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临摹,作为中国画传承方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708
牛克诚

  临摹是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的一种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人们学习中国画、中国书法的一个必须的手段,也是中国画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临摹的历史很早,它伴随着中国画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一个概念的述说与阐释,则出现在北宋黄伯思的《东观余论》临摹二法的论述中。其中对临摹的定义是:把纸放在原作旁边,观其形势而学之,临就是面对的意思;摹是把一种透明的纸蒙在原作上,根据底本的形状而拓之。在中国绘画史的早期,无法利用照影技术和数字高仿技术对一幅精彩的艺术品进行无限量的复制,而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对古代书画名记进行复制。比如说广为人知的《兰亭序》,现存的《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亲自写的,而都是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的摹本或临本。在中国古代,正是通过这些摹本、临本,使得书法和绘画得以更为广泛地流传。

  临分三种,即对临、背临、意临。对临是把原本放在面前,一笔一画直接照着写;背临是通过对原本的高度记忆,脱离原本之后的再复写的方式;意临是充分地理解了原作从语言形式到精神意韵的基础上的一个再现的过程,带有创作的意义。比如,张大千的作品就是对石涛作品的意临,进而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清代“四王”的作品,经常用仿某某家这样的题款,也是意临。

  在中国古代,临摹是学习中国书画最基本的,或者是必须的手段。所有的书法家、画家,都是按照这个路径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到了“四王”,王石谷谈到创作的集大成,讲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就是把通过临摹而理解或体悟的各时代的笔墨特征,综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创作风貌。从古代到近代,对于中国书画的传承来说,临摹都不成问题。

  但是今天为什么要把临摹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近代以来,特别“五四”以来,随着西风东渐,临摹在中国人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越来越被轻视,越来越被取代。五四时期,“科学”“民主”思想传入,在美术领域,与科学对应的是写实,而写实很基本的手法就是要对物写生。众所周知,“写生”这个词是在中国古代已经有的,但它并不是人们现在说的对景写生,而是指花鸟画。“五四”以后,西方对景写生、对物写生的方式引进中国,并逐渐成为美术教学的主体课程。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美术院校的招生中都向西化的基本训练方式倾斜,例如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招生及其附中招生,都是以人物速写、石膏素描、静物色彩作为考试的三科目。与此相关,为准备美术院校考试的学前训练班,也是以这三个科目来培训,以西画的方式培养一些将来也许是能够进入到美术院校的学生,以及大批没有进入到美术院校的学生。

  如此产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考进美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前期所接受的训练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完全是一种西画式的思维,他们就一定选西画专业,国画专业的学生很难招。在第二学年分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前期接受了这样的训练,在某种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亲和于西画,认为西画是高级的。在这种价值观之下,有些院校国画的学生甚至要靠抓阄来决定报这个专业。另一种情况是,那些考取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还有大批没有进入到美术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考前班训练使他们形成了西画的眼光以及西画的价值观,这对整个艺术观念的培养是非常有害的,青年人越来越对传统的中国画产生疏离感、陌生感。所以如果把中国画看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在传承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临摹是中国画的传承方式,体现在材、技、理、道四个方面。

  材就是工具材料方面,通过临摹而对中国画的毛笔、对于中国画的颜料、中国画的墨以及宣纸有初始的接触,从而形成对于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天然亲和感。

  技就是技法,是用毛笔蘸着墨汁、颜料在宣纸上完成的一整套技法体系。它包括线法、色法、笔法、墨法等等。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核心,也只有通过临摹,才能掌握笔墨的语言结构、笔墨的审美关怀。

  理也就是中国画的基本原理,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是中国画家一代一代传袭下来的高度的经验的提炼。自然本身不存在“理”,因此,如果只是对照自然写生,人们是不能得到这种认识的。它需要通过临摹感知和掌握,靠历代人传承,成为一种文化经验传递下去。

  道的层面,即是中国画当中凝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中和优雅”的审美观及“正大气象”的艺术观,以及中国画的材、技、理背后所有的中国哲学观念以及文化精神。它们同样是通过临摹才能够体会到的。

  因此,临摹能够为人们提供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实现隔空对话的可能性。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一直倡导书法进学校,中国画的临摹也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进入到中小学的教育当中,哪怕是一种简单的形式。通过进学校的方式,使处在世界观形成初期或者之前的青少年,接触到中国画的笔墨纸砚,通过亲手把摸的笔墨纸砚和历史上某经典作品的欣赏,实现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亲密的历史的接触。这对中国未来一代的艺术精神塑造,或者说对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传递非常有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