽商经济也制约其发展的速度,徽州漆工艺从陷入困境到老艺人被遣散再到屯溪工艺品厂的恢复,经历了漫长艰难的历程。在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工作完成之前,犀皮漆工艺的技法处于无从考证的状态。1949年俞金海师傅在历经多次实验后,终于揭开犀皮漆工艺制作之谜,犀皮漆也由此为人所知。在俞金海辞世后,其制作工艺再度失传。2003年俞金海的徒弟甘而可先生历经近三十年的研究,终于使犀皮漆工艺再一次获得重生(见图1)。1949年之后,以屯溪为首的漆器工艺厂发展迅速,随后出现了俞金海、饶云卿、甘金元、黄文勇等一批徽州漆艺老艺人,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制作了大量漆器产品出售到国外,促进了徽州漆艺的发展呈现一片复苏的景象。“文革”时期漆艺发展停滞,直至改革开放后徽州漆艺得到新的发展。犀皮漆表现的诸多方面,反应了徽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作为一种髹饰技艺不断被完善,更加凸显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早期徽州漆工艺以雕漆、螺钿漆器为代表,随后相继出现漆沙砚、犀皮漆器为主要代表工艺,至今最为特色的是以甘而可为代表的犀皮漆制作工艺,在中国漆艺领域已有较深的影响力。犀皮漆髹饰工艺的特点,关键在打埝的工序上。打埝指的是在漆器的表层上利用不同媒介做出凸起,呈现出形态各异、高低疏密的机理,这个步骤决定了犀皮漆制品的外观纹理和色泽(见图2、图3)。打埝所使用的漆需要单独调配,在黏稠度上要好于其他漆。下一步是髹涂色漆,传统的做法是刷红、黄、黑三色漆,每一遍均匀地涂刷至器物表面。等待阴干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反复数遍髹色漆直至凸起部分被填平。打磨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既要磨底透出漆面的断层,又要尽可能做到每一处纹理被保留完整,整个犀皮漆制作工艺中最复杂而又最为神秘的地方就在于此。

  

  图1 甘而可制作红金斑犀皮漆果盒

  

  图2 徽州红金犀皮漆

  

  图3 徽州黑金犀皮漆

  犀皮漆工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其不仅作为漆艺制作而存在,更承载了徽州地区特有的人文精神。犀皮漆作为徽州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特点鲜明,纹理清晰自然,色泽艳丽,美观雅致,受到许多漆爱好者的喜爱。随着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发展,受多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吸收的影响,繁琐的传统工艺技法也变得逐渐简练起来,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取其精华,寻找新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载体,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二、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前,徽州漆工艺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吸引力,投身徽州漆工艺的人员数量少。目前徽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大多比较保守,特别是涉及商业机密、专利保护的,让许多青年爱好者被“传内不传外”的声音拒之门外,产品仍旧以依赖传统理念为主,参与实践的大多是老艺人,重复且机械化的生产缺乏创新意识。二是资历不高的艺人很难得到政府和地方的重视,在资金投入、政策导向、荣誉设立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他们缺少完善的传承基地、工作室、传习所、专业陈列馆等相关设施及建设场所。导致许多优秀作品没有展示、传播的空间,失去很多机会,很难走上更高的平台。三是作品没有新意,脱离生活,没能很好地将纯粹的工艺性作品转化到人们生活的实践型作品中,与外界同行接触较少,作品一直停留在自我欣赏阶段,只能作为小众化的艺术形式保存在博物馆中。四是缺乏眼界和高度,从工艺传承人主体来说,需要多带徒、多传艺,让好的工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而不是担心技艺被外人学去,将意见和建议都拒之门外。

  

  图4 徽州木雕

  

  图5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老木雕在保护上,因木质材质易受霉变、虫蛀、腐蚀、开裂等问题的影响,很多已被保留下来的作品,残缺不齐、精彩的雕刻部分已经被破坏,给工艺学者借鉴和研究带来阻碍,令人遗憾,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见图4、图5)。二是各种精雕机械的出现,打破市场的稳定局面,传统木雕工艺转型面临矛盾问题。很多工艺已经被机械取代,大批量的生产虽然解决了供需的问题,但也减少了年轻手工艺人在技艺上的钻研,市场呈现作品大多以机雕为主,精彩的优秀作品太少。三是传统的徽派木雕工艺大部分用于建筑家具上,保留至今的徽州木雕作品形式比较单一,目前新艺人雕刻的作品能反映出徽文化的较少,实用型的新产品更少。四是技艺传承人培养出现问题,当下的年轻人很难抵挡外界的诱惑,急于求成,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来学习,传承人也无法潜心研究木雕工艺和文化内涵,导致各方面出现断层的危机。

三、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文化结合的实际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工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

