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合拍片运作的前提是合拍双方合作共赢。合拍片需要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摄制、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双方市场、版权和利益。相比中国,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市场都是小市场。只有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几个市场规模较大的沿线国家,合拍的经济价值较大。但是合拍可以让沿线国家分享我国的市场红利。合拍还有潜在政治和文化价值,可以沟通民心,化解疑虑,凝聚共识。在创作方面,有六种思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合拍片创作中的文化隔阂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全球治理公共产品之一,自提出以来稳步推进,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国已经与131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8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区域。
“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潜在风险之一,是可能引发沿线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抵制。再加上某些抹黑中国的言论,更加剧了“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难度。“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五大合作内容,在其中一项内容“民心相通”方面,电影可以大有作为。民心相通,即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艺术与传媒合作等,为深化双边与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中外合拍电影,可沟通民心,化解疑虑,凝聚共识。在电影领域,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已经与22个国家签署了政府之间的电影合拍协议。“一带一路”合拍片已成为一个中外电影合作的热点。这个议题的关键有两点:产业合作和联合创作。
一、产业合作
“一带一路”合拍片能够运作的前提,是合拍双方都有利可图,可以合作共赢。这种合作,从创作上看,两个国家的合作可以分为合拍和协拍两种,两种方式的合作程度不一样,但都可以按照各个国家的优惠政策,不同程度地享受各自国家的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为进入两个国家的市场提供方便。对外方更有吸引力的是,外方与我方制作合拍片,可以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制片方可以获得比纯进口片更高的票房分账比例:国产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是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以剩下的票房为总数,制片方、投资方和发行方拿走43%。如果是进口片的话,制片方、投资方和发行方仅能拿到25%。当然,两个国家的电影合作,除了创作项目合作,还可以有公司层面的股权投资或者并购、艺人经纪层面的签约合作、电影节展方面的会展合作、进口他国影片到本国市场等。这些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在联合创作的层面上,协拍合作的合作程度较浅。其方式是,协拍方为外来摄制方提供“地接”式的场景、器材、人员、翻译沟通、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辅助支持,典型代表是泰国和中方的合作。泰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为1.6亿美元左右,规模很小。就单片而言,在泰国的收益有明显的“天花板”,比如票房冠军《鬼夫》的票房只有1861万美元;又如爆款电影《天才枪手》获得了约5000万美元的全球总票房,其中大约4000万美金是中国大陆市场贡献的,在泰国的票房只有329万美元。规模虽然不大,但泰国是一个理想的协拍合作方。根据泰国电影局的资料,2017年来泰国拍摄的国外电影摄制组高达810个,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75个,来自中国香港的24个,来自中国台湾的7个。2017年,外国摄制组给泰国带来的收入高达30.7亿泰铢,已经达到泰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收入的70%。中国剧组去泰国取景拍摄,是看到了泰国的优势:快速审批、风景美丽、技术先进、人员专业、费用低廉等多种原因。泰国政府还对外国影视公司提供了各项赞助、减免和税收优惠,比如免征电影演员的个人所得税、免征电影拍摄取景的进口关税、免征向推广文化基金会捐款的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
到泰国取景拍摄,摄制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作为协拍方的泰国,也获得电影相关的服务收入、旅游收入以及国家和城市品牌增值的额外收益。
