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网络剧的视觉文化及其成因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566
张智华

一、世俗的视觉文化



  《花间提壶方大厨》运用美食元素,口碑较好,满足世俗化艺术追求,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世俗的视觉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热爱美食,部分网民喜欢自称“吃货”。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与网民口味,美食成为该剧当之无愧的主要卖点,人物设置、剧情、观众体验等都与美食息息相关。《花间提壶方大厨》是低成本制作,没有大牌明星,场景较为粗糙。《花间提壶方大厨》表现了厨艺高超的方一勺遭人暗算,代替大才女方瑶嫁给沈勇,由此展开一系列矛盾冲突。方一勺不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但是有精湛的厨艺而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其形象贴近日常生活,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方一勺古灵精怪、执着却不蛮横的性格潜移默化地使沈勇浪子回头,终有所成。美食是《花间提壶方大厨》剧情发展的线索,菜肴本身与情节推进紧密相关。该剧的前半部分几乎每集都会出现早、中、晚三餐,外带日常零食或夜宵,其密度之高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一道菜肴引出一个故事,每一道菜都是事情缘起或情节转折的动力。方一勺一言不合就做菜,背后暗含着网络剧碎片化特征,为美食提供更为充分的表现空间。“叙事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对象不具有崇高性,而是消解为无数细小而世俗化的单元。”在《花间提壶方大厨》中,美食与宫廷秘史、皇权争斗适当杂糅而不冲突,情节有合情合理的反转,达到了微妙的平衡效果,使该剧既免于沦为单薄的美食纪录片,又比正剧增添了一些平易近人的情趣。剧组制景、服饰粗糙,但是其菜肴精致。剧中出现的菜品都是真材实料制作,都偏向家常化、小吃化。纵然包罗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地方特色饮食,食品选材贴近日常且易得的,大部分做法都十分家常、易懂,从备料、热锅、翻炒到摆盘,镜头对食物制作的流程有选择性展示。正因为现实困难重重,人们才追求返璞归真,从简单的平淡日常和朴素生活中寻找幸福的慰藉,可将其称之为社会高速发展阶段世俗文化的复兴。网络剧的精神内核是由社会现实背景所决定的,大众文化本身即为世俗文化,其价值观念朴实,不追求浮华,而是给自己扎实生长的文化环境中的本真和原生性事物赋予自然的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餐、快轨、快递等都求一个“快”字。具有世俗的视觉文化的网络剧具有娱乐快餐的特点,满足了部分网民的需求。部分网络剧故事内容新鲜刺激、通俗易懂,深受青年人喜爱。网络剧单集时长时短,所以网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享用。网络剧因为制作成本低,所以大多数是由新生面孔来出演,这增强了网络剧带给网民的新鲜感。网络剧更新速度较快,总体集数较少,成为会员后就可以预先看几集,这减少了受众为了等待剧集更新的时间,适应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也使播放网络剧平台得以盈利。《泡芙小姐》《我的前任是极品》等播出后受到网友的喜爱。这些网络剧的大热反映出当代年轻男女对世俗文化、通俗美学的推崇,因此成为视频网站差异化竞争的制胜法宝。

二、高雅的视觉文化

在中国网络剧中,有一部分属于高雅的视觉文化,其作品给人以高雅的美感,传达出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人文内涵,如《狄仁杰》《暗黑者》《心理罪》《法医秦明》等。

  开放的网络传播平台赋予了媒体和受众宽泛自由的话语权,网络传媒带来了个性化的内容表达,使其在题材内容的取舍上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和更加宽泛的创作表达。价值观指向的明确性是网络剧获得肯定的关键因素,在当下良莠不齐的网络剧市场中,部分网络剧或多或少存在着价值观指向不明确、主体意识模糊、故意打擦边球、泛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一部网络剧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避免其误入歧途。同时要警惕网络剧走向泛娱乐化进程,防止泛娱乐化的低俗网络剧进入市场,这也是网络剧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网络剧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网络剧呈现出碎片化、草根化、山寨化倾向,一些作品质量低,社会效果不良,遭到了部分人的质疑。人们呼唤具有高雅的文化文化品位和制作相对精良的网络剧出现,并且期待在作品数量上的增加。

  具有高雅的视觉文化的网络剧可以门户网络剧为部分代表(门户网络剧是指由门户网站拍摄、制作,并且在门户网站播出的网络剧),这类网络剧一般质量较高,如《匆匆那年》《无心法师》等是门户网络剧高品质、强制作的代表。《无心法师》由搜狐视频和唐人影视联合出品,由2015年热播剧《花千骨》的导演林玉芬和高林豹共同执导,由曾担任《仙剑奇侠传》和《步步惊心》的导演李国立为监制,制作阵容十分强大,演员的甄选十分用心,一些新人脱颖而出。《无心法师》和《匆匆那年》都采用了电影级别的4K技术进行拍摄,高清的分辨率使该剧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制作方面,门户剧所花费的成本远高于一般的网络剧。这些具有高雅的视觉文化的网络剧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心法师》在播放量上突破十亿,并在2015年10月31日获得第二届文荣奖最佳网络剧奖。

  具有高雅的视觉文化网络剧在部分涉案题材网络剧中表现比较明显。涉案题材网络剧由一个个破案的小故事组成,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节奏感强,融入了悬疑、惊悚、恐怖、暴力等极具视听冲击力的视听元素,给网民以很强的代入感。例如《法医秦明》,每一个案件都立足现实,心思缜密,让人们对心理的关注感有所上升。

  具有高雅视觉文化的网络剧有助于网络剧形成品牌。品牌化发展是网络视频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在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时代,打造精品网络剧是其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对网络剧品牌的开发和拓展,并将其扩大延伸到文化产业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新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以网络剧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从而产生更多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三、半俗半雅的视觉文化

