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辛华.民国词史考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该著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重大项目等支持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为“民国词创作考论”、中篇为“民国词史的诗词学生态考论”、下篇为“民国词史的相关文献考录”。主要在文献考据的基础上,首次对民国词史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考察与研究,努力做到考据与批评相结合、文学研究与史实研究相结合,开拓了民国旧体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填补中国断代词史、民国分体文学史空白的意义。
2. 周炜.佛智:藏传佛教的文化语境[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8.
该著以藏传佛教的本体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为主线,用流畅的文学语言,讲述了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包括活佛转世、宗教源流、经典解读、显密教法、文学艺术、佛传故事等,是作者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其中,有关西藏中阴度亡经的阐释、米拉日巴传的解读,哲蚌寺宗教源流的分析、往生夺舍法的介绍、宗喀巴大师传教的探讨、十世班禅灵童寻访和认定的论述、藏族古老灵魂观念的追溯等,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化视角,为读者了解藏传佛教提供了一扇窗口。
3.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该著是总结、分析和研判2017年度中国艺术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综合性研究报告。兼重记述与评鉴、分析与归纳、批评与建设、反思与前瞻,力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宏观把握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整体脉络,为中国艺术发展状况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全书分三块: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二是艺术学学科体系分类,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曲艺、电影、电视、美术、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三是文化艺术领域专题研究,包括中国文化、红学、中国文化战略、中国艺术人类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4. [美]门罗·比厄斯利.美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代[M].高建平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该著是一部简明而内容丰富的美学史名著。作者门罗·比厄斯利是20世纪中叶分析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美学具有鲜明的分析美学的特点,但同时也对实用主义美学和一些现代欧洲美学流派持兼收并蓄的态度。本书的特点是,从古希腊写起,却将重点放在现当代,书中包括进了新形成的历史、新的资料、新的视角。书的篇幅安排是,从古代到英国经验主义占全书篇幅的一半,而从康德到现代的篇幅则占另一半。这样,既让学生对美学的历史有一个大概而准确的了解,又迅速接近当代现实,了解正在出现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说自己身边的事,对正在出现的大量的材料作一概括,对还活着的同事作一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艰难的,但也正是这样著作,对学生最有帮助。
5.刘铮云.清代政治与社会档案中的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该著依据坚实的档案史料来撰写,且对该史料之利弊多有反思,并在中央与外省、皇权与官僚、地方行政与基层治理、官绅民之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富有新见,是一部不应忽视的力作。全书分为“档案中的清代政治”“档案中的清代社会”“档案与历史研究”三部分,共收录论文19篇,分别涉及清代地方职缺制度、乡地保甲与基层治理、人口、会党、教门、牙行、商贩、夫妻关系,以及清代档案整理之历史与现状等论题。作者前后一贯的学术关怀,是从制度层面讨论清代的基层社会。这些论文发表于1985至2015年间,可谓作者三十余年来相关研究之结晶。
6. 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在当代中国学界,艺术人类学已成为一门显学。在过去三十余年里,中国艺术人类学实现了从“文本”到“田野”实证研究的转变,呈现出稳健发展的局面。该著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为言说主体,关注其演进脉络,总结本土化的理论与经验,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系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再研究”。全书分五部分,即绪论,第一章、学术准备时期:从“文本”到“文本”的学术研究,第二章、学术起步时期:从“文本”到“田野”的学术转向,第三章、稳健发展时期: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学术研究,第四章、反思与展望。
7. 胡抗美.空间与感知——《中国书法章法研究》出版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7.
该著系“空间与感知——胡抗美《中国书法章法研究》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收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相关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从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出版及美学、艺术评论等不同角度围绕书法章法与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形式理论、当代艺术创作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的论文。这些对书法章法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一次跨学科的思想沟通与智慧启迪。
8.朱纪华.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18.
该著以画册形式,收录三百五十余幅图片,包括中央档案馆珍藏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信和文稿等,以及上海市档案馆从德国、法国收集的《共产党宣言》德文原稿、留法勤工俭学档案等,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理念和家国情怀。全书分为“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严守党纪”“勤政为民”“修身齐家”五个部分,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无畏奋斗、无私奉献、无悔牺牲的家国情怀。
9. 龚云.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该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占有大量学术资料的基础上,从学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考察了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勾勒了20世纪中国近代政治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产生、发展、定型的历史,总结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与中国政治关系的经验教训,为正确处理中国近代史研究与中国政治关系提供历史借鉴,对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的启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