从产业层次看,真正的合拍片需要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共同摄制、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双方市场、版权和利益。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规模都不大,票房贡献能力小,合拍对于我国电影公司的意义不大。相比于中国每年90亿美金的庞大电影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市场,每个国家都是小市场。只有几个市场规模较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公司与其合拍,经济上才比较有价值,这样的国家包括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左右,有八千多块银幕,但是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欣赏习惯和内部多语种市场区隔,国外影片很难进入,合拍成功并进入印度市场的难度较大。
俄罗斯电影市场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观影人次超过2亿人次,位列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之内。尽管政府尽力扶持本国电影,但好莱坞电影在俄罗斯更受欢迎,俄本国电影的市场占比在30%左右,能够进入影院的本土电影约120多部,战争、魔幻、体育、喜剧、灾难类型表现较好。《花滑女王》《一跃而上》和《斯大林格勒》是本土电影中的成功案例,后者是2013年的战争动作巨制,以52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67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创造了俄罗斯电影史记录。俄罗斯电影艺术和商业并重,在商业片方面正在积极向好莱坞学习类型规则和叙事艺术。但是,尽管中俄关系良好,进口到中国市场的俄国电影一直“水土不服”,表现最好的是2018年的《冰雪女王3:火与冰》,在中国获得了1150万美元的票房。这样的表现既没法和苏联电影当年的影响力相比,也没法和频出爆款的进口印度电影相比。其原因在于经历了政治经济动荡的俄罗斯,电影工业基础不完善,造星机制不成熟,融资困难,高水平的商业片主创人才匮乏,电影教育发展滞后,本国市场太小。尽管如此,由于中俄友好历史源远流长,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合作紧密,中俄之间并不缺乏好题材,中俄合拍电影成功案例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意大利电影市场位列全球票房榜13名,有影院一千家左右,三千多块银幕,市场规模为8亿美元左右,本土电影放映数量占比、观影人次占比,票房占比都在30%左右。意大利是一个理想的合拍片合作国家。
意大利是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成员,是欧洲经济强国、电影强国,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与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现代文明。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二战”以后剧烈动荡的经济社会变迁,加上发达的当代教育和艺术,造就了意大利电影的辉煌。以新现实主义电影、本土喜剧片、艺术片、威尼斯电影节为象征的意大利的电影,在本土主要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表达而不是商业产品。在电影管理理念上,意大利在以下方面与我国有共同点:坚持民族文化立场,坚持艺术追求;以本土特色类型片对抗好莱坞商业大片;以电影节平台向世界输出电影作品和电影艺术标准,打造本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另外,在以下方面意大利电影比我国更值得学习:艺术电影的尺度更大,喜剧片题材更自由,对艺术片的国家支持力度更大。与此同时,中国观众对意大利电影比较熟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很大;中国观众对意大利明星比较熟悉。中意合拍的《末代皇帝》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中国电影从业人员和观众对中意合拍片是有期待的。与此同时,意大利对合拍片有鼓励机制。其2016年的新电影法将用于补贴电影制作费用的制片激励预算提高到4亿欧元,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合拍片,而中国合作方是意大利重点扶持的对象。在“一带一路”相关题材的开发方面,无论是讲述历史故事还是当代故事,中意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第16大市场,2017年票房为3.4亿美元,观影人次约4200万人次。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众多,拥有超过2.6亿人口,但只有1700多块电影银幕,年产量超110部,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但随着印度尼西亚放宽对电影院外部投资的限制,其银幕数量将开始高速增长。青少年影片Dilan
1990成为有史以来印度尼西亚票房第二高的本土影片,观影人次约为630万(相当于1770万美元的票房)。2018年印度尼西亚票房最高的本土影片动作喜剧片《212勇士》,是印度尼西亚的Lifelike影业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的合拍片。可见合拍片在印度尼西亚大有可为。虽然“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电影产业情况差异很大,但对于电影这样一种版权产品来讲,合拍是经济规律推动的电影领域人文交流的最优选择。互利共赢和经济考量,为合拍片创作奠定了基础。在政策上,为了防止假合拍案例,目前我国对合拍片做出了硬性条件规定:中方演员要占到主演的至少三分之一,故事要有中国元素,合作方中投资少的一方,不能少于20%。演员和投资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难点在于故事中的中国元素,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外文化隔阂和融合的创作问题。
