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抽象”的学术讨论是今天艺术界的热点话题。回顾历史,自20世纪抽象艺术诞生以来,开辟了人类艺术从具象和形象类视觉方式之外的一种崭新形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文艺复兴”以后新一轮艺术与科技的互动中,抽象艺术也从传统的架上绘画的“画布”走向“屏幕”,逐渐形成“电子抽象”的新现象。而在艺术本体上,伴随全球化的进程,在进入21世纪的美学语境后,艺术问题逐渐从抽象向“后抽象”的实验性讨论语境转型。在中国当下的艺术格局中,“抽象”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现象,涌现出大量富于创造性精神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随着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接续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念艺术对方法论和新动力的启示,一种“不以形象为方式”的艺术类型进一步形成了它正在展开的“学术界面”,“非形象”的运行方式和实验理论逐渐开始参与到建构当下策展、创作和批评的新语境。本期专栏将从“新媒介”“后抽象”的角度透视今天的“抽象语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