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复杂性科学为理论基础,反思现实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研究指出:高校田径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对高校田径课程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将从简单走向复杂,复杂性范式将引领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的新方向。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高校田径课程;课程设计
当前,高校田径课程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窘境,用复杂性科学理论对高校田径课程进行设计,为解决其困境提供一条思路。
一、高校田径课程是一个复杂性系统
以课程的观点来理解高校田径课程,其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各类田径运动为载体,通过对田径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是一种育人的活动,由于其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多变性,使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过程呈现出复杂的情景,这些复杂的情景构成了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显然,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复杂性的系统要用复杂性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应该用复杂性科学的视野来审视高校田径课程。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新范式的形成,不仅需要我们以现实的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更需要有一个新的观察、审视、思辨、诠解的角度,复杂性科学提出一个运用开放性、非线性、整体性、生成性作为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新方向。
二、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高校田径课程设计
1.高校田径课程的开放性。
开放性要求高校田径课程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逐步与健康教育、社会生活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才会有必然的逻辑立足点与具体教学实践坚实的落脚点。
高校田径课程要满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注意选取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以利于大学生学会学习,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力求为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开发思路。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同时,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要求,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大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将倾向于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成为社会生活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
一直以来,高校田径课程设计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线,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无法得以体现,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差之甚远。高校田径课程设计要求挖掘高校田径课程的健身价值,以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并让每一个大学生学会一到二项足以实践终身体育的内容,在满足自己健康需求的同时,也能帮助周围的人共同获得健康。高校田径课程设计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外,纳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根据领域目标拓展课程内容,以健身原则为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的主线,让大学生感受到田径健身的魅力。
2.高校田径课程的非线性。
非线性,就是要求从各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认识高校田径课程,而不能满足于那种一因一果的线性关系。首先要明确高校田径课程是多维、交错、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多种因素(或变量),是许多隐性因素与教师、学生、教材等显性因素交织着的充满活力的复杂系统。因此,高校田径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不同层次、个体、高校、地区等多种制约因素,在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考虑高校田径课程的跳跃性、非阶梯性,积极开发适合不同要求的田径教材。
高校田径课程的非线性还揭示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介入高校田径课程不可逆转,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在高校田径课程教学领域内的投射,高校田径课程设计应建立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将更多新近发生的田径信息被引入高校田径课程。
3.高校田径课程的整体性。
高校田径课程的整体性关注的并非“单项最佳”而是“整体最优”。
田径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通过田径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为其它运动项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田径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始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是“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木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往往影响和损害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造成高校体育系统的教育整体功能下滑。高校田径课程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坚持田径课程的基础性,把田径课程积极纳入高校体育系统的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展。
4.高校田径课程的生成性。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过程,处于不断的演化和创造中,这种演化和创造使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可能性之丰富使得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变得不可确定。高校田径课程的生成性要求对田径课程的设计把动态变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特征,为田径课程教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并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和潜能,使“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校田径课程的生成性设计,正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更好的合理解释,也是田径课程教学升华为艺术的可能途径。地方田径课程与校本田径课程的悄然兴起,正是正确认识高校田径课程的生成性现实意义的最好诠解。
三、结束语
复杂性科学方兴未艾,21世纪高校田径课程研究不应是上个世纪发展路线的简单延续或局部完善。这需要高校田径课程研究人员打破业已形成或趋近僵化的高校田径课程框架,重新审视高校田径课程本身和关于高校田径课程的理论,用复杂性科学审视高校田径课程,意味着促成研究与考察高校田径课程的新视角的实现。在这种视角之下关注高校田径课程,一种真正个性、丰富、多样和复杂的高校田径课程就会凸显出来,有其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高校田径课程设计是高校田径课程内在逻辑的发展和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复杂性科学将引领高校田径课程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主编.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彭新武.复杂性科学: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J].河北学刊,2003,3
[5]杨小微.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6]满莉,高雪梅.复杂性视野下的教学特征初探[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4
[7]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