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法古开新:综合材料绘画之中国式演进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9588
陈 晟

  [内容提要]综合材料绘画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绘画形态,它包容、创新,呈现出跨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多重优秀品质。我国综合材料绘画探索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其中,尚扬、胡伟、丁方等具有的学者气质的艺术家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追求中国气象和美学意涵,堪称该领域的代表。时代在不断前进,综合材料绘画也在不断拓展,吸收古代思想资源的精华,树立法古开新的创作理念,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综合材料绘画的演进重要趋向。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孕育,中国综合材料绘画近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综合材料绘画与修复艺术委员会;2011年,艺委会承办“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正式增加综合材料绘画展区;2015年,首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成功举办,2017年,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成功举办;另外,包括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家级展览和特展都增设综合材料绘画部分,全国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也纷纷独立设置综合材料绘画系和相关专业。以上实例充分反映了综合材料绘画在我国的受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绘画创作者开始转向或涉足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与研究。

  从整体来看,综合材料绘画从20世纪80年代模仿、学习西方,并将之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类型的状况悄然转变,这一绘画新形态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带有浓郁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精神的、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艺术表现载体。

  

  尚扬 E-风景23 51×80cm 布面油彩 丙烯 2001

  

  尚扬 董其昌计划 223×505cm×3 布面综合材料 2006

二、综合材料绘画概述

Mixed Midia,汉译为媒材综合或综合艺术,不仅包括油性材料、水性材料及平面的拼贴,还包括各种现成物品的使用。譬如,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就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与作品进行组合,带有装置的意味和特征,有超越架上绘画的特点。而我国综合材料绘画则强调“架上性”,侧重在绘画二维性的范畴内研习。由此可见,中国综合材料绘画概念的诞生既吸收西方综合材料艺术的优长之处,也自有其独特性,是在西方概念基础上的一种折中处理。胡伟先生在倡导成立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修复艺术委员会时给出了综合材料绘画的学术含义:我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强调架上绘画特征,是一种新型的绘画形态,其包含着三个形态分区:单画种材料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原生态表述。从胡伟先生对综合材料绘画的解释和界定可以看出,我国综合材料绘画与西方的综合艺术存在的差异,同时也彰显出强调以绘画作品形态呈现的综合艺术比较符合我国人民普遍的艺术认知和接收的现实状况。

  许多文献资料都将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家的探索看作综合材料绘画的发端,把毕加索的《有藤椅的静物》一画作为具有转折意义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探索性和哲学思考的艺术家,毕加索一生作品风格多样,不断超越自我,堪称为绘画艺术革新的重要人物,另有许多锐意创新的艺术家与之相近,其中塔皮埃斯、劳申伯格、基弗等艺术家被称为现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代表人物,为综合材料绘画历史进程树立了标尺。但是,为了更全面地考察综合材料绘画则必须将这种带有强烈西方意志的艺术历史分段打破。

  

  胡伟 朝霞 70x136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4

  从绘画艺术历史的长期演变来看,综合材料绘画绝不仅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而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种古老的绘画表现方式。且不说原始洞窟中的稚拙图案和石壁岩画,即使是绘画艺术渐趋成熟的时期也不断出现绘画媒材的综合使用,包括西方的圣像画、中国的洞窟和墓室壁画等,都可以看作是综合材料绘画。即使是油画这一经典的“单纯”画种也经历过“综合材料”的演变过程。现代艺术之前的古代社会,艺术创作者是自发地进行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创作的,这种自发的综合或者不自觉并没有综合材料绘画概念的框定,但凡有助于、符合表达的需要,在媒介的使用和媒材的选择以及表现手法上常常是无所顾忌、因地制宜和顺手拈来的。由此可见,在绘画历史中综合意识显然并没有缺位过。这种自由自在地运用多种材料创作与现今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何其相像。经过千年时光洗礼的我国古代洞窟壁画,色彩沉着、造型古朴,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辉,细究之,是秸秆、泥灰的基底、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的交替、沥粉和勾勒、贴金和塑形等多种手法的交替成就了古代壁画的浑厚华滋。这俨然就是综合材料绘画绝好的创作和研究案例。

