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孕育出别具匠心、独树一帜的非洲艺术,木雕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如果要在纷繁的世界艺术中找出三个最具地域性的艺术门类,那么当之无愧的应属欧洲的油画、东亚的水墨画和非洲的木雕。相较于欧洲的油画和东亚的水墨画,中国人对于非洲木雕的认知度还不是那么高,正因如此,它才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一、独特的审美趣味
非洲木雕,主要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和中非地区的各民族以树干制作的雕刻艺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木制品不易保存,很少能够流传下来,但在古代岩画和遗址中还能发现一些木雕的蛛丝马迹。根据题材不同,非洲木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人物类、动物类、图腾类、器物类。无论何种题材,都凝结着雕刻者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情感,使观者感受到来自非洲的原始美。当然,在观赏非洲木雕时,我们不能用模仿写实的传统艺术观念去理解,而是要透过其简约的形象去探究雕刻者的内心世界。整体而言,非洲木雕充满生机和活力,夸张、变形恰到好处,特别是一些人物和动物形象富于节奏感,表现出一种震人心魄的自然和粗犷之美。即使我们对雕刻作品的制作背景一无所知,在面对这些艺术形象时,依然会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愉悦。可要想获得更高层次的视觉享受和审美情趣,还是需要我们对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一些了解。
巫术盔式白面具安哥拉 乔克维族木 56×31×38cm
几何纹抽象面具布基纳法索 博博族木 106×35×19cm
非洲黑人特有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是木雕艺术产生的必要基础,也是木雕艺术风格和形式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比如说,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地区是制作非洲木雕的两大区域,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生存环境造就了木雕作品风格上的迥异:热带草原地区由于少有树木生长,木料较为匮乏,加之居住环境的平坦、空旷,还有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该地区的木雕作品造型极为简洁,少细部刻画,呈现为抽象的几何形体,木雕人物一般都很细长,且四肢与躯干一体;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树木众多,木雕作品的类型和形式较为丰富,在表现力上则更为强烈,相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该地区的人们在信仰上多偏向祖灵崇拜,木雕形象显得很是恐怖,且常用兽皮、羽毛等进行装饰。
自17世纪以来,西方世界逐渐开始关注非洲的木雕艺术。到20世纪初,这种独具魅力的原始雕刻深深地影响了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佛拉芒克等艺术大师,给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灵感,直接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毕加索在参观了非洲木雕展后,甚至感叹欧洲没有艺术,真正的艺术在非洲,并在非洲木雕的影响下开创了立体派艺术。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艺术家痴迷于非洲木雕,折服于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所包含的审美意象。可以说,非洲木雕以其鲜明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征服了数代的艺术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非洲木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与早期的木雕作品不同,当代的雕刻更加突出非洲黑人生活中特有的韵律和气质,形象上虽然依旧保持夸张、变形,但线条更为简洁,节奏感更为强烈;人体比例虽然保持着不合常规的粗犷,但更加强头部和性器官的刻画。非洲木雕这一独特的审美趣味,十分符合当代人的心灵诉求,这也成为非洲木雕收藏价值最为重要的支撑。
二、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背椅上的母与子加纳 阿散蒂族105×30×24cm
雕像顶盔式面具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木 116×39×34cm
非洲木雕的种类繁多,若按其功能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宗教信仰类和日常生活类两种。传统的木雕作品多是偶像崇拜的宗教内容,现代的木雕作品则更多的表现现实生活。
神灵和祖先是传统木雕的主要表现对象,这源于在非洲特有的社会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宗教信仰观念。黑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和祖先的永生不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务,都要向神灵和祖先请示或祈求,定期还要进行祭祀、供奉,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亵渎,否则就会招致疾病和死亡,甚至会引发洪水、瘟疫等灾祸。这种观念渗透于非洲社会的方方面面,是黑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于是作为崇拜的偶像,这一类型的木雕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威严感,结构严谨、稳定,造型庄重、肃穆,毕竟它们要在农业生产、捕猎采集、纠纷仲裁、仪式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木雕是非洲黑人们专有的思想武器,也是他们与神灵和祖先进行沟通的媒介,通过木雕可以祈求得到庇护,得到帮助,能够消除疾病,远离灾祸和死亡。
