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礼炮-7号》:俄国电影大片与历史记忆的一次相遇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628
陈 阳 尹如玉

  2017年10月,俄罗斯太空大片《礼炮-7号》(俄文名 С а лют-7,中文别译《太空救援》)上映不久即成为本年度俄罗斯商业电影的票房冠军。影片在2017年10月12日首映当天的票房为424万卢布,上映后的第一个周末达到2.43亿卢布,第二个周末达到1.83亿卢布。截止到11月4日,共计6.61亿卢布(约1.1千万美元)票房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俄罗斯电影大片在国际市场同样显现出巨大的发行潜力。早在2017年9月,该片在俄罗斯本国上映之前就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美国奇幻电影节(Fantastic Fest)上试映,并立刻获得当地媒体和观众的高度好评。2017年10月4日,电影《礼炮-7号》在克里姆林宫国家大剧院举行隆重的首映仪式,同时成为纪念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60周年献映影片。俄罗斯总统普京观看了这部影片,并在放映结束后与剧组主创人员会面。参加见面会的还有弗拉基米尔·杰尼别科夫等三位苏联时期的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局局长以及“太空第一人”加加林的女儿叶琳娜·加加林。普京总统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这部影片国家文化政治的意义。

  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已经开始探索本土电影国际化、市场化之路,并且出现了米哈尔科夫导演的《西伯利亚理发师》(1998)这样的合拍大片。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动荡,直到2004年奇幻大片《守夜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导演)的问世才真正标志着俄罗斯商业大片时代的降临。此后亦有《猎狼犬》(2007,尼古拉·列别捷夫导演)等具备国际水准的大片问世。而至2017年,俄罗斯大片的题材重点转向了苏联宇航时代的历史,先有4月份上映的《太空第一步》,后有10月份问世的《礼炮-7号》。两部影片均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就使俄罗斯商业大片的发展寻找到了魔幻之外的一条新路。如果仔细观察,这两部大片均以苏联航天事业举世震惊的成就为题材,既包含现代高科技手段、视觉震撼效果等与好莱坞大片十分相似的元素,同时又将国家和个人的历史记忆、本国太空英雄等激发本国观众爱国情感的内容有机融入,由此引发的本土观影热潮以及国际化影响就愈发值得关注。

一、致敬苏联太空英雄

《礼炮-7号》的导演克里木·希宾科(Кл им Ши п е н к о)是1983年出生的俄罗斯新锐导演,他本人身兼电影演员、剧作家、制片人和导演多职。此外,希宾科还是一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电影人。他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制片系,精于好莱坞电影的影像和叙事风格,这在影片《礼炮-7号》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也使得这部影片某种程度显露出美国化的痕迹。在接受俄罗斯电影网站“Ки н о П о и с к”采访时,他曾经谈到在俄罗斯拍电影与在美国的不同,认为俄罗斯从国家层面上给年轻导演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使得俄罗斯年轻导演的才华得到了极大发挥。

  《礼炮-7号》已经是希宾科导演的第9部作品。此前他拍摄过三部微电影:《夜间快车》(2006)、《白夜》(2006)和《路灯之下》(2009),以及五部题材各异的电影,其中包括《不速之客》(2009)、《我是谁?》(2010)、《爱不爱我》(2014)、《宅男的自白:如何赚到一百万》(2014),并因此在俄罗斯电影界崭露头角。其中爱情轻喜剧《爱不爱我》最受欢迎,获得了234万美元的票房,这在俄罗斯本土市场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礼炮-7号》是根据苏联时期真实事件改编的太空电影。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的“礼炮-7号”空间站意外与地球失去联系,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临危受命,搭乘“联盟号T-13”到达外太空并展开修复“礼炮7号”的工作。他们在太空中经历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一系列危机后,成功地修复了空间站并返回地球。应该说,这一事件在人类太空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参加修复工作的宇航员创造了太空史上的多项第一。但是,随着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没能像美国“阿波罗13号”那样因被拍摄成电影而在世界广为流传,这也正是导演克里木·希宾科决定拍摄这部电影的根本原因。他在接受俄罗斯杂志采访时说:“在我收到剧本之前,我对‘礼炮’太空站的历史一无所知。我的父母仍然记得扎尼别科夫与萨文内赫两位宇航员的名字,但对我这一代人来说,这只是个等待被发现的事实我立马开始仔细研究剧本,我认为这将会是一部很棒的大众电影。另外,我喜欢讲述超越自我的故事:从一开始看仿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到最后竟然能够变成现实。”