二、创作相关问题
虽然从经济上考量,合拍是最优选择;但是从创作上看,中外合拍片还需要处理很多复杂的文化问题。(一)题材
创作的第一步是找合适的题材。“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电影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题材方向,以“历史文化联系—现实经济联通”为基础的合拍电影,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挖掘各种不同于国内创作模式的题材。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的很多人物和史实可以作为题材,比如《大唐玄奘》《天将雄师》,但是古代题材的一个困境在于,成本高,不易和当代观众形成共鸣,市场风险大。这两部影片不理想的票房口碑,都证明了这个事实。
更可取的是挖掘当代题材。从新闻素材看,以下事实都可能蕴含着合适的题材:中国在35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中俄公路和中俄大桥,坚持“一园两地,两地并重”的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巴合作的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以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为重点的泛亚高铁项目;沿线12个国家联合考古项目;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项目,即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国柬埔寨合作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交流在内的澜湄合作项目;中欧班列和中欧航班,尤其是从西安出发的“长安号”列车;连接中国与伊朗的新丝路直通车——“义乌—德黑兰”国际铁路大通道。这些素材中,都有可能挖掘出戏剧性的故事和有趣的人物。
还是以意大利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意电影人就合拍了《末代皇帝》,但这部电影还是以意大利为主,中方是辅助;但是题材是十足的中国题材,只不过艺术处理方式是西方式的。现在再做中意合拍片,就要深度合作。可以考虑的题材包括:1.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世界遗产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在这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个题材可以装进公路片、喜剧片、爱情片的故事常规和类型套路中。2.时尚题材,意大利的米兰是时尚之都,这个题材可以以爱情片、喜剧片的类型进行开发。3.足球题材,意大利足球队是世界强队,这个题材可开发为体育运动片。4.中意港口和经贸合作题材。中意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大单,落地后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人员往来,人员往来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故事可以挖掘。
“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落地,必然会衍生出各种各样不同于国内的问题、冲突和故事。尤其是,中东地区这样重要的沿线地区,涉及的国家、民族、宗教很多,不少国家都有涉及安全问题的题材。这些是电影创作者可以挖掘的题材富矿。不过,这类题材开发的难点在于:好故事容易找,但改编不易,在开发创作中还可能会遇到外交方面的制约。
(二)精神资源和艺术创造力
题材开发的难点,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跨国跨文化合作创作电影,需要处理属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人物的精神资源与我国的差异问题。这种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折扣、文化隔阂,但也可能会激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催生优秀电影。先来看两个案例:第一个,中意合拍片《咖啡风暴》,讲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却又互相交织的三个故事。在比利时,一个出生在亚洲的男人哈米德被一个贼偷走了家传的银咖啡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意大利,一个年轻人伦佐为了保障怀孕的女友的生活,在拼命找工作,结果却加入了一个黑帮,他们打算抢劫一个存储着昂贵的咖啡豆的仓库;在中国,一个年轻的成功商人任飞被派到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子,去解决公司旗下一家工厂遇到的污染问题。在种族冲突、经济危机、生态问题等全球性问题的大背景下,电影通过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多样的人文情怀,而咖啡则成为三个故事相互连接的纽带。这个串联故事,在艺术上和票房上都不成功。该片主要的问题在于,串联故事难以让观众有深刻的代入感,获得沉浸式审美体验;难以通过故事深刻地表达明确的主题和情感。层次的问题则在于,编剧和导演对丝路题材的合拍,还缺乏更深刻、细致的把握,还没有找到更科学的艺术方法来呈现这样的故事。