三、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探索

尚扬在材料方面的探索大大拓展了绘画媒材的范围、可能性,在作品中凝聚着越来越强烈的穿越古今之感和意象美学精神。我们通过他所创作的代表性的、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系列作品,包括“黄土”系列、“诊断”系列、“大风景”系列、《董其昌计划》和新近的《坏山水》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作品与西方综合材料绘画的距离,可以感觉到不同的艺术精神构筑。自从“轴心时代”五大思想高峰形成,东方和西方就沿着不同的文明发展轨迹行走,有了各自相对独立、逐步积累的文化传统,这种差异浸润着身在其中的不同民族,造就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意识势所必然。尚扬曾经表达过:中西艺术的融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种观点在此姑且不讨论,但由此可以把握到尚扬先生立足本国文化传统的鲜明立场,也可以洞察到他的作品迥异于西方的根本所在。他还曾这样表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一开始学油画,觉得它很有表现力。但学进去之后,在反观中国画的时候,就发现它的魅力对我是没有终结的。我有一个想法,怎样在油画的范畴中把紧紧拉住我心的中国的东西用进去,又使它不变成比较浅在的图式化作品。”

  

  胡伟 雨后 98x98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4

  

  丁方 上升的灵魂 200x300cm 综合材料 2009-2011

  在尚扬的作品中,材料不仅是承载思想的媒介,也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存在。尚扬的创作一直没有脱离历史和游离现实,也从没有缺乏过对人的关怀、对环境的关注,他对似乎无法承受科技文明摧拉的无奈的自然世界充满同情。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造就了他的作品格调,显示出他不断以破碎的绘画形象希冀达成自然与人弥合的努力。

  胡伟先生经由中国画创作进入综合材料绘画,这种进入方式在承接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极其便利。胡伟先生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多年,专事研究中日美术比较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平山郁夫等日本艺术家的指导下对中国古代壁画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包括现状摹写和材料探索实践、古代艺术研究等。他在学习过程中将中国的文化艺术精神和日本严谨的治学精神进行了有机融合,特别在对我国古代壁画的身体力行的研究中窥得综合材料绘画的堂奥。回国以后胡伟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设立了胡伟工作室,专事中国画、水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以“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为教学研究核心,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的推广作出了切实有效的基础贡献。胡伟先生立足中国画并将传统水墨和色彩进行了拓展,提出综合材料绘画要解决三件事,“由软硬,而松紧,再虚实”,这也是他一贯的教学理念。在胡伟先生的作品中能看到水墨的渲染、色彩的瑰丽,他将绘画中难能可贵的偶然性与胸有成足的画面把控有机融合,“软硬、松紧、虚实”综合交织。胡伟对中国画材料技法的当代性拓展树立了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独特样式,为中国传统水墨提供了可资参照的宝贵案例。他的作品将不同材质的拼贴、墨色的挥洒、金银色的刮抹、矿物颜料的混合,营造出充满中国意象和玄思的画面效果。

  

  丁方 长风颂歌千里 综合材料 45x80cm 2013

  绘画作品是严肃的画家最为直观的思想呈现。胡伟先生始终以东方美学和东方文化艺术为精神资源,着力构建具有东方理想的综合材料绘画之美,其探索和开拓的努力跃然纸上。

  综合材料绘画一直在丁方的绘画作品中占据重要的分量,在他的作品中坚挺的绘画基底和层次丰富、光芒漫射的色彩相得益彰,大开大合的山水气势被精彩的局部肌理有机地焊接在一起。从早期的“高原系列”作品到现在的“神圣山水”系列创作,丁方梳理出中华民族迁徙的精神图谱,通过画面探究我国大山大水的崇高象征意义和垂直向度的思想根源。“光”一直是丁方至为看重的画面元素,新柏拉图主义、光的神学美学等哲学经典统摄在他所主张的东方文艺复兴的理念下,物质材料借助“光”的作用完成了精神化的蜕变。“一切的美皆由于光存在”,光使自然中原有的形发生改变,使物质的固有色彩发生质的变化,光能给予画家新的精神感受,它同时也唤起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使作品具有了神圣品质和崇高之美。丁方认为,“在艺术所有的元素中,光是最有效的精神载体,它起着把世俗返归或升华为神圣的角色”。光使色彩愈加绚烂,使山体的坚实和天空的轻盈相得益彰,画面之光会使作品产生一种无形的引领之力。文艺理论家陈剑澜曾这样评说丁方的作品:光作为一个意义符号,最早出现在“城系列”中……而在《光辉深处的灵魂》(1996)、《希望的微光》(2002)、《圣母颂》(2004—2005)中,光显现出纯粹的音乐本质,它以不同的调性和表情出没于“城市”系列和“圣风景”系列。

  

