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自省与灵魂拷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认为,《明天》这部剧是一部关注社会人生、直面现实困境、欢呼道德诚信,具有优秀艺术品质、反映现实题材的话剧作品,这样一部作品的主题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通过我们各抒己见地探讨,能够更好地揭示艺术创作的规律,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深入地融入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之中的这种规律性。同时也总结像霍秉全先生这样的优秀剧作家,他们在驾驭此类题材方面的经验,能够让戏剧创作里那些宝贵的内涵,能够随着《明天》的演出而在戏剧界和文艺界发扬光大。中国话剧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蔺永钧认为,《明天》是一部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佳作。这部剧核心的舞台行动是平凡的人做不凡的行动,它重点体现在灵魂被考验、人格被拷问的高度上,它是真正通过舞台行动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一个平凡的人灵魂被考验、被拷问的上乘话剧佳作。我们衡量一个话剧佳作通常有三个要素:一是全剧的突发事件。这部剧的突发事件特别令人震撼,令人唏嘘;二是急剧变化的人物关系,曾经跳到河里救人这个行动,是救与被救的人物关系,但是我们的人物关系不单单是指自然属性更是人的社会属性,这部剧中的人物关系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特别是“跳到河里那一刻”和“病房里要不要相认”的一霎那,这种人物关系的转化,才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不单纯地在于这部剧是不是一个“三一律”剧的问题。现在的舞台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部剧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三是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这些是构成一部优秀剧作所需要的几个关键因素,也是话剧《明天》能获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马也认为这部戏的价值指向,不是一般的人性自省与灵魂拷问,而是艰难的人性超越。霍秉全是讲故事的好手,全剧的故事设计、悬念设计手法高超,连配角田秘书都充满张力,话剧味道很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心理过程与人物行动的展开非常严谨,连何亮的妻子也有行动的心理层次,所有的演员都在动态过程中完成人物塑造。整部戏霍秉全两手抓两手都硬,左手拿锤不停地敲打,使之凝练结实,右手握刀不停地剔除虚妄,使舞台干净明亮,《明天》一剧是对当前社会里一部分人萎靡麻木的精神一次强力震撼,更是深刻反思和追问。这个话剧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隐秘、最坚固,甚至直到今天都难以攻克,也是我们缺少的精神至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理由,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超越性、正当性、至高无上性。总而言之,这部剧有一种中国话剧作品通常不具备的宗教情怀,对于未来我们的话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深入创作规律,探究人性奥秘
著名剧作家、评论家欧阳逸冰认为,戏剧从来都是写人的困惑,写命运的诡谲,所有的经典作品无不是写人生的困惑,命运的诡谲,仔细观察《明天》,也是这样。表面看是一位普通患者和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实际上是被害者和肇事者,这样的一部剧这样写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关系的设计巧妙在于:昨天的英雄是今天的逃兵,因为自杀就是逃兵。这种关系从主动到被动,又从被动到主动反复置换。这样的人物关系是最有戏剧性的,因为两个人的关系都通往对方内心最隐秘的部位。人物关系除了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之外,我觉得还应该有一种戏剧属性,这不仅是人社会属性的延伸,还具有某种戏剧性。《明天》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著名文艺评论家钟艺兵认为,《明天》的艺术价值在于直面现实、立意高远、构思深刻、发人深思。何亮并非生活在真空世界,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我们常人的感知和体会。对于是否找出真相,说出自己是当年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他陷入过深深的彷徨,但最终战胜了自己。何亮最打动他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说出来,我后半辈子的灵魂都是趴着的”。剧作家霍秉全的难能可贵在于,不是为了让这部剧去获奖,而是致力为提高人的精神层面而歌颂,因此更值得我们称道。