第二个,中加法美英,五国合拍的古装战争动作片《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讲述了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战士雅各布和加蓝为逃避战争阴影,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避世隐居;遭遇被篡位皇兄追杀的中国宋朝公主莲和小皇子昭,帮助他们对抗追兵的故事。这是一个老套的商业片故事:落难的王子和公主被坏人一路追杀,英勇的武士保护其绝命逃亡,历经艰险,打败坏人,得偿所愿。老套不好,但不是大问题。最成问题的是电影完全虚构、中西元素混搭、不伦不类的情节。很难让中国观众相信,落魄的十字军战士能帮助中国皇子夺得皇位。与此类似的,还有《天将雄师》,都是凭空生造出一个中西元素混搭的粗糙故事。
以上三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特点:题材是新鲜的,但在人物塑造、情节编织、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明显欠缺。尤其是,难以深入片中所涉及的国家的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内涵。这既有选题方向的问题,也有艺术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电影《卧虎藏龙》海报
电影《功夫熊猫》剧照
理想中的合拍片,应该能够挖掘出“一带一路”题材中蕴含的深刻精神和丰富的情感,能够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文化差异,能够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这种处理,可以是在文化沟通中寻找和凝聚共识,促成文化、美学和思维上的融合,在精神资源层面给中国电影以补充,给中国人的精神结构中注入有价值的人文内涵。同时,将中外精神资源中某些共同的内容,呈现在电影中,输出到合作国家,与这些国家的观众进行深层次的精神沟通。在电影的产业和文化交流中,构建世界电影多元化的格局,丝路沿线国家电影良性互动的格局。
我们先不论合拍片,先看沿线国家电影中的精神内涵。以伊朗的《一次别离》为例:《一次别离》呈现了《古兰经》对于伊朗人的重要性。片中的护工瑞茨撒了谎,她一开始选择了隐瞒流产是因车祸而非因纳德将她推下楼的真相,在利益面前,她选择忽视了道德的存在;但是最后在自己所信奉的《古兰经》面前,良知战胜了利益,她说出了真相。是灵魂深处的信仰,净化了人性卑劣的贪欲。
正如伊朗文化部副部长兼伊朗电影组织主席胡杰拉图·阿尤比在和我国少林寺释永信方丈的对谈中所讲,伊斯兰教与禅宗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宗教层面上都有引人向善的特征。在“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伊斯兰国家,我们不能不重视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的人文交流问题。合拍片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
电影《重返20岁》海报
电影《狼图腾》海报
再看一个合拍片案例: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是中美合拍的成功案例。该片西式口味的人物和哲理,具有东方主义格调的“意境”审美,通过嫁接动作和意境对武侠片的“低俗”进行文艺化的美化升华,赢得了世界观众的认可。这样的处理不符合大陆观众对武侠动作片所固有的武侠英雄、空间动态叙事、连贯紧凑的动作美感、暴雨剪辑和江湖豪迈之气的期望。但李安就是要超越停留在感官刺激层次的港台武侠片,拍一部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李安自己说,“要拍一部武侠版的《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走向大雅,去它的俗味”。李安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中西合璧,虽中国观众不适应,但他确实将胡金铨开创的人文武侠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创造力。类似的实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合拍片,还有《功夫熊猫3》。
想一想文化繁荣的大唐盛世,吸收了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多少艺术形式和精神传承,正因为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才造就了由文化的多样性支撑起来的大唐的灿烂文化。今天的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借鉴意大利艺术电影的丰富内涵、喜剧片的深刻犀利;借鉴俄罗斯电影中知识精英对信仰的思考、对战争和历史的反思;借鉴伊朗电影的纪实人文主义和道德感;借鉴泰国电影中的宗教精神和乐观平和的人生态度;那么合拍电影的情感和精神将会多么的丰富,将会有多大的感染力。如果我们的电影吸收借鉴了这些内容,输出到相应的国家,本土化营销将会更加容易。
(三)合拍片创作的难点
海纳百川的态度,对于我国电影长远的发展固然有很大好处。然而短期来看,合拍电影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折扣的问题。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会出现由于文化隔阂导致的观众接受障碍(打折扣)的情况,尤其是在两个国家的政体、文化、宗教、教育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过去二十年我国的合拍片,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原因主要在于文化隔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六种思路:其一,在当代的地方性的独特题材(“一带一路”题材)中,融合化用合拍双方的精神资源,去异存同,寻找共识,有机融合,讲述一个可以获得跨文化共鸣的“人类共同的故事”;表达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主题和情感,比如关于正义、人性善恶的主题,生死不渝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等。此类影片的代表是中法合拍片《狼图腾》、中韩合拍片《非常完美》《分手合约》《重返20岁》。三部中韩合拍影片的核心情节是:感人的爱情故事和重返青春的奇幻故事。《狼图腾》则突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这几部影片都具有超越地方题材的人类普遍意义。