此外,还有一些木雕会被用于巫术和法术。不同于神灵和祖先崇拜,巫术和法术是通过人为的施法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对某人、某事施加影响或进行控制,最终实现某种愿望。因而,这些木雕作品在形象上往往显得神秘、诡异,有的甚至很是怪诞、狰狞,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以心灵上的畏惧和震慑。
非洲木雕在反映黑人群体特有信仰的同时,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长久以来,非洲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劳动力十分匮乏,子嗣众多被看作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而这又必须依赖于女性的生殖能力。于是,对于生育的重视和母性的敬仰成为非洲社会的重要风俗,这就不难理解非洲木雕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母与子”的形象。此种题材的木雕作品造型生动,且富于变化,流露出母子间的浓浓亲情,这既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反映,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十分大胆,高翘的臀部,饱满的乳房,圆润的腹部,还有毫无掩饰的性器官,处处弥漫着纯朴的自然之美和对生命力的敬重之意,绝不会让人心生淫邪和羞涩之感。
非洲木雕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它带有抽象的意味,强调立体感和装饰性。特别是人物类雕刻不是纯粹的追求形似,而是更加注重神似,试图用简练的结构来展现强大的活力和生命的律动。宽阔的面庞,凸起的眼睛,厚重的嘴唇,使人一眼便知刻画的是非洲的黑人形象。近些年来,非洲木雕的艺术表现手法更趋多元,出现了不少写实性的雕刻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比例趋于和谐、匀称,姿态倾向优雅、宁静,兼具了原始的美感和对当下生活的关注,更加符合现代人室内陈设和美化环境的需要。毋庸置疑,每件非洲木雕作品都倾注了雕刻者的情思,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可观的增值空间
凡是去过非洲的人,无不痴迷于这片神奇的土地,同时也一定会被非洲木雕那种夸张、变形的造型深深吸引。非洲木雕的普遍存在,与非洲大陆拥有的森林资源不无关系。在这片土地上,盛产非洲乌木、红木、花梨木等,都是比较适宜用作雕刻的优质木材,这为非洲木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雕刻者在进行创作之前,会根据创作内容严格挑选合适的木材。比如雕刻者经常选用非洲乌木进行创作。非洲乌木也叫黑檀木,此木具有抗白蚁咬噬的特点,木性也较稳定,不易自然风裂,加之质地坚硬、纹理细腻,在经过打磨后能够呈现出乌黑锃亮的外观,不失高雅华贵之感。不幸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洲的这些珍贵木材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还以非洲乌木为例,它的生长极为缓慢,一株碗口粗的木材至少要生长300年左右,由于近些年的乱砍乱伐,非洲乌木的数量已经十分有限,许多非洲国家早就对其限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非洲乌木都是以公斤计价的。当木材成为稀缺资源,以其作为原材料的非洲木雕便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轻易获得,其价格肯定会水涨船高。另外,传统手工艺在非洲也开始没落,想要获得一件原汁原味的非洲木雕的确需要花一番心思。
非洲木雕这种迥异的艺术形式,早在数百前就已经被西方人所接受,并得以广泛传播,欧洲的许多家庭以装饰非洲木雕作为文化时尚。相较而言,非洲木雕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要晚得多。虽然关于中国与非洲的交往早有记载,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的。中非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广泛互动和深入合作,为文化上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洲艺术不断展现在中国观众的眼前,而非洲木雕以它特有的造型、不俗的神韵深深地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关于非洲木雕的介绍和展览逐年增多,这一精妙绝伦的艺术形式也进入到中国大众的审美领域。但由于受到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中国观众对这种艺术门类并没有像对西方油画或者中国传统的书画、瓷器等那么重视,即使有零星的非洲木雕艺术品进入到拍卖市场,其影响力也始终有限。
当下,非洲木雕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接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非洲木雕成为非洲馆的最大亮点;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门开设一个展厅,用来长期陈列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但对其经济价值,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认知。相较国内早已疯狂的艺术品市场,非洲木雕仍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艺术品门类,这是一个收藏的富矿,会有很可观的增值空间,肯定是一个潜在的投资方向。
不可否认,在进行艺术品收藏时,我们不能只盯着其经济价值,不能只关心其增值空间,否则就会背离收藏的初衷。艺术品收藏是一番快乐的事业,应该是在追求内心愉悦的前提下进行的理性收藏,我们重视艺术品位,同时也要规避风险,做到理性投资。
四、结语
作为非洲文化的载体和人神互通的桥梁,非洲木雕是非洲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拥有强烈非洲风格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待艺术、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对非洲木雕的收藏能够使我们观照人生、观照自我,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和满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