  主创方面所看重的历史史实、故事本身惊人的戏剧性以及人类超越自我的力量,均在这部太空大片之中得到精彩表现。这些内置元素在影片投放市场之后,释放出了强大的社会文化效果。观众在被业已成为惯例的好莱坞式视觉奇观带入电影之后,眼前出现的不仅是浩瀚无垠、精彩绝伦的太空世界,更进入到一个连接着历史记忆、人性坚毅乃至一个民族性格的电影世界中。对于俄罗斯年轻一代的观众来说,借助这样的电影大片重新去了解、发现本国的辉煌历史和太空英雄,显然会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当然,这部俄国电影大片的目标也有推向全球电影市场之意,那么它被全球观众接受的理由又是什么?实际上,人类对苏联太空英雄的普遍尊重,正是这部表现苏联时代宇航员的影片可能被接受的基础。从历史上来看,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宇宙时代的象征,即便是在冷战时期,美国宇航员对他也是充满敬意,并将刻有他名字的纪念币和石碑留在月球的表面。有意思的是,拍出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的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库伦,在童年时代就是苏联宇航员的崇拜者。在他卧室的墙上,有他自己画的加加林和列昂诺夫的肖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太空返回地球的故事,成为他创作《地心引力》幽闭恐怖气氛的灵感来源。

  这部影片在美国首映的结果也证实了主创和制片方的策略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正如美国电影评论家笔下所写的一样:“这部从非美国化视角出发的俄罗斯电影令人十分着迷:把美国人塑造成意图窃取苏联航空技术的麻烦制造者角色,把苏联领导人塑造成其政治决策(炸毁空间站)有可能威胁到人类世界的强硬角色,然后把主人公塑造成拯救宇宙空间的英雄形象。在影片的最后,两位宇航员在外太空成功修复太阳能充电系统时,美国‘挑战者号’正好在‘礼炮-7号’上空飞行。在这样一个略显荒谬却又动人的场景中,美国宇航员向两位俄国宇航员致以庄严的敬礼,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勇敢和才干的敬佩之情。这就是整个电影的感觉:过度渲染太空英雄主义但仍带着令人愉快的敬意,不管这种英雄主义来自何种文化。”

二、从历史中发现大片的精神资源

按照李芝芳在《当代俄罗斯电影》一书中的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苏联社会制度不满和反对的导演有戈沃鲁欣、格尔曼、冈察洛夫斯基等人,他们的作品明显表现出一种抵触情绪。而到了21世纪初期,随着《星》(2002,列别捷夫导演)和《自己人》(2004,麦斯希耶夫导演)等影片的问世,以二战为题材的电影开始重新表现爱国主义这一具有国家意识的主题,即苏联时代的正面遗产开始受到重视。俄罗斯从国家层面上对此类影片给予很大支持,《星》即是由其文化部电影局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等部门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7周年”共同推出的电影;《自己人》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推出的献礼作品,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内普遍存在的精神迷失的社会文化问题。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文化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意识和市场意识同步发展的趋势。在电影中,着力表现苏联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遭遇的死亡和苦难,很容易引发俄罗斯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正如《自己人》的片名那样,电影召唤着个体对同伴、集体乃至国家民族的认同思考。由于个人和国家记忆同构的普遍性,因此重新审视、表现苏联时期那段历史赋予俄罗斯人的精神正能量,反倒容易被俄罗斯观众欣然接受。此后,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在2013年拍摄的3D大片《斯大林格勒》进一步把反映苏联二战时期的电影推向了大片之路。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电影继承了苏联战争电影的传统,这在他2005年拍摄的《第九连》中已经清晰地表现出来。这部取材于苏联时期阿富汗战争的故事,表现了俄国军人不畏失败的精神品质,并因此获得当年俄罗斯的票房冠军。该片成功上映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主动邀请摄制组人员、国防部长和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老兵到自己的官邸观看影片,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不担心用高尚风格和优秀传统来表现俄罗斯军队。这部影片既有性格,又有自我牺牲精神,而且很有观赏效果,应该给予肯定。”总体上说,这些从前苏联时期发掘俄罗斯人精神遗产的电影,为俄罗斯电影界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民众的市场需求与国家电影主流实际上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如果说反法西斯电影初步取得了重聚民众国家意识和个体精神的效果,那么苏联时期更值得俄罗斯人骄傲的太空题材也随之进入电影人的视野。据统计,从苏联解体到现在,俄罗斯开发的关于宇宙和航天题材的艺术电影共计21部。在2017年一年之中,竟然上映了两部以苏联宇航员为题材的大片,而且票房数量节节攀升,这足以说明俄罗斯电影在商业运作和本国历史文化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尽管能否获得国际市场的最终认可尚待观察,然而从美国试映所获得的评价来看,电影中所包含的国际认同元素还是存在的。苏联的航天成就已经被全世界所共享,苏联航天员所创造的伟绩也被视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便足以抵消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问题。

