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当代语境中苏作砖雕的身份持存与再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826
杨新华

  论当代语境中苏作砖雕的身份持存与再发展

  杨新华

  随着城市建筑风格的现代化,苏州古典样式的建筑随之式微,苏州砖雕艺术遇到了生存与发展的挑战,这就使得原本以建筑为主要载体的这门装饰艺术不得不拓展载体和新的应用领域,创造具有当代审美意义的苏作砖雕作品。

一、苏作砖雕与艺术精神

在纳兰常安的《受益堂宦游笔记》中曰:“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盘者,以砂水涤滤,泯其痕迹。凡金银、琉璃、绮、铭、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此后“苏作”便成了苏州所有工艺美术品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由苏州地区的工匠采用苏州传统的工艺手法和形式制作设计的具有实用目的性或欣赏性的工艺美术作品,其特点是做工精致细腻,刀法柔润、层次丰富,寓意吉祥。然而,在当代高科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影响下,无论是作品的题材内容、工艺技法、使用的工具器械、创作的物质材料,还是创作者的身份和素养,或是“买家”的身份和目的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原本属于苏州地方特色的“隐”的美学精神受生存现状的影响而淡化,“苏作”地域性标志的涵义被广延了。

二、在当代语境下“苏作砖雕”所面临的挑战

在当代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它的高效、快捷、低成本使得原本单纯以手工为主的手工艺产品难以与之抗衡,在这种情势下苏作砖雕难以“独善其身”,不得不面对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一)“苏作砖雕”中纯手艺的魅力与机械的理性所遭遇的尴尬

  “苏作砖雕”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于纹样、造型、色彩,更多来自于物质材料的纯朴和纯手工之下所隐含的浓厚的地域性文化精神。“苏作砖雕”之所以能成为江南砖雕的经典代表,原因在于:1.制砖技艺的精湛和物质材料所属地域的特殊性;2.制作者在砖上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都饱含着苏作的精神。如今砖雕设备的现代化极大地改变了匠人们的生存状况,它解放了匠人们的肢体,延展了人手之外的能力,同时又作为一种异化的力量超越了人类的控制,它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与自然身心合一的安静与愉悦。

  (二)多元化传播媒介和文化杂糅导致了“苏作砖雕”的地域性特征式微

  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创新”建设的名头下,日益功利化,本土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冲击下变成了“混血儿”,创作者心思复杂,导致作品地域性特点式微。

  1.“苏作砖雕”技艺传承途径的异化。传统的砖雕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手口相传的“在场式”,而当代语境下各种媒介手段的多样化,又增加了一种“不在场式”的传承方法,如书籍、网络、电视等。前者有着距离的限制,虽传授对象的数量受到了限制,但传授者可以做耳提面命式的悉心指导,学习效果显著;而后者则缩短了这种距离,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了世界各个区域爱好者的沟通与交流,但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2.“苏作砖雕”传承人身份的异化。政府和协会通过组织砖雕艺术展览和评比活动,选出“非遗”传承人,在宣传砖雕技艺的同时,使真正的苏作砖雕传人得到了尊重和认可,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和社会地位,使其广收门徒,门徒们不同的文化身份,难免将不同的文化元素杂糅进来,使得苏作砖雕地域性的特点逐渐模糊。

  3.装饰范围的扩展改变了苏作砖雕的本有个性。随着现代高楼大厦的林立,苏式建筑已经不再是城市的主要建筑群体,昔日主要作为装饰功能而运用于建筑中的砖瓦雕刻艺术一时间陷入瓶颈,苏作砖雕艺人们为了改善生活,不得不寻扩展砖雕艺术的功能和装饰范围,如摆饰、公共空间的浮雕装饰等。

  (三)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与制砖工艺的繁杂性使“苏作砖雕”面临生存的困境

  “苏作砖雕”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取相城湖底水流充足、土质细腻、黏性强度高的优质老黄泥,然而现代城市的改建和扩建,使得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湖畔和池塘渐渐被高楼大厦淹没,使老黄泥将面临资源短缺的危机。就算技艺被传承了下来,但没有上等的物质材料作依托,作品的质量必将陷入不可预测的窘况中,这便是我们在承新中无法超越古人的原因之一。另外,创作所用物质介质“金砖”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若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单从创作角度而言,行业的传承人会越来越少。制砖流程虽繁杂但却使其具有地标性,况且“金砖”的用途也比以前更加广泛了,它凭借独有的手艺的魅力,赢得了文人雅客的欣赏,具有收藏价值,可见金砖作为苏作砖雕的物质媒介堪比和田玉作为玉雕的价值了,但其资源却与需求比例失衡。

