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雷州歌的文化渊源及其传承——在粤西高校传唱雷州歌的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732
马 柯

  马 柯:广东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一、雷州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沿革与文化意义

雷州文化是泛指雷州半岛及其影响周边临近地区的地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角,东临南海,西濒临北部湾,南北长约一百四十公里,东西宽五十余公里,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全境在热带范围内北纬20°21′,是典型的热带气候,高温炎热多雷。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半岛北部为低丘陵区,中部为火山台地,土壤为红壤,南部为滨海平原间滨海台地,土壤为冲积土及盐土。正是这样的地域氛围孕育、形成了雷州文化这种热带文化类型。

  雷州文化是形成和发育于雷州半岛、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历史上的雷州人(雷州民系)有各种成份,但作为主体的俚僚人在唐代基本汉化。宋、元时期,闽南人大批到来,并成为雷州居民主体,经明、清进一步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雷州文化逐渐定型成熟,建立起自己内涵丰富、地域特征鲜明的独特文化特质和风格,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类型,在岭南文化体系中占有自己的地位,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文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雷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雷州半岛人民在特定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创造和累积起来的,是人民情感和智慧的结晶。有时候,这种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了本土国民的品味、教养;有时候它是生活,决定着我们所听、所见、所思的审美取向。因此,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对人民的生活品质、经济基础、社会环境乃至政治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说,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语境下,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中的精华,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凝聚力,而且能够促进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由此可见,优秀的地方文化也是当地的一种实力的体现,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俗风情等在无形中调控、作用于整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雷州歌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地域文化氛围中孕育形成,并在当下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雷州歌及其传承

雷州歌,是雷州民歌的简称。它是我国广东省湛江地区以雷州半岛方言为歌词的民间歌唱形式。它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着这个民系的精神风貌,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131个歌种之一。雷州歌2008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与客家山歌、潮汕民歌、广府民歌并称为广东四大方言民歌,并被人称为雷州半岛历史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雷州歌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立足于艺坛,承载着本土文化的艺术品格和人文素养,是具有民间性、包容性、开拓性特点的多种文化汇聚、融合而成的地方文化宝藏。

  著名社会历史学家陈序经说:“文化既不外乎是人类适应各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而努力于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的结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适应时境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是一个地区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可以说,雷州半岛的红土文化孕育了雷州歌,雷州歌蕴含着雷州半岛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理想,承载着雷州半岛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沉淀。

  古雷州人历代一直传承着好歌、擅歌的民风、民俗,从而使雷州歌传唱至今。通过雷州歌的歌词,我们不难看到其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详实可考的雷州歌的歌词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当地人民日常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民俗气息浓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主要包含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

  1.叙事。比如歌唱国家实力的《红土春秋》:“红毛泥和番鬼皂,洋钉火柴小手巾。过去全靠外国佬,今日中华不求人。”2.抒情。比如讴歌美好爱情生活的《情侣》:“罗湖碧水留双影,月上梢头听鸟音。同做柳哨学鸟叫,愿学鸟来同飞行。”细致地刻画出缠绵思念之情,表达了歌者希望比翼同飞的美好愿望。3.写景。比如《秋游湖光岩》:“八月秋高观湖景,山也不高水也不深;唯见平湖山倒映,水天白云见真情。”4.说理。比如教化人们要端正生活态度,心务正业,远离赌场的《戒赌》:“各种赌场尽不好,都要远离誓无望。转向康庄致富道,心务正业生活强。”5.对唱。比如《陈向展与郑马华对唱》郑唱:“蛇年过去马年到,今日歌场多热闹;祝福大家骑骏马,马不停蹄向前跑”。陈唱:“四方高手全来到,我也上台凑热闹;班门弄斧莫见笑,歌兴逼人上歌楼。”在对唱中赞美自己的生活。