  作为曾把首位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航空大国,俄罗斯从不缺少航空航天素材。近年俄罗斯生产的航天题材电影,所选取的表现视角和主题变化可以看出其市场化的探索脉络。从航天工程启动初期的神秘莫测,到表现个人献身航天事业的动人故事,再到直接展现举世震惊的人类第一次太空旅行,这些都可以看出俄罗斯电影人对此类题材投入的巨大热情。比如,2005年上映的拟纪录片(英语Pseudo-documentary, 俄语п с е в д од о кум е нт ал ь ный фил ьм)《月球第一步》(П е р в ы е н а Л у н е)。该片讲述的是二战前夕,苏联开始秘密筹备探月计划。苏联的科学家们在绝密的地点发射了一艘载人探月飞船,然而飞船在发射后突发事故并失去联系。就在飞船设计师因害怕责罚逃往国外后,奇怪的陨石降落到了智利。在20世纪末,一群航空爱好者试图解开这段历史之谜。他们收集了许多秘密电影资料,找到了一些目击者或相关人士,所探知的真相却不过是整个事件的冰山一角。整部影片充满悬疑、紧张的神秘气氛,颇具悬疑色彩。2008年上映的《纸战士》(Б ум ажный с о л д а т)讲述了一段从未公开的真实故事:1961年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一位名叫丹尼尔的医生只剩下6周的生命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坚持完成了为即将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所准备的生存训练,从而保证了太空计划的顺利实施。2013年,故事片《太空第一人——加加林》(Г а г а р ин.П е р вый в к о с мо с е)上映。该片以加加林飞向太空的故事为主线,交叉讲述了加加林一生的成长,真实再现了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人类第一次太空飞行的全过程,其剧本参考了解密的苏联航天档案。影片片长108分钟,正好与加加林在太空飞行的时间相吻合。

三、大片娱乐和真实性的博弈

《礼炮-7号》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和完全虚构的科幻、魔幻大片不同,这类大片真实性的内核本身就会发酵出十分强烈的社会效果,甚至形成某种舆论氛围。在这里,真正值得思考的倒是大众娱乐和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电影新技术革命不断提高电影娱乐的门槛,技术的标准实际也在决定电影话语的优先权。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跨过这道门槛之后,电影表现的内容又是什么?是超级虚拟还是与现实保持某种必要的联系?娱乐和真实的关系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人们很自然会拿《礼炮-7号》与《阿波罗13号》进行对比。1970年,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3号”在太空发生氧气罐爆炸,宇航员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返回地球。1995年,好莱坞导演朗·霍华德拍摄的《阿波罗13号》即是以这段太空故事为蓝本。为了追求太空的真实感,两部影片在制作过程中都对演员进行了失重训练。据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消息频道报道(В ЕСТИ),影片有40分钟的镜头是在零重力的情况下拍摄的;20分钟是在外太空中拍摄,这在俄罗斯电影拍摄史上也算是第一次尝试。在《礼炮-7号》剧本编写中还参考了当年宇航员维克多·萨文内赫的太空日记,其中详细记录了修复礼炮-7号飞船的整个过程,这也为影片的真实性添色不少。不过,制片人巴库尔·巴库拉泽也承认,根据剧组的理解,有些地方做了删减,有些则增强了一些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我们在讨论、研究商业大片时,大多关注的是它的技术、虚拟、虚构和娱乐等特性,而对商业大片和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兼容性考虑欠缺。实际上,观众可能更加喜欢以真实故事为蓝本的大片。1995年,《阿波罗13号》就曾创下三十三亿五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记录,翌年又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这样的历史事实显然被我们所忽略了。2017年,《礼炮-7号》在俄罗斯的热映使我们对商业大片在重塑历史记忆方面的超强特质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而其中也有着电影美学中曾经被我们认为过时的一个核心概念,即真实性问题。如果缺少这一内核,那么此类大片所通往的历史记忆、文化自信等内在诉求便难以建立起来。在太空大片《礼炮-7号》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导演对于细节真实的多种追求,无论是80年代中期的苏联室内装修风格、电子玩具、汽车,服装和配件,还是飞船样式结构以及在宇宙中的工作条件等等。每个场景都经过了非常巧妙地布置,将观众带入到那个年代的气氛中,这自然会进一步增强真实的观影感受。在视觉震撼效果之外,影片对年轻一代的历史记忆空缺给予了有效填补。