三、保护“苏作砖雕”地域性文化氛围的策略

尽管当代技术挤压了纯手工苏作砖雕的生存空间,但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苏作砖雕开辟了更广阔的技术支撑和变革思路。

  (一)在当代语境中探寻“苏作砖雕”保护的途径

  1.利用苏州旅游业的发达促进苏作砖雕的保护与发展。通过与当地旅游产业相结合来扩大苏作砖雕的需求和市场,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学习、制作和保护传统工艺的行列中来,不失为一条有利途径,如传统的苏式砖雕在苏州的各个园林都有呈现,若再能以实体店加多媒体的形式来宣传它的制作工艺,陈列方便游客携带的小品,这不仅有利于苏作砖雕工艺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扩大苏作砖雕知识和技术的教育范围。对苏作砖雕的保护首先要从内部因素入手,即要加强对苏州砖雕工艺的传承和延续的关注和保护,还要通过教育强化下一代对苏作砖雕的认知,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同时,也可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使苏作砖雕慢慢转向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3.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拓展资金渠道,保护支持工艺大师传道授业。1997年,随着《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由国务院的发行和各地地方法规的建立,推动了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但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还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方案,真正做到落实于人。

  (二)在当代技术条件下探寻苏作砖雕工艺保护的方法

  1.适度采用先进设备技术。面对价格低廉的机器制品逐步将制作精美的苏作砖雕挤出市场的窘况,传统砖雕艺人们在制作工艺上不能固守古老的制作方法,应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融合现代化设备,对作品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进行设计,改变以往纯手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缺点,在保持传统工艺独特设计风格的同时,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更好地配置资源,增加产量和样式,扩大市场普及范围。另外,3D图像处理技术对设计的虚拟构建和效果显示,在降低残次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巨大的存储空间保存大量数据,将古代苏作砖雕工艺作品进行扫描记录,保存完整的文物信息,甚至可以利用4D打印技术将其重现。

  2.采取现代工业流水线方式分工作业。通常苏作砖雕工艺品都是由一位掌握该种工艺品制作技术的工匠独立制作完成,这就要求工匠要掌握制作此工艺品的全部技艺,且各项技能都相当出色,否则便会影响最终成品的效果。术业有专攻,若在制作过程中引入流水线的概念,不同的工序交由不同的工匠完成,不仅能降低掌握技能的难度,也可以保证每道工序的技术完备性,提高作品质量。

  (三)保证苏作砖雕物质材料的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文所讲雕刻的载体“砖”的用料——老黄泥,该如何保护并“因地制宜”的开发新原料?

  1.政府主导砖雕艺人与科研人员合力研究泥料的化学成份。传统工艺的原料问题是影响苏作砖雕能否走得更长更远的重要物质保证。砖雕艺人与科研人员合作研究泥料性质,寻求替代原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使砖雕的物质材质达到与传统金砖相似的质地,以保证“苏作砖雕”的特色,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介入,以保持其地域性特色和产业化。

  2.将制砖技艺与雕刻技艺明确分工,保证苏作砖雕所需介质的质量。对于砖雕行业使用介质应有统一的规范,将制砖与雕刻工艺分为两个门类区别对待,使得两种工艺同时得到传承与再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从事制砖行业的工匠们的积极性,也可以汇集制砖高手以方便技艺的传承,做到“术业有专攻”。

  总之,要让“苏作砖雕”艺术既保持自身品格、又融入当代时尚,需要发扬“苏作精神”,充分利用苏州特有的城市特点和人文特点作为创作素材,突显其古老文化魅力的同时与当代审美观念相融合,才会使苏州传统砖雕艺术永生。

  * 本文为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政策类“苏州砖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16LX018)成果之一。

  注释:

  [1]张澄国、胡韵荪著. 苏州民间手工艺术[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1):17.

  杨新华: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