  雷州歌结构严谨,平仄协调,韵律优美且有规律。一般来说,每首雷州歌都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七字),四、三分顿,一、二、四句末字压雷话音韵,二、四句的第四字是阳平声。

  雷州歌作品展示了雷州饱经沧桑的历史岁月和真诚的民风民俗。几百年来,群众创作的雷州歌不计其数,不但在口头对歌、榜歌上对歌文内容下功夫,而且在艺术技巧、艺术表达上借鉴古诗词的精华,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文字,总结出赋、比、兴、夸张、比喻、重叠、对比、排比、双关等表现手法,使得歌词丰富生动,妙趣横生。通过吸收诗歌的表现手法,创作很多颂神歌、情义歌、行乞歌、劝世歌等,歌颂美好生活,褒扬人间真情,鞭挞社会丑恶,真切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很强的感召力。在风格上,雷州歌不尚浮华而重本色,不事雕琢而重自然。如双关:借用谐音谐义,生动、含蓄、幽默地达到另有所指。例如《典狗》:“无钱逼着牵狗当,这巷便行到那巷。老爷有钱无当狗,奶你有钱当狗无?”再如夸张:《搧风驶船不讨帆》:“我母生我叫妃方,脚板顿土土就崩。手指指天天就窿,搧风驶船不讨帆。”这是对力量的夸大,歌颂英雄人物公妃方力大无穷,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雷州歌往往是群众口头即兴而唱,在速度、节奏上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现象,有一调多腔,但它有固定的旋律骨架。虽无全部固定的音符,但有固定的特征音型,有固定的旋律,从而体现出雷州歌特定的音乐形象和固定的曲调骨架(见图1)。

  

  图1

  

  图2

  雷州歌的音乐具有浓厚淳朴的农民情感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即兴而唱,出口成歌,节奏自由,延长音尽情使用,音乐素材简单。它是用五声音阶在八度音域内来创作出表达各种情感的歌曲,唱出人民自己心中的爱憎、心酸、快乐。

  雷州歌的旋律与其唱词的格律,有互相依存的关系。旋律的主音落在唱词的阳平声字上。唱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四个平声字,如“鱼”“工”“刺”“人”四字出现之处(见图2)。

  这就是雷州歌的特征音型。当然,演员在演出的过程中若感到思想情感不足表现角色时,便自发的改变拖腔、速度、力度和音高,以适表其衷。

  雷州歌的歌韵很丰富,押韵也比较严格。有民歌的共性,又有姓“雷”的个性。它既包含了雷话,又包含了雷韵。具有七言绝句的格律特点,又有自己的韵律特点。雷歌歌韵原有35种,根据普通话十三辙的原则,经过梳理合并形成22韵,从而更好地表达歌者的思想感情,更便利于雷歌的写作和发展。比如:韵字清秀、适于写景抒情叙事的景心情韵、记机时韵、救收留韵、紧跟臣韵、讲望娘韵、爱台来韵等;又如:悲情伤感韵味的困闷存韵和蒯坏槐韵等;再如:俗歌的打他查韵、老羔羊韵、苦乌土韵、贵亏为韵等;再有形象顺口的单首雷歌(底低梨韵、税飞皮韵、请惊城韵等)。

  雷州歌的唱腔大致分为歌谣腔、对唱腔和歌剧唱腔三个阶段。

  歌谣腔:歌谣唱法是雷州歌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流行最广的唱腔。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姑娘还是小伙,都是张口就唱。歌谣腔旋律平稳,曲调简单,音域比较狭窄,只有五度,至多六度。节奏和朗诵相似,曲调和语音结合,多半一字一音,主题清晰明了,用简单的素材抒发内心情感。但是,即使是这种传统唱腔,同一首歌词,不同的人不同的处理,唱法和情调也会有所不同。

