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命如歌 艺术如河——画家袁小楼和他的珍珠玛瑙金粉绘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782
余清楚

  生命源于宇宙,人性更是蛰伏于滚滚红尘和滔滔江河中。尽管都市喧嚣,街区嘈杂,艺术家们依旧淡定、执着地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他们选择戈壁沙漠、青山绿水、河流田园,远离尘嚣,拥抱孤独,让生命之歌在蔚蓝色的天空回响,让艺术之河在大自然的怀抱流淌。

  袁小楼,年轻的画家,以新颖的思维和触角,以独特的气质和禀赋,将自然与个性揉成一团,将生命与艺术融为一体,才有了生命的回归,绘画的扬弃,个体的逆袭,艺术的升华。

  生命只是时间的一个载体,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既可古朴沧桑,又可飘逸洒脱。人总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点痕迹,哪怕是一缕气味也好。袁小楼,中等个,微胖,豁达,幽默,脸上永远堆着善良的笑。他自认为是一个永远不放过自己的狠男人。他不希望在他的生命过往中,浪费时光,消耗时日,麻木人生,麻醉思想。为了艺术真谛的创新与追求,他苦思冥想,上下求索,左冲右撞,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让自己永远处在艺术危险的边缘。有时欣喜若狂,有时遍体伤痕,有时悬崖万丈,有时柳暗花明。袁小楼说,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要有一批生命前赴后继,哪怕为了瞬间的辉煌,为了永生的毁灭,正如飞蛾扑火一样,自知死亡,最终粉身碎骨,灰飞烟湮。

  于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颜色,一种全新的绘画涂料。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珍珠玛瑙金粉绘。

袁小楼自称是黄河岸边的血性游子,行走在黄土高坡的西北汉子,他说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五千年华夏儿女一样鲜红滚烫的血。他喜欢戈壁滩蓬勃生长的向日葵,灿烂,热烈,向着太阳拔节一样成长。他对艺术的态度,从不按常规行事,却又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

  为了寻找到新的绘画语境,打破固有的绘画形式,他游走欧洲,拜读浮世绘,行走在阿拉善戈壁滩上,当他看到戈壁滩上的各种色彩的石头,如获至宝,他想到浮世绘不就是把版画与绘画相融相结合而形成了新的绘画形式。于是他大胆试验用玛瑙、石粉和油画颜料制作绘画,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败,他没有沮丧,没有放弃。因为他懂得尊重生命,以生命的名义去试验,终于用珍珠玛瑙与油彩叠加相融形成一个绘画史的新纪元,他为其命名为“珍珠玛瑙金粉绘”。

  是的!金粉绘,这是对袁小楼最大的肯定,是他把水油不相融的东方矿物颜料与西方油性颜料相融,叠加出另一个绘画语境的高度。

  多年来,他自由地描绘心中的美,抛却绘画事物本身的感性,当真切感受到印痕真实而飘缈的存在在空间时,他一直在寻找一种生命的印痕……哪怕是受伤后,躲在荒芜原野里疗伤也没有放弃寻找印痕的信念!当他在一块画布上把所有的色彩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艺术美时,他忘却了伤痛、欢愉,绘画让他快乐,充满激情,释放思想;绘画让他的生命燃烧,如电闪雷霆一样,火花四溅,散发着他独有的绘画味道,传递着自己独有的艺术气质。当色彩与光,在同一块画布上自由游走时,张扬、粗狂、浑厚拙朴的线条似他山之石击破宇宙苍穹,画面看似混乱无序,但认真琢磨就能感受他那有序的色彩、拙朴的线条、抽象的人物造型尽显张力。看似朦胧、混沌、强劲、杂乱无章的画面是一时冲动的表达。冲动背后包含着他对有序绘画秩序的挑战。在这个干净得近乎透明的纯粹的艺术世界里,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安静、狂躁、激情、力量,尽情释放着他绘画作品的独有味道。在这个绘画语境的世界里,他是自己一切的主宰,任由光与色自由流淌,最终成就一幅画卷,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他——袁小楼,内心干净纯粹的艺术世界!

  艺术的目的不是科学地仿造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因素,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象征,看似具象又似抽象的绘画语言,创造一种缩略的艺术形式!当人们还在强调中国画的哲学体系和西洋画的科学体系如何相交相融时,袁小楼早已大胆将水性与油性材质通过媒介完美融合,混合了珍珠、玛瑙、金粉等中国传统绘画材质和西洋油画颜料,创作出了一个新的绘画形态!