  The torque dynam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the brushless DC motor is

  当然,作为商业运作的太空电影大片,创作者对于历史和记忆乃至叙事策略的理解,在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那里却也受到了某些质疑。尽管有些尴尬,却更具积极的启示意义。这毕竟是历史和艺术关系的一道永恒难题,向历史真实的靠拢也难以等同于历史本身。《礼炮-7号》宇航员原型之一、“太空日记”的作者维克多·萨文内赫(В ик т о р С а в иных),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表示:“电影非常地壮观,人们一定会喜欢。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电影中关于宇宙和失重的镜头拍摄品质非常卓越,电脑的绘图再现了太空的广阔和美丽总的来说,我爱上这部电影了。如果我没在太空作业过,我会更喜欢。因为当你知道每件事实际上是另外一回事的时候,看屏幕上臆想出来的东西你会非常难接受。”而另一位宇航员原型弗拉基米尔·扎尼别科夫(В л а д ими р Джа н и б е к о в)坦承他对这部电影的态度很复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场面非常精美:令人惊叹的镜头效果,演员的出色表现,甚至失重都拍得非常好。但是电影里存在一些美国人的行为方式,这无疑会使观众对俄罗斯的印象产生影响。比如,电影展现了可怕的俄罗斯将军随时准备在太空中射杀自己人;还有来自国家最高领导层的威胁。但是,事实上,一切正好相反: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从来没有威胁过我们。苏共中央工作人员和国防部对我们只有支持、祝贺和慰问。我们的军队还有另外一个功能:拯救、保护、永不滥杀无辜。当国外的观众观看到电影里任务控制中心(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情况时,你认为他们会忽略这些吗?不会的。”幸运的是,两位当年修复“礼炮-7号”空间站的宇航员至今健在,而且还观看了这部以他们为原型的太空大片。很明显,这两位航天英雄对于电影制作的精美给予充分地肯定,而对电影故事关键之处的真实性却给予了真实的否定。

  两位当年太空事件亲历者的直言批评,给电影《礼炮-7号》借助史实熔铸娱乐、历史和国家意识关系的努力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可以说使之面临着某种表达的“囚徒困境”。首先,如果完全按照史实去创作,其故事效果是否还会具有广泛的受众?毕竟,这部大片在剧情方面对好莱坞的模仿,更适合已经习惯了好莱坞叙事的观众趣味;其次,通过抹黑当时的国家机构和当权者,并由此获得叙事的高度紧张感,对创作原本的真实美学意图同样会带来伤害。一味地迎合好莱坞的拍摄模式,似乎成了某些俄罗斯大片的“原罪”。有美国电影评论员指出,《礼炮-7号》中的叙事方面对美国观众来说都很熟悉。不论是它的情节设计、故事发展的节奏、动作设计,还是影片中如何造就英雄的思路,这些都和美国电影很相像。此外,他们有足够的胆量去接受任务,又有足够的理智去应对危机,这种英雄主义情怀也和好莱坞的英雄十分相似。