  对唱腔:对唱腔是两人对唱互问互答,边编边唱所用的一种唱腔。它是对唱艺人演唱的一种形式,也是考验演唱艺人智慧的表达方式。所有的歌词都是在舞台上临时编造,即兴而起,边唱边想,边想边编,灵活应对,出口成歌。不但要求内容通俗、生动,演唱还需合韵合辙,衔接连贯,不能中断。对唱艺人在这种有难度的歌唱环境下,为了争取多点时间考虑内容和选韵,应运而生的就是衬字和拖腔的运用。因此,对唱艺人结合情绪需要,选择几处被允许的地方做旋律的延长,用衬字来填补空隙,使音乐别有风味。

  歌剧唱腔:歌剧唱腔是按照有故事有人物的歌本来唱的歌。根据情调和唱词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传统高腔”“愁腔”“长句歌”等腔调。虽然歌剧唱腔基本上也是歌谣腔,但根据人物感情、性格特点、剧情的需要,在歌谣旋律和唱法上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节奏使用更加自由,突破简单的状态,情绪变化更加多样,更强烈、更准确的表现人物情感,丰富了舞台上的表演色彩,具有剧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歌剧唱腔越来越有现代生活气息,以适于表现今天的生活。

三、雷州歌在粤西高校传唱的双重意义

雷州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承载着本土文化的艺术品格和人文素养,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而且以其鲜明的文化品格立足于艺坛。前面说过,雷州歌的内容涉及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事理德行、时政社交、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反映男女青年爱情婚姻、传授自然生活知识或风土人情。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还用雷州歌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可见雷州歌集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粤西高校地处雷州半岛,其师生对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和雷州方言具有亲和力;同时,高校师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具备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条件,是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的主阵地;与此同时,在粤西高校中传唱雷州歌,把雷州歌引入声乐教学课堂,更有利于丰富高校音乐的教学,对于“非遗”的传承和音乐教学拓展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

  首先,雷州歌在艺术上的独特性,丰富了声乐教材体系的内容。收集雷州歌中经典歌曲,引入粤西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有利于丰富声乐教材建设。这不仅为地方高校发展地域特色课程提供理论的依据,还大大丰富声乐教材体系的曲目种类,填补地方民间声乐教材的空白。因此,从雷州歌曲目和内容出发,研究雷州历史,研究雷州民俗文化,了解雷州歌产生的背景,了解雷州歌的种类及演唱特点,正确的认识本土音乐,领会其深厚的思想精髓和艺术品质,对促进人们对雷州歌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促进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方高校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场所,往往是一个文化遗产中心。粤西高校师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高校是世界交流的文化窗口,也是发展和保护地域文化的中坚力量。作为雷州半岛唯一一所高师院校的岭南师范学院,肩负着在这块红土地上抢救和保护、继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粤西高校学生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雷州歌的种子通过一届届学子的传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他们的毕业撒遍祖国各地,是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

  雷州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古往今来,雷州人民创造了上下几千灿烂辉煌的雷州历史。雷州歌是雷州历史文化的精华,是雷州人民心中的歌,是雷州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历史变迁,星移斗转,雷州歌百炼而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耀眼奇葩。粤西高校是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中坚力量,不仅肩负着传递知识,立德树人的使命,也可以透过雷州歌领略雷州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窥见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可以感悟乡土情怀和红土文化;可以在悠然浪漫质朴自如的传唱中增进情谊、资政育人;可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地方形象。所以说,粤西高校传承雷州歌是历史的呼唤,是时代的呼唤,这片土地将承载着新一代的梦想,让雷州歌随着莘莘学子代代传承,扎根本土,走向远方。

  注释:

  [1]祁峰.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词[C].岭峤春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21.

  [3]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8.

  [4][5][7][8]林涛.雷州大全(下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602,1558,1504,1657.

  [6][11][12]林涛.雷州大全(上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287,316,320.

  [9][10][13][14][15]詹南生.詹南生音乐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152,157,120,121,124.

  [16]邓碧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9.

  [17]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11):6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