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亚洲的声音”演出于展演周第三天下午的“另类平台”。我们在两个舞蹈中看到了中国和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中的舞蹈新鲜人。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1114/43590d708ac13fb9fea9c710bb5b9afcceabc8cc.webp)
《易象》剧照 摄影:陈韦胜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1114/f8532af52c9922bc88999b5d6f8cae0c5830c774.webp)
《三角》(rvind SRIDHAR)剧照(图片由北京舞蹈双周提供)
吴易珊是台湾人,曾在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做过多年舞者,而《易象》这部作品则受到美国作家艾伦·莱特曼《爱因斯坦的梦》之启发,意在去时间与记忆的缝隙里仔细体察世事人常,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可信。
编导借用爱因斯坦的梦,述说了自己的梦,而没有交代“爱因斯坦的梦”,并“借两代人看待时间的关系”,抒发自己对原作的真实感受。同时,她还鼓励女舞者们通过自己的故事和动作,表达各自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确保了作品的真实可信,比如表现女生友谊的伸手和拥抱、表现男女爱欲的触摸和搂抱、女生书写“无字天书”的涂抹等等。
《三角》是印度舞者赫玛·帕拉尼与印度导演贾雅彻德伦·帕拉兹合作,并自编自跳的作品,共同诠释了他们对于本民族“三角”文化的独特理解,给我的第一印象则是变幻莫测。
帕拉尼说,“这个作品是从三角开始的”。因此,她的表演中有很多三角,比如头发编织成的三角、手与上身构成的三角、腿与脚构成的三角等等。至于音乐和表情,她说是“在排练时,从八个教室传来的音乐中找到了印度古典舞的九种表情:战栗、勇猛、狂怒、惊诧、怜悯、喜悦、憎恶、爱情、平和”。作为现代女性,她还使用了一些有趣的生活动作,为整个舞蹈增添了新奇感和可看性。
两部作品都是亚洲舞蹈家发出的声音,更表现出东方文化细腻的情愫,由此与本届“双周”演出的西方舞蹈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重要的文化多样性。
![](/img/vote.png)
![](https://www.99guiyi.com/images/gzh.png?05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