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书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485
1. 刘成纪.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该著是刘成纪教授研究中国先秦两汉艺术观念进展的力作,前后历时十余年完成。作者认为,先秦两汉是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艺术最具原创性、最能彰显本土价值的时代。其间由艺术创造衍生、由哲学反思确立的艺术观念,基本规划了后世中国艺术的走向。礼乐是这一时期艺术的核心命题。作为一种观念,它弥散于中国早期礼器、音乐、舞蹈、绘画、图像、建筑等艺术形式中,并决定了中国人关于城邦、国家乃至天下的整体设计。研究这一时期的艺术观念,必须在实用、审美之外兼及艺术的象征价值。通过象征,先秦两汉时期的艺术最终走向了哲学,并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关联。

  1

  

  2. 叶康宁.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该著从明代因《清明上河图》交易导致的一场风波入手,带我们走进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市场。让我们得以从中了解书画在明朝官场和市场流通的过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乱象,以及参与书画交易的各类群体和人物。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入到以往历史很少关注到的一个角落来观察明朝的世风世象以及各社会群体在文化消费中的关系。

  2

  

  3. 唐克扬.十城画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作为一位资深的研究者,著名建筑师、学者唐克扬并不企图回答“城市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而是精心择选十座城市:西安,徽州,雅典,元上都,威尼斯,德累斯顿……采取“左图右史”形式,细细描摹,独特解读,历述城市在人类文明坐标系中的种种可能。在这部著作中,城市并不简单“是什么”,它既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也是它所经过的事变的痕迹;既是永存的,又是变化的;既是客观的和身外的世界,又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

  3

  

  4. 李砚祖.一物一菩提:造物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该著是一部关于产品设计文化与作品赏析的人文知识读本。从两百多万年前的石器工具的制造到现代包豪斯大师的艺术杰作,全书纵横古今,包罗万象。一方面阐述了人类产品设计的起源、发展历程,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为重点,另一方面兼及现代产品艺术设计的风格、流派、艺术特征。一卷在手,徜徉在中外造物艺术精品中,体会人类的智慧,享受文化之美。

  4

  

  5. 孔汝煌.诗教文化刍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当代诗教工作者的共识。孔汝煌同志作为当代有相当影响的诗教工作者,不仅学而思,著而论,更重起而行,作而研。该著由诗教文化古今编、诗教文化本体编、诗教文化功能编、诗教文化生态编、诗教文化资源编、诗教文化传习篇等六编十八章组成,是作者积多年对诗教文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晶。

  5

  

  6. 张昆.三思新闻教育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教育不仅关系到媒介系统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更是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本书是一个资深传播学者与新闻教育工作者关于新闻教育的文集,收录了作者论述传媒教育的论文、讲话、报告及媒体专访数十篇。内容涉及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教学改革、新闻学科建设,既有对实际新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有对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理性探讨。作者张昆教授曾先后担任过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在新闻教育领域苦心经营三十多年,其独到的教育理念及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对于新闻教育界、学术界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

  

  7. 汪涌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修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该著本书原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第二种《范畴论》。旨在全面清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范畴的构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统联系。由于以诗文、词曲、戏剧和小说等各体文范畴的运用为考察对象,以揭示范畴间横向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体系为研究目的,全书既保持了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本身所固有的丰富与灵动,又凸现了范畴的理论品性及其之于当代文学、美学建设的意义,被称为是第一部在历史考辨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基础上,全方位拓展范畴研究界域,提出了许多前人没有提出过的问题,给人以很大启发的完整系统的范畴学专著。

  7

  

  8. 秦启明编著.李叔同音乐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该著为我国著名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专家秦启明先生的专著,是在原繁体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弘一大师的音乐论述,共8篇;第二部分为弘一大师的歌曲作品,共72首。论述部分有中国第一篇贝多芬传,有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序》,有中国第一篇介绍西洋乐器的专文等;歌曲部分有中国第一批学堂乐歌,有中国音乐家的第一批创作歌曲,还有中国第一首现代合唱歌曲《春游》。本书收录的论述与歌曲,均经详细校注,为大师的音乐成就提供了丰富而又系统的一手资料。

  8

  

  9. 崔树强主编.中国书法通识丛书(4册)[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

  该丛书首次推出《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四册。丛书瞄准前沿,提供最新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力求陈言务去,简明扼要,明畅易晓。丛书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力求以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提供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不作个别问题的学术讨论与考证,避免学术史化的写作。丛书约百万言,配图约五百幅。

  9

  

  10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巫鸿美术史论三著

  

  [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文丹译、黄小峰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7.

  

  [美]巫鸿.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M].肖铁译、巫鸿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7.

  

  [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李清泉、郑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7.

  巫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围绕屏风展开研究,打破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涵盖多种艺术和文化类型,从肖像与图画叙事到窥视与伪装,探索屏风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关注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答案在层叠纵深的空间之内,在亦真亦幻的画屏之上,在绵联展现的手卷之中。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该著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类之别,以“纪念碑”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核心概念为线索,将装饰艺术、图像艺术和建筑艺术纳入更大范围内艺术的发展变化,重构中国古代美术的宏观叙述。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废墟的故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