  如果说影片为了凸显俄罗斯特质或者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好莱坞式的叙述视角同样也使这种特质略显滑稽。比如,影片中的苏联宇航员不听从上级指挥,还彼此争吵;在宇宙太空舱里居然喝伏特加,带着针织帽子御寒,尽管帽子在修复宇宙飞船的过程中确实对保持体温有所帮助;促使他们去完成伟业的动力并非是坚定的信仰和爱国情怀,而是他们天性中的彪悍精神以及纯粹的俄罗斯式喜爱机械的热情。悲剧性的表现还在于,宇航员们在为自己的祖国苏联忘我工作之时,他们的国家领导人为了严防美国剽窃技术,却不珍惜他们的生命,随时准备炸掉空间站并不惜牺牲自己的宇航员。电影中的这部分情节,正是当年的苏联宇航员所不能认同的,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不过,从总体上说,《礼炮-7号》毕竟在俄罗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上至总统下至普通观众对此都投入了高度的文化热情,相关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也在太空亲历者的参与之下逐渐还原放大,对于形成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总体上表现出向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俄罗斯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回转的情况下,表现英雄主义与勇敢精神的电影无疑对国内民众起到了振奋精神的作用。苏联宇航员、两次苏联英雄勋章获得者、苏联载人飞船“联盟T-13”指令长瓦列里·留明在俄罗斯-1电视频道制作的献礼《礼炮7号》的纪录片中说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退缩,永远都应该努力去寻找出路。”在该纪录片中,宇航员弗拉基米尔·扎尼别科夫(В л а д ими р Джа н и б е к о в)的妻子塔季娅娜·戈沃尔江(Т а т ь я н а Г е в о р к я н)回忆道,她曾经问丈夫在宇宙飞船发射前几秒时,他穿着宇航服坐在宇宙飞船中想的是什么?扎尼别科夫说:“最重要的是,不能丢人。”很明显,老一代太空英雄的话语更能表达一种精神传统的力量。

  电影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一个社会时代精神的某种写照。从俄罗斯太空大片《礼炮-7号》上映及其所伴生的文化现象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收获诸多启示。最重要的是,电影大片并非仅仅是娱乐,更与国家文化历史乃至民族精神息息相关。

  注释:

  [1]Статистика фильма Салют-7. ЕАИС (Единаяа 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и 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с истема).URL: http://ekinobilet.fond-kino.ru/films/detail/111006917/ (04.11.2017)

  [2]Дарико Цулая.Клим Ш ипенко: В России намного проще дебютировать. URL: https://www.kinopoisk.ru/interview/2736043/(03.11.2017)

  [3]Алексей Артамонов. Русскийк осмос. На съемках фильма Салют-7. Историяо дного подвига.Сеанс. 04 апреля 2016. URL: http://seance.ru/blog/reportazhi/salut-7/ (03.11.2017)

  [4][5][14]Tasha Robinson. Russia’s space blockbuster Salyut-7 is a fascinating look at cinematic heroism. Sep 29, 2017. The Verge. URL: https://www.theverge.com/2017/9/29/16373940/salyut-7-movie-review-russian-space-blockbuster(03.11.2017)

  [6][9]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Е ФИЛЬМЫ О КОСМОСЕ И КОСМОНАВТИКЕ (1991- Н. В.,РОССИЯ).Телестудия Роскосмоса. URL: http://www.tvroscosmos.ru/2760/ (03.11.2017)

  [7][8]李芝芳.当代俄罗斯电影[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101,209.

  [10]Фильм "Салют-7" выходит в прокат 5 октября.Вести. 11 сентября 2017. URL: https://www.vesti.ru/doc.html id=2930935 (03.11.2017)

  [11]Владимир Вдовиченков готов к выходу в открытый космос.

  https://7days.ru/entertainment/cinema/vladimir-vdovichenkov-gotov-k-vykhodu-votkrytyy-kosmos.htm#ixzz4yz7fZ749

  [12]Лариса Малюкова. Кувалда, подвиг и сигарета. Салют-7 на экранах: правда или ложь,реальность или вымысел. Новая газета (7 октября 2017). Проверено 16 октября 2017.

  [13]Дважды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Владимир ДЖАНИБЕКОВ: Фильм Салют-7“ мне не понравился // Кубанские новости, 11 октября 2017

  [15]САЛЮТ-7. ИСТОРИЯ ОДНОГОПОДВИГА. Документалистика. Россия 1. URL: https://russia.tv/video/show/brand_id/62262/episode_id/1553598/video_id/1686107/(08.12.20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