创新需要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而传承的内涵又通过工匠精神体现,从始至终都激励着工匠在精益求精的工艺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工艺,创造出更好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匠心,就很难达到“望尽天涯路”的高远意境。进行文艺创新的前提是需要工匠精神,葆有匠心,不忘初心,唯有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上出现的问题,关键在创新能力不足,要把这种精神贯穿到文艺创作生产的过程中去。徽州大漆髹饰技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创新是相互作用,而且在工艺理念、工艺实践中不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就众多传统工艺而言,一件优秀作品的产生往往离不开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两个基础,两者始终贯穿于具体产品制造过程中。优秀成熟的文化产品,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不断的自主创新,因此,一切创新的理念都需要扎根于精神,而工匠精神正是徽州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徽州传统漆工艺的发展需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高度敏锐性,在工艺改进和产品创作上不断探索进取。犀皮漆和漆砂砚创制,不仅仅是恢复传统,更是积极创新努力的成果,体现了工艺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螺钿镶嵌技艺在家具上的灵活运用,超越了以往在家具和工艺品上的单一用途,物体表面装饰图案通过有意的重复运用,成为徽州大漆镶嵌工艺的典型符号。犀皮漆技艺在器皿上的极致运用,超越了传统的制作工艺,更是成立核心技艺理念和产品价值、打造出核心品牌的重要尝试。这些重要贡献需要优秀传承人深切地认知到,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样重要,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走得长远。

(二)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

徽州漆艺的种类与制作工艺,不仅体现了徽州民众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他们对美的理解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是历史中的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不管是徽州漆工艺还是徽州木雕都离不开徽州文化的影响。2006年,徽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部分徽州木雕的工匠艺人受市场利益的诱惑,放弃精雕细作的手工雕刻,大部分改用机械化生产模式,并且在工艺上无原则地模仿其他地区,导致徽州木雕工艺逐渐失去徽州地域文化特色。基于当下保护、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将徽州木雕文化与徽州漆工艺相结合,是站在新的视角下传播传统文化及艺术理念,体现了新的思想理论和审美情趣。

  之所以将徽州漆艺与木雕文化的创新应用研究提上日程,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虽然徽州木雕有悠久历史,但由于近现代以来的战乱,保留下来的作品已所剩无几,遗留下来极少量的精品大多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但还有很多没受到重视保护,仍在经历自然的催化和人为的破坏,而与徽州漆艺的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弥补徽州木雕受其材质影响而导致的侵蚀、虫蛀、风化、不易保存等问题。二是培育徽州工匠和发扬皖南代表性工匠精神的迫切性。目前徽州木雕和徽州漆工艺都缺乏当代创新性,一种文化没有创新何来发展,没有转变那就只能消极性保护或衰败。徽州木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依附于建筑和家具,题材内容多半是以历史典故、才子佳人、宗教故事、花鸟鱼虫为主,其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但怎样雕刻新时代的故事与形象,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课题,尝试用漆工艺和木雕文化的结合,利用徽州漆艺的耐酸、耐腐、耐高温等特点创造出徽州木雕作品具有当代性与创新性。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文化的创新应用研究,将以此为重要目标!

(三)徽州漆工艺结合徽州木雕文化具体创新应用

明清时期,徽州木雕的典型作品是以生动的人物文本故事体现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徽州漆艺元素与徽州木雕文化相结合,在漆塑创作过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说的徽州漆工艺与徽州木雕文化的创新应用,并不是指在木雕作品上直接用漆来饰,也不是在漆上雕刻,而是通过徽州漆工艺重新塑造出具有丰富徽州木雕文化意境的作品,这个过程既解决木雕保护上的问题,也能将徽州漆艺推向另一个高深层次。通过收集明清时期的徽州木雕,叙述性地将文化与内涵串联起来,以半浮雕的立体效果展现,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保护与创新。

  内容题材上,传统的徽派工艺有着自己程式化的表现内容,比如:山水花鸟、典型人物、喜剧故事等,其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和儒家文化色彩。具体表现为:第一,要具备民间美术的一些特征,如古朴、雄厚、夸张、意境;第二,借助这一时期受儒家文化思想、民俗文化思想所影响的木雕作品;第三,抓住徽州木雕格调欢快、喜庆、励志场面的艺术特点;第四,打破重组,将传统木雕作品进行重新组合设计;第五,创造出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和装饰性艺术作品,实现其特有的艺术价值(见图6)。

  

  图6 徽州漆艺创作稿

  

  图7 徽州漆艺创作

  

  图8 徽州漆艺创作

  工艺实践上,基于徽州漆工艺创作实践,选用大漆最大优点是:漆质坚硬、漆面光亮、不怕水侵、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强酸、耐碱、耐高温。而徽州木雕中构图精巧,造型生动具有趣味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空间视觉效果。创作利用徽州漆工艺中螺钿漆、犀皮漆等特有的饰技法,将徽州木雕中社会生活及民俗文化用叙述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赋予作品深层次内涵。创作选择漆立体的表现形式,整体呈浮雕效果,人物造型精炼,明暗对比突出,具有极强的空间感。现今漆塑的材料种类不多且都具有优劣势,在材料运用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经过反复试验,在大漆中加入中草药白芨,大大提高了漆干燥的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坚固性(见图7、图8)。

结 语

当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最响亮的口号。正当传统工艺发展之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最响亮的时代口号。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帮助优秀的传统工艺实现其自身价值。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之中,能够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而将徽州木雕文化融入徽州犀皮漆特色工艺结合现代设计创新应用实践,能充分展示徽州地域特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综合当代漆艺艺术特征,结合人们新的生活诉求,来研究徽州漆艺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引发对当代漆艺的关注和思考。通过不同工艺技法来表现作品的造型特点,将徽州漆艺挖掘出来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是我们的使命。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这一创作实践,即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又能起到实际的保护和传承作用,让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既传承了传统徽州漆艺饰的技法,也能解决木雕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作巧妙地将传统工艺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同时又融入当代的艺术思想加以创新,为徽州漆艺艺术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的道路,对于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