  他的绘画奔放直接,毫无隐瞒,生猛气息浓郁得扑面而来,画作中充满天才气质。且在他的画面里不忌讳女性的五官面貌是否完整,整个面部,只留一点朱唇,反平添了些许优雅的趣味,一抹朱唇,万千韵味,一抹朱唇,多了几份生活的味道。

  袁小楼总是在自我否定到肯定,再到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循环中往复。他说他的绘画是从具象开始的,一画就是很多年,当表现形式没有突破,停留在具象语言时,他会焦燥不安,开始怀疑自已是不是永远停留在具象的语境里。他痛苦沮丧,强迫自己暂时放下画笔,于右佑的草书帖,立于案前习字。伏案写作,小说、散文、诗词歌赋,相继又出版了散文集《江湖残卷》,游记散文集《一路向西》。

  

  南京不哭

一次与一位欧洲画家的偶遇后,他又有拿起画笔的冲动,也应了行走即读书的真理。当他在诺曼底博物馆看到“二战”时南京大屠杀老照片时愤怒悲怆,因此他翻阅大量史书文献,以“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为主题,决定创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画作。在摒弃了绘画秩序,经过一系列的左冲右撞,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支离破碎、自我毁灭的过程后,偶从雕塑、舞台剧中得到了启发,历时三年创作出大型油画——《南京不哭》,且为这幅画又写了一本同名专著。当这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时,恰恰是他从具象到印象过渡到后来《混沌》系列绘画的分水岭,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自我艺术语言形成的过程。

  他尝试各种材质的融合、互碰,自然地从具象中抽离出来,自觉与不自觉地走向印象,而后又是从印象中无意识、自然地到达新的一种绘画语境。小楼形容他的绘画就像把一个摔碎的玻璃杯重新组合,依旧把光运用其中,结果他发现重新组合的玻璃杯更艺术,更有味道,这就是他后来创作的《混沌》系列和《廿四节气·花卉篇》,也正是他自我修为的另一境界。

  

  《混沌》系列的完成,是袁小楼找到新语境后的再突破。他打破油画的透视,抛弃色彩冷暖变化,运用岩彩和油彩的交融,加入珍珠、玛瑙、金粉,巧妙将岩画符号传统绘画语境中的点、线、面在混沌中空间自由转换,切割、分裂出新的视觉感觉画面。虚实相映,色、墨、光三者在同一画面,自由移动,互相碰撞,层层叠加,交替使用,反复覆盖,使画面更厚重,色彩更饱满神秘,充满力量感!最终在水性和油性材质的相互兼融、冲撞、裂变中,自然形成的画面,似穿越时空,似回到远古……幻化出了袁小楼的无意识的混沌宇宙——金粉绘。

艺术语言与气质必然在传递特别信号,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个性的差异,界限的分隔。特别是岩画符号,就是古人试图以艺术与天与神灵创造连接的通道。那些符号最终挣脱束缚,越过界限为几千年后的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溯源到艺术源头,袁小楼将精神寄托于绘画本身,将事物隐藏在线条与颜色之间,缔造出一种无意识的混沌世界。

  读袁小楼的绘画语境,正如读他的文学作品和他的个人修为。看似平静的画面下其实暗流涌动,克制下充满着力量,看似无序的线条,其实正是他心中狂怒的呐喊,撕心裂肺的痛。正是这些韧度极高的拙朴线条,与厚重的彩色相互交错,自然相融,才真正创作出属于他独有的绘画气质与语境。袁小楼沉着熟练的造型能力,摒弃了华丽的自话自说的形式。这一点可以从混沌的画面与文字间感受到。袁小楼筛去了虚无的修辞,眼见尽为真知的感观与味道的独有灼见。

  读他的绘画,都能感受到他对人物事态的理解与判断,构成绝非理论,而是脚踏实地的探索!绘画表达中的冷静与条理是建立在狂野之上的,正如中国书法中强调的“藏锋”,积蓄的力量撑起饱满的内在而不是鲁莽的显露。

  因此读袁小楼的绘画就有种平静克制下的狂野,极富元气,耐人寻味的一个无限延伸的宇宙空间,一种无框的自由状态,让观者对话时才有感官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飘荡在空气中独有的气味。

  生命随时间悄然流逝,人们却没有丝毫的觉悟。岁月的刀锋在天空中任意飞舞,艺术的张力在大地上随意挥洒。人与艺术,结伴而行,不知所终。人孤独于世,穿越纷繁,复归于简,归于尘土。而后,还原成夜空繁星满天的纯粹,还原成江河奔流不息的孤寂。唯有艺术,色彩斑斓中,物换星移中,任人评说中,涂抹永恒,镌刻印痕,不随岁月而流逝,不因好恶而湮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