《新剧本》杂志执行主编、著名剧作家林蔚然认为,作家在处理重场戏的功力上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里面的第四场戏写得丝丝入扣,两个被命运转角挤在一处的男人,围绕“要不要道歉”和“要不要接受道歉”,互相闪躲、鲜血淋漓地直面人生和自己。生还的英雄,被众人歌颂和学习的英雄,是被全社会用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形象。从这一重场戏里,我看到了作家对于人性的深思,只有这样的胶着,把人逼进死胡同里,之后的反转才有力量。这一重场戏,让人佩服。写人物,要逼进极端的情境里去,又要能够解决好之后的高潮段落。《明天》这个戏,是个比较典型的范例。
三 、现实之光与艺术之美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认为,《明天》在艺术手法上用了简洁、自然朴实的方法,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展示了一个人精神提升的过程,一个人灵魂净化的结果。霍老师的艺术姿态是非常轻松,非常独特的。这样的艺术姿态,保障了他的艺术追求一定是带有某种高度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会具有大爱情怀,哪怕他写的是残酷、悲伤与死亡,但是他心里的爱是笼罩在他的作品之上的,穿透幽暗灵魂的、了不起的伟大之光。这个戏涉及到活着的尊严问题,妻子的离开不是背叛,关云年的沉默不是懈怠,直面问题不是被动忍耐,放弃荣耀也是为了坚守灵魂、坚守那份伟大的情怀。这个戏的情境有很多巧合,好的戏剧不在于情节,而在于人物,在于心理的刻画,在于灵魂的拷问与质询。剧中的何亮是很独特的、充满个性的英模人物,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直面歌颂的英模人物不同,这个人物身上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当你被罩上了荣誉的光环时,你还输得起吗?剧中的何亮能输得起,尽管输的代价很大。《明天》这个剧本身具有象征性,明天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地面对。只要我们活在今天,就一定会迎来明天。身体上的瘫痪也是有象征意义的,身体上的瘫痪是我们生活总遭遇的不幸,而精神上的瘫痪则是对生命的根本属性的背叛,是对灵魂生动性的制约,因此这部剧涉及到悬而未决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
《艺术评论》主编、著名评论家唐凌说:“这部剧是我非常期待的,首先这样一部恪守‘三一律’创作规律的话剧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其次是这样一部来源于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戏剧作品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表现故事,把人物放在一个逼仄的角落来让他进行选择?这部剧之所以能深深地触动到我,就在于它提炼出了一个能够触及每一个人都可以面对到的命题:人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著名文艺评论家、文艺报记者徐健也说:“《明天》这部剧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具有强烈的舞台生命力。它里面的人物是接地气的,都是真实鲜活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是食人间烟火、贴近生活的。这部剧在拷问人性的基础上,还着力强化了对人精神痛点、本质的揭示。但凡戏剧作品大都带有某种套路,但是这部作品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剧作家通过对剧中人隐秘关系的不断挖掘、不断打磨、全方位塑造,使得今天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加的扎实和稳健饱满。这些剧中人在面对不同选择煎熬中,不断地直面自己的人生境遇,让我们现场的观众感同身受。虽然霍老师的剧作哲学命题是尖锐的,甚至是极端的、残酷的,但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价值指向、利益诉求又是积极温暖的。”
四 、结构精巧、充满诗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剧作家童道明认为,霍秉全是中国少数真正懂得写作奥秘的人,并谈了谈对于霍秉全的喜剧创作的一点看法和期望。霍秉全先生最早是写喜剧小品的,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来讲实属难能可贵,《明天》这部作品也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充满着生活的诗意。我希望未来中国的喜剧舞台上,能涌现出大量有喜剧作品的剧作家,而不是现在的某些喜剧明星。国外的喜剧明星一般都是剧作家,像我们熟知的苏联的剧作家梁赞诺夫等,而国内一般喜剧作品凸显的都是喜剧明星。因此像霍秉全这种擅长写喜剧作品的剧作家,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是十分可贵的,应该持续坚持下去。