其二,选择强情节泛动作类型片,黑白分明,动作戏多,节奏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或缓解文化隔阂。此类影片的代表如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中韩合拍片《惊天大逆转》、中美合拍片《功夫梦》《功夫之王》《太极侠》等。当然,也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文化隔阂,因为重点在动作,但文戏还是会出现文化折扣。《功夫梦》和《功夫之王》就是在北美市场大受欢迎,但却并不为国内观众买账。
其三,超越浸润了文化偏见的现实世界,在科幻、魔幻、奇幻类型框架中,或者以动画片的形式,讲述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此类影片的代表是中美合拍片《长城》《魔兽》《功夫熊猫3》,中法合拍大片《勇士之门》等。这类故事合拍难度大,以上四个案例只有《功夫熊猫3》是成功的。《长城》和《勇士之门》被批评为“没有逻辑的中西大杂烩”“不伦不类的中西合璧”,做成了夹生饭,两边的市场都不讨好。
其四,选择主打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的强情节类型,比如惊悚片、悬疑片、灾难片。这类影片因为主要依靠面对威胁的震惊恐慌、紧急逃生的紧张感、谜底难猜的悬疑感、战胜威胁的英雄主义吸引观众,而这些接近本能层次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国族文化含量较低的,是可以跨文化的,所以文化折扣程度较低。此类影片的代表是中澳合拍片《大海啸之鲨口逃生》、中美合拍片《巨齿鲨》。《巨齿鲨》是合拍片的成功典型,该片的定位是全球观众,也给出了全球观众感兴趣的内容:狂暴凶残的史前巨兽巨齿鲨、暗潮汹涌神秘危险的全球最深海沟、惊险刺激危机重重的人鲨大战。尽管是中美合拍,但该片在惊悚灾难类型框架中表现的爆米花娱乐故事,地区化痕迹很淡,全球适用。
其五,对本土化的题材进行全球化的艺术处理,不是在本土题材中找文化共性,而是以全球视野来加工有本土特色的题材,代表案例是《末代皇帝》和《卧虎藏龙》。《末代皇帝》以西方人的视角表现了一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民俗奇观、差异化气质的末代皇帝的故事,刻意迎合了西方人对古老东方中国的审美口味。比如,婉容只是接受过外国家庭女教师教育过的“旧”式女子,可是在影片中婉容成了全盘欧化、放荡不羁的西式作风;因为导演认为一个三从四德的皇后,不会给西方观众留下好印象。
其六,在合拍中主打中方市场,尊重中国观众口味,给合作方分享中国市场蛋糕的机会。文化在电影中的融合想“无缝对接”并非易事,如果确定影片是以中国市场为主、海外发行为辅,那么就要在适当兼顾海外观众的同时,主要迎合本土市场需求。代表案例是《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2》。按照两部影片的拍摄取景要求,完全可以成为中外合拍片,但片方主打中国市场,专心讲述了一个中国人愿意看的故事。这种思路很适合那些有较好的电影工业基础的丝路沿线国家,如韩国和泰国。
以上六种思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合拍片创作中的文化隔阂问题。
我们的电影人是敏锐的,不少“一带一路”题材的作品已经在制作中,比如:中泰合拍的美食喜剧电影《启动人生》、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片《音乐家》、中俄合拍片《铁面人之谜:中国游记》、中国与塞尔维亚首部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中国与意大利合拍片《和慧,来自丝绸之路的女高音歌唱家》等。
“一带一路”合拍片对合作国家来讲,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政治上蕴含明显价值,在文化上可促进艺术交融创新,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鼓励的项目。尽管在创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创意的电影人总能找到乘风飞翔的正确姿势。
注释:
[1]数据来源:崔颖、朱丹华.21世纪泰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J].当代电影,2018(5).
[2]数据来源:沙杨.当代俄罗斯电影产业研究[J].当代电影,2019(1).
[3]数据来源:洪帆.复兴十一载:意大利电影之路(2006-2016)[J].当代电影,2018(2).
[4]数据来源:王昌松.投射国族影像:后“新秩序”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国族电影[J].当代电影,2019(2);如今.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市场引领东南亚电影的扩张[N].中国电影报,2019-05-22.
[5]开寅.《卧虎藏龙》当年在国内被冷遇冤吗?其实不[EB/OL],https://xw.qq.com/amphtml/20190105B15UEW00,2019-01-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