  丁方 剑形的意志之一 200x80cm 布面油画 1987

  丁方并不讳言他所受到过的西方艺术家影响,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刻家、中世纪的圣像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学者和艺术家,现代的卢奥、基弗都给了他许多可资汲取的艺术营养;他也同时深深痴迷中国古代的岩画、石刻、书法中的笔势、肌理,这些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都在他的画面中时隐时现,融渗在画面材料肌理和笔触中。批评家李小山曾这样评述:丁方的成功在于他既塑造自身完整的视觉符号(图式),又不断地试图突破,将更新的感受和思考熔化进去。

  尚扬、胡伟、丁方三位艺术家经历不同,绘画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差异也极大,但是却同时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探索并取得重要成就。通观他们的作品,观者会在材料和形式感之外感受到共同的气息,这种气息的根源即东方情怀和中国艺术精神,这绝不是一种偶然,这种不约而同来自于世界文明的深刻领会和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四、综合材料绘画的中国演进趋向

探讨研究综合材料绘画应该从纵向贯穿和横向比较两个维度展开。纵向贯穿是指立足现在,沿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回溯,提捡出文化精神和传统思想资源;横向比较则是对中西方不同的画种和绘画表现形态进行材料技法的比照和融合。纵向贯穿面向的是创作意识方面的理路问题,横向比较则针对材料、技法表现着力。

  综合材料绘画概念的提出虽然时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时期,但实际上同中国画、油画此类的传统画种概念一样经过了相当长的演变历程,是建立在文化多元和融合、世界绘画艺术期待变革的背景下,由理论家和创作者共同努力所推展而来的,既是出于艺术表达的需要,又是时代的产物,并非“灵光一现”的偶发奇想。换言之,现代人在单一画种或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中已经难以呈现复杂的思想情感,综合材料绘画因此应运而生。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大大超过以往的社会前进步伐,思维的活跃、科学的发达、物质生活的丰富促使人们的文化意识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沿袭已久的中国传统绘画、西方油画虽有着数百年或更长久的积淀,极大地满足过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十分成熟,但时至今日严格的材料技法规范似乎已经不能匹配快速变化的生活节奏。思变是人的天性,尤其是进入到现代社会,人的独立性与走向自然、走进历史的渴望所形成的张力不断增强,必然催生出更为开放、更为兼容的艺术新形态。由此可见,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既是势所必然,也带有天然的继承性,其继承的源头就是古代、就是传统。既然综合材料绘画是一种文化继承的产物,那么也就不能轻易割断与历史之间的“脐带”,它必须要不断地回归文化传统、复兴传统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不间断地从历史中获取营养,才能更加稳健地走向未来。然而,历史和传统文化往往又是隐晦的,并不能直接为当代艺术演变提供参照,更不能直接指明前进路径,需要借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共同作用,使传统借助实体进行当下转化。如此一来,横向的比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横向比较的内容相对纵向追溯传统文化具体。中国的传统绘画,包括古代壁画和水墨,西方的油画、水彩已经经过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化,不论是在材料、技法、物质载体等方面都适用过不同的文明进程。将不同画种之间的演变加以统筹、分析,比较出优势和短板,打破单一画种的历史局限,进而实践探索,必定会给综合材料绘画的定位和表现寻找到许多有益的能源。

  因此,传统文化必定是综合材料绘画这一新形态艺术形式要认真面对和积极跟进的关键途径,单纯地在材料和形式上拼凑演习、耽于个人情绪和感情的宣泄显然是缺乏长源动力从而难以为继的。横向的比较与纵向的回溯共济互生,不可割裂,两种不同维度考察的交织阐明了传统文化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也表明其历史与现在、思想与技术、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的特色。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综合材料绘画演进的动力源和可供展开的翅膀,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复兴文化传统是综合材料绘画未来演进的趋向。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经过了检索、吸收古代综合绘画、改造西方综合艺术和独立发展的历程,已经不同于西方综合材料艺术和自我摸索时期的绘画,不仅看重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当下性。开放和包容的综合材料绘画符合我国新时代美术发展的需要,也会更好地回应文化复兴时代的社会需要。绘画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文化意识呈现和外化,形式是它的生命,文化是它的灵魂。作为创作者,拥有广阔的视野、具备敏锐的艺术判断力和想象力是基本素质,同时还要能把握时代精神,反观民族文化传统,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只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未来注入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综合材料绘画的中国式演进不断呈现出形式的创新和思想的厚度。

  注释:

  [1]张荣东.恍惚难名是某峰——胡伟访谈录[J].爱尚美术,2017(3):101

  [2]丁方.东方之魂[J].美术观察,2017(7):48-4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