总政文艺局原局长汪守德先生认为,这部剧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具有文学性,它发现了我们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例如见义勇为的行为及负面结果,并将这种困境放在观众面前,让大家去思考;第二是戏剧性。这部剧的编剧用了很多偶然巧合因素,这是一个特色,不应该被非议。这些手段的使用提升了整部戏的戏剧性,使得观众的心被抓得很牢。这部剧不仅能看到中国古典的戏剧特点,还能看到西方经典戏剧的影子,这也说明了作者驾驭此类故事的能力;第三是简约的舞美,这部剧的舞美很简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部剧的喜爱,这其实是使戏剧回归到戏剧本质上来,更利于戏剧主题的表达。一切的艺术手段,都应该是为戏剧内容服务的,这部剧舞美很简约,但是适合主题的表现,因而也是值得称道的。
剧作家、评论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副院长冯俐认为,霍秉全老师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地域特点,也有着一种质朴和纯真。这种特点成就了他,但有时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冲向北京的时候会遇到一点麻烦。他是个性很强的剧作家,也是一个对自己的创作特别执着的人。多年来霍老师始终坚守着对戏剧的执着,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执拗性,这也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坚韧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有种民间立场,包括作品风格的延续性,这是他很宝贵的特质。《明天》中类似于互文性的结构使用,看似平淡的背后显现的是剧作家高超的艺术追求,这也是他一贯追寻的风格。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和忏悔的初心,像霍老师这样一个擅长写喜剧的人,写一部像《明天》这样悲剧色彩的作品实属不易,显示了他深厚的艺术涵养和艺术造诣,应该值得我们特别的赞扬。
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陈曦认为,《明天》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充满时代反思的话剧佳作。在当代社会中,能把一个“三一律”的戏排练出来搬演到舞台上十分可贵。这部剧充满诗意,让人心灵震撼。剧中用了很多的误会和巧合,属于典型的佳构剧。她认为佳构剧应该是戏剧的一种特质,不应该被过分地讨论,应该予以适当地引导,只要它适合于我们要表现的内容。这部剧从情节设置、舞台呈现上有种质朴戏剧的感觉,回到了戏剧的本质的东西,像曹禺先生的《雷雨》。霍秉全老师也以这种最古典的方式来呈现他的题材,这对于我们戏剧创作来讲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部剧简约写意的舞台美术,也让我们意识到:不管戏剧艺术发展到何时,真实、质朴的戏剧永远都充满动人的力量。
五、向着经典迈进
尽管《明天》这部剧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质朴简约的舞台获得了与会领导、专家的热烈好评,但是大家在肯定这部剧成绩的同时,也从自我的角度对这部剧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以期待朝着经典迈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品化表演风格与内在主题的割裂。
1.该剧在表演上有小品化的成分,可以适当弱化。越到最后拷问灵魂的时候,外在夸张的表情动作反而会妨碍剧情的深入表达。2.立意和命题、夸张的小品化处理、人物的突转之间缺少必备的铺垫,尤其是关于主人公何亮的剧情,缺少心理层面的层层推进,外部事件的压力造成的内心的深化。
3.结尾部分表现何亮和关云年两人的戏剧关系,缺少特别能使灵魂对撞的台词,何亮面对社会、面对曾经自己的过失,台词显得不够有冲击力。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再将灵魂深处的思想提升,需要主创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二)个人命运的展现与普遍性、残酷性的结合稍显薄弱。
1.这个剧有残酷性的一面,但是仅仅在于个体命运的展示,这里可否将普遍性的内容提炼加工进去,再残酷一点,超越性更强一些会更好。2.剧本写作的时代距离现在的太远,中国社会这几十年间经历的变化太大,目前舞台上呈现的人物状态已经不符合当下生活质感了,建议适当做一些修改,打造一部真正可以超越时间、地域的剧作,向着经典迈进。
(三)舞台演出缺少有深度的内在表现,个别地方逻辑差强人意。
1.演出的舞台是质朴的,但同时对演员入戏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演员的呈现是需要精细化的,例如何亮以及他妻子的形象,自始至终都缺少变化和深度。2.从女性观众的角度来看,小慧母亲离开家18年后表达深深关爱这个家庭的情感,但又没有台词和剧情与之相依托,这从舞台逻辑和行动线上都讲不通。
3.关云年是复员军人,他在病床上与何亮的对话过于诗意,不适合他的人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