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画山水中的意境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2200
雒红强 胡卫国

  胡卫国: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一、国画与山水画

国画的历史十分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然而国画中的重要部分——山水画却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逐渐发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随着少数民族内迁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随之产生。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使得这时的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熟,不再附属于人物画,而是开始独立。到了五代及两宋时期,山水画大兴,南北竞辉,达到顶峰,跃居画坛主流。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及至元代,山水画趋于写意,世人崇尚以虚带实的画法,山水画有了新的面貌。

  按照题材划分,国画可以划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这三科,这也是古人用艺术来表达他们的观念和思想。相较于人物画与花鸟画,山水画以巧妙的意境、完美的画功展现了自身的艺术魅力。

二、山水画的意境特点

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的画家对山水画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创作过程当中不要求对山水刻画相像为佳,而以意境取胜。

(一)运用绘画技巧

读书人都缺不了的文房四宝,对于画家来说就更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了。由于运笔的方法的多样性,如露锋、顺锋、逆锋等,而不同笔的表现力也各有千秋,因此,在作画之前,创作者对于笔的材质、粗细甚至对笔与纸的搭配的选择都很讲究。除了笔的精挑细选,墨的存在也不可或缺。中国画又被叫做“水墨画”,足可见墨在作画中的重要地位。墨在大家眼里似乎就是黑色而已,其实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种以墨代色的方法,便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观感,再加上宣纸本身的白色,虽然是平面的画面,却可让观赏者产生一种立体感,层次分明,使得山水画如一位漫步在烟雨朦胧的西湖边的美女一般,当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笔墨就是创作者的语言,通过他们,我们仿佛亲眼看到那些大好河山,体会到作者藏匿在笔墨间的深情。正如我们在山水画中所看到的形式之美,正是由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笔墨技巧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可以说,笔墨是绘画的基础,笔墨语言是绘画的根本。

  在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名家辈出,他们除了学习传统笔法,也继往开来地总结出了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技巧。如近现代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法”。这位大师行走于山水之间,师法自然,归纳出了这一独一无二的、浑厚华滋的现代山水画技法。“五笔七墨”中,五笔: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有时用“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除了笔墨技巧,要体现山水画深远的意境,还需要作画者将气势、虚实完全诗化,才能做到画外有画,意蕴悠长,使观画人的情操受到陶冶。首先是气势,在艺术上,即为气韵。画家要把握山水的整体走势,画面的整体布局,做到我手绘我心,将眼中的山水与心中的山水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表现出大山河川的震撼感与作者内心的感情。再言虚实,国画山水讲究空灵二字,这就需要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因此留白手法在山水画中随处可见,从而引起无限遐想,更添意境。置换虚实,相辅相成,是我国山水画的特殊魅力之一。除此之外,再加上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又为国画营造了一种灵动活泼的意境。

  以上种种技法,都是为了一个完美的空间构图,正如唱戏前画的恰如其分的完美妆容。墨色的层次过渡,表现了景物的远近与景色的虚实,线条的蜿蜒回转,使得画面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表现了空间的极致美感。然而,要将国画山水中的意境完美完全地展现出来,更需要创作者遵从本心,做到情景交融。

(二)重视情感表达

不同于人物画所表现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花鸟画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思想主旨。

  欣赏山水画,先要了解画家的胸襟意象。因为国画山水是创作者的一种抒情表现方式。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做到“胸有成竹”,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棵树一方石、一座亭一处阁,皆可代表画家的意想。而不必像是西方画那样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问题。

  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意境就是它的灵魂。它既不是对于自然的简单描摹,也不是对于绘画技术的单纯追求。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绘画亦如此。画家首先需要有情可表,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也不能无病呻吟。备好了真情实感,然后情景交融,正如将调料放入锅中,如此才能有效地实现国画山水中意境的设计与展现。通过给作品中山川溪流等形象赋予生命力,将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博览群书的积累与沉淀融入山水画创作当中,这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国画山水的独特魅力与扑面而来的生机的重要原因。越是高品位的山水画,越是可以令观赏者仿佛跨越当前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入到无限的宇宙当中,获得具有智慧性与哲理性的感悟。

  所谓意境,既有绘画技巧的运用,更加是感情的流露,“以物相思”,通过情感传递来直达人们的心灵,从而实现情感互鸣,才是支撑山水画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秘密。就拿范宽所作的《溪山行旅图》来说,作为其唯一传世的名迹,作者大量采用点墨法与雨点皴,硬生生将一座巍峨大山搬至观者面前,其雄伟巍峨,使得作者豁达开朗的心情也呼之欲出。勤劳的商人带着他的行旅商队走在山间,若隐若现,这是怎样的一副自然与生命和谐相融的画面,又表现了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怎样的赞叹与热爱啊。寥寥数笔,就将作者复杂的感情如墨一般铺陈在观者的眼前,令人感同身受。正如国画大师李可染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三、国画山水的未来发展

一幅出色的山水画一定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妙意境。这对于画作与画家本身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湛的笔墨功夫,巧妙的构图,个人的文化修养与思想内涵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些深远而又独特的意境之所以可以令观画者念念不忘,都是因为那画上附着的不仅仅是墨色,更有深情。而这些情感,唯有真正在生活中有所体悟之人方能懂得,绝不是纸上谈兵,笔墨堆砌。唯有实践方能出真知,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实践才能具备创作山水画所要求的极高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与艺术修养之于画作就像灵魂之于人类。人无灵魂,则活在世上,不过一具驱壳,行尸走肉而已。绘画作品没有作画者相应的艺术境界与艺术修养支撑,便犹如画龙而缺点睛之笔,涂鸦而已。涂鸦之作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又如何能让观画者与之产生灵魂的共鸣。失了精髓的国画作品,也再担不起国画山水的名号了。因此,创作者要想表现国画山水的意境,唯有努力具备创作国画山水的基本素质。同时,艺术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除了要不断学习,创作者还要注意争取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发展更多精妙的技法与更多新奇的表现形式,使国画山水增添新的元素,来提升山水画意境的效果。例如新的思想与新的观念,都可以成为山水画新的意境。正如历史中的山水画一般,兼容并蓄,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做到不被历史淘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想将国画艺术传承下去,想要让大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山水画中的意境,单靠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或者说,很难完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山水画中深远的意境,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自然曲高和寡。因此要让大家真正将这份意境理解并传承下去,就要家庭、个人、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让人们得以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保持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才能使国画这一艺术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毅.探析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5(12).

  2.薛巍.浅谈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芒种,2014(18).

  3.盛子亮,冯旭.再探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表现[J].明日风尚,2016

  4.方雄.国画山水中的意境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11).

  5.孙翠翠.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意境与情感[J].大众文艺,2011(12).

  6.徐畅.浅析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美术教育研究,2012(5).

  7. 夏万杰.情境意蕴 因象而生:写意画的意境与意象浅析[J].美术向导.201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