中国部分网络剧呈现出半俗半雅的视觉文化,世俗与高雅杂糅,采用半俗半雅的构图,表现半俗半雅的美感,如《万万没想到》《灵魂摆渡》《太子妃升职记》《余罪》《纸牌屋》《微能力者》《假如我有超能力》《类似爱情》《逆袭》《寒武纪》《盗墓笔记》等。

  《灵魂摆渡》是一部表现惊悚灵异题材的网络剧,讲述了拥有阴阳眼的少年夏冬青与灵魂摆渡人赵吏一同帮助因有心事未了而滞留人间的灵魂的故事。其内容表达形式为在英美剧中较为流行的单元剧形式,基本是一到两集讲述一个小故事,而小故事中穿插着主角的线索。这部网络剧的主要演员不是一线、二线的明星,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灵异题材。大部分非真实的场景要借助于特效来完成,包括前期道具和后期制作,灵异、超能甚至刑侦题材网络剧都需要大量的特效。

  网络剧可以个人自拍、自制的低门槛使其全民娱乐功能得以发挥,由于网络剧制作成本较低,每集简短而限制较小,因此成为不少青年追梦的良好场所。《太子妃升职记》一无名人,二无较大投入,展现在网民面前的是一个贫穷的剧组与一段有趣的故事。剧中出现了一些假花、假树,太子妃爱吃的榴莲来来回回只那一块。由此可见,中国网民并不是只看皮囊的人,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故事,是情节,是剧本的灵魂所在。

  网络剧门槛低、收益快的特征催生了一大批特征鲜明、半俗半雅的网络剧。所谓门槛低,即是不用明星阵容,不用大投资,直接的评审者就是广大网民。只要网络剧获得认可,便可以一炮而红。例如,《万万没想到》当时拍摄团队简易到连特效都是字幕加上去的。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少网民对于该剧的热情,反而因为别具一格而大受二次元观众的欢迎。

  网络剧的通达性和兼容性允许了更多有想法却没有投资的导演施展才华,让网民与更多草根艺术家结识,这促使网络剧形成半俗半雅的特点。网络剧通过互联网传送,受众多,互动性强。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3.2%,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我国的网民数量已成为网络剧发展的巨大优势,特别是手机网民的增加,更是以观看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而引人注目。例如,半俗半雅的《寒武纪》,制作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宣传较少,很少看到明星炒作,很少看到剧组的幕后揭秘。但是它的点击率高,让名不见经传的侯明昊快速走红。

  网络剧讲故事基本有两种类型,即整体故事型与分体故事型。整体故事型讲述一个人或几个人一段时期的特殊经历,如《寒武纪》《太子妃升职记》等。分体故事型每集有不同的故事,有一条主线向前推进,贯穿始终,如《盗墓笔记》等。

  网络剧普遍与社会热点挂钩,部分网络剧处于追随社会热点与引领社会热点之间。网络剧的很多话题都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相契合。在让观众轻松娱乐的同时反映一些社会现象,从而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这也是这类半俗半雅、雅俗共赏的网络剧的一种表现。

  网络剧题材内容涉猎广泛,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青春题材网络剧是现代年轻人对于自己青春的一种怀念,所经历的懵懂岁月似乎找到了共鸣,例如《最好的我们》改编自同名校园小说,讲述了耿耿和余淮在高中的懵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相互陪伴与成长。还有一些轻喜剧,例如《嘻哈四重奏》展示现代都市小人物的悲喜命运,他们在各种困难中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这不仅是对网民的一种精神愉悦,而且激励奋斗中的人们,给予人们向上的引导。

  部分网络剧画面构图、灯光色彩、演员表演等方面都达到了专业水准。例如,《盗墓笔记》一些镜头很考究,在墓下的场景布置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灯光的选择营造的凶险刺激的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由当红青年明星李易峰和杨洋出演,让网民更有了一种审美体验。

四、网络剧雅俗共赏的视觉文化之形成原因

中国网络剧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影视理念,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全新的视听综合艺术。网络剧雅俗共赏的视觉文化,有其深刻的形成原因。

  

  网络剧互动性强,能够及时吸收网民的世俗文化因素与高雅文化因素。网络剧剧本征集,采用与网友交流、探讨,进行修改。部分网络剧角色的挑选,通过网友互动投票产生。拍摄过程中剧组动态、导演创作、摄影、美术部门的创作等都与网友分享。观众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表达给了剧组,网络剧成为剧组与网民的共同作品。“互联网粉丝经济的时代,粉丝意味着话语权、商业价值,网络自制内容的多元化、制作低成本、互联网内容限制宽松的特点使网络自制剧有充分的空间迎合粉丝:让粉丝成为用户,用户成为内容的粉丝,对视频平台产生依赖,进而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平台的粉丝,即成为VIP会员。”各种各样的粉丝群,有些喜欢世俗文化,有些喜欢高雅文化,有些喜欢半俗半雅文化,这有利于网络剧雅俗共赏的形成。

  网络剧还有一个特征即碎片化特征,使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受到青睐,有助于网络剧雅俗共赏的形成。如今生活节奏快,信息无孔不入,人们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网络剧每集的长度大多比较短,例如《苏菲日记》每集5分钟,《嘻哈四重奏》每集10分钟,这适合网民的观赏。

  网络剧应该追求高质量、精制作,不断满足广大网民雅俗共赏的要求。部分网络剧存在制作粗糙、情节低俗等问题。网络剧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提升质量和原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络剧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践行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努力达到高质量、精制作的战略要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中脱颖而出。

  注释:

  [1]张智华、王晓旭.中国网络剧的审美意义[J].艺术评论,2016(3).

  [2]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喻国明.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体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5-4-19:第5版.

  [4]张智华.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兼论中国网络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