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六朝古都泪啼殇 阴霾未散祈和平——评南京逆行舞蹈剧场和南京市歌舞剧院的《十三月》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2557


  透过烛光的剪影,那些记忆从远方传来,点一盏灯,想一些人,念一座城。“焦点舞台”第四场是南京逆行舞蹈剧场和南京市歌舞剧院带来的舞作《十三月》。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烙在心底的伤疤,每年国家公祭日全城均鸣笛致哀。80多位幸存者的相继故去更让身为南京人的编导李捷心急如焚——如何以现代舞方式表现这个重大历史题材,已在他心中酝酿了七八年之久。值此第五年参加舞蹈双周之际,南京市歌舞剧院的青年编导李捷和独立编导吕思思在曹诚渊先生的鼎力支持下,特邀了韩国无限未知舞团创始人及编舞总监张曦,联袂为这两个南京舞团的12位舞者量身定制了这部舞作。编导们将目光投向屠城时受难者挣扎、恐慌、凄楚、麻木与向往等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并塑造出苦难深重且愁肠百结的受难者群像。全剧时长60分钟,由引子、七个舞章和尾声组成,每个舞章代表一场历史事件,并运用虚实相间的结构方式,在现实与梦境的反复转换中推动主题的发展。

  引子:走入历史,回溯一夜屠城那不堪回首的惨景。在阵阵警钟长鸣声中,大幕徐徐拉开,舞台口矗立着大长排背对观众的人群,缓缓前行中不停有人倒地颤抖。地上满是破碎的城砖,空中有银灰色天网压逼而来,惊慌失措的人群无处可逃,痛苦的低吟声直至凄惨的嘶吼声、女人抽泣的控诉声、孩子凄凉的啼哭声,将现场观众带入了82年前的那场历史惨剧之中。

  第一舞章:大屠杀前夜,受难者百感交集的心境。随着强劲急促的心跳音乐,倒地人群不停地挣扎着。此刻,天网如白云高高挂起,人们在抒情颂歌中渐渐站立,仿佛回到原初的宁静生活。他们拾起满地的城砖,齐心筑起高高的城墙。但顷刻间,城墙崩塌,人群疯狂奔跑、集体抽搐。随后,由群像到点像,特写一家三口恐惧与互助的三人舞,兄弟姐妹在窒息乏力中或抗争或躲避。

  

  《十三月》演出照

  第二舞章:大屠杀期间,平民们无力反抗的绝望。沉重音乐的烘托下,人们从下场处前区大斜线跪地前行,身后仿佛是无数日本人在唾骂鞭笞,情绪激动的气氛压抑至极。地面群舞跪地启天,伏地叩首,昂首问天,无力抵抗,营造出无以复加的沉重感。随之由面及点,一名魁梧的男子从人群中爬出,爆开了的心与能量的张力,流淌出一段干净利落的男子独舞。

  第三舞章:大屠杀期间,黑衣日寇的癫狂变态。舞台暗场后,一群身穿黑色长袍带着防毒面具的日本兵,从舞台上场处后区斜排慢速前行,以不断重复的僵硬动作,彰显其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本性,并在机器般的“杀人游戏”和无意识的自我嘲笑中变态。接着,凄凉长啸声映衬下的叠罗汉双人舞,更揭露出日寇内心的扭曲与癫狂。

  第四舞章:惨绝人寰的活埋时,受难者的众生相。天网沉重下压,血色灯光铺满大地,一个个平躺的躯体,从下场处前区横线平行缓慢滚地出场,恍如活埋时奋力挣扎的众生诸相。他们在地面微密空间的蠕动,分明是生命与泥土的对话,更是生命最后一刻的绽放,人赤条条来亦赤条条去。耳边响起凄楚的生命颂歌,直至人群最后集体倒地,将生命的脆弱与人性的凄美抒写得酣畅淋漓。

  第五舞章:日寇的军营中,被肆意蹂躏的慰安妇。夜空下的高台上,四位全裸且纯净的女人,在一根绳索的捆绑下,舞动着一段超现实风格的舞蹈,抒发着女性的圣洁与母性的光芒。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低沉的哭泣声引出的遭受轮奸践踏后苟活的女人,她们不停地擦抹着自己身上的污垢,精神分裂,内心崩溃,而周围的日寇则已然成为一个个麻木的符号。

  第六舞章:大屠杀六周后,满地死尸被拖进万人坑。全剧的黄金分割点设置在大屠杀发生的六周后,30万同胞血淋淋的尸体被掩埋在万人坑里。人们双手平举在胸前,仿佛亲人在他们的怀抱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而其他同胞的表情则呆滞麻木,并将死尸一具具地拖进了万人坑。他们的灵魂已被抽空,沦为一群落魄的孤魂野鬼,而这惨不忍睹的一幕幕,撞击并刺痛着我们人性与良知的底线。

  第七舞章:渴望逃离人间地狱与奋起反抗的大群舞。此章由两个舞动性极强的舞段构成:一是通过空间流动、动作发展与能量积蓄,构成渴望逃离、祈求护佑的舞段;二是通过音乐变化、情绪推进与灵魂沸腾,终而形成声嘶力竭反抗大爆发的舞段。但仅是这两段煽情的舞蹈显然给人言不尽意的遗憾。不过,究竟如何继续采用舞蹈的语言,对这段刻骨铭心的悲剧作出令人叫绝的深刻反思,的确有待于我们的共同探讨!

  尾声:我们用舞蹈的仪式,祭奠永世不忘的国殇。舞者们手捧蜡烛,颇具仪式感地漫步前行,倾诉着心底的真切感怀。面对历史,我们愤慨,我们呐喊,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我们要用舞蹈铭记这场民族的苦难,并借此找到砥砺前行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以史为鉴,我们共同努力,让和平的种子一点点地茁壮生长,看一个崭新的南京正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

  总而观之,整部舞作结构清晰合理,各种人物群像的塑造颇具特色,舞台调度亦很显功力,应该说青年编舞家张曦有着扎实的基本功。然而,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严肃、厚重且敏感的历史题材,一位90后的编舞家要充分驾驭,其难度不言而喻,我们显然还需给他一些时间去思考和沉淀。在我看来,张曦是一位很有潜质的新锐编舞家,纯粹专注、逻辑理性、挚爱上进,并有丰富的想象力、饱满的表现力和高效的执行力等等,这些作为优秀编舞家需具备的资质他都兼备了。正如双周创办人曹诚渊所评价的——“张曦和他的X-zero舞蹈剧场是中国另一个将要被世界记住的现代舞名字”。编导李捷同样是一位有理想的制作人,为了推动现代舞在江苏地区的发展,他和夫人思思共同创办了“逆行舞蹈剧场”。取名“逆行”,似乎是要与江苏目前很多剧院的发展道路逆向而行,而在江苏这样一个相对传统和封闭的地区,发展现代舞可谓举步维艰。作为一个民间独立的舞团,资金问题是其创作的最大困难,他们将做舞蹈培训攒下的资金倾力投入创作,笑称自己是在做“最没有资金的大制作”。不过,透过这样一个民营性质的舞团,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下绝大多数同类舞团的窘境,我们更看到了这样一群“爱舞人”在夹缝中生存,坚持着自己挚爱的舞蹈创作,渴望得到国家的关注和社会的支持,渴望有平台能够替他们发声。我想,这也是曹诚渊先生有意力挺该舞作的初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