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佛寺道车:云岩寺飞天藏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2207
于 刚

  佛寺道车:云岩寺飞天藏考

  于 刚

一、引言:佛寺道车(星辰车)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隆兴寺内大悲阁前西侧坐落着一座转轮藏,据称,这座北宋遗存是我国现存早期最大的转轮藏。1933年,时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先生考察正定古建筑时,曾绕过轮转藏,由藏后楼梯登上二层,“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尽管“在转轮藏平梁叉手之间有两三寸厚几十年的积尘”,梁先生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顾危险与尘污,手扶梁架欣喜留影;并称赞“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是木构建筑之杰作”;同时惊叹“各梁柱间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鸣曲,能得到同样的乐感”。

  

  

  笔者以为,云岩寺宣示的是佛教思想,飞天藏雕像则系道教诸真,两者分属佛道两派,却彼此包容,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历千年风雨沧桑而长盛不衰。这种奇特的“佛寺道车(星辰车)”现象,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的思想光辉,发散出恒久动人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为此,追溯佛道“转轮”的流播、考辨佛寺道车(星辰车)的由来、明晰对云岩寺飞天藏的价值、并加强对它的保护,在当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特殊重要且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佛道“转轮”流播及佛寺道车(星辰车)由来考

“转轮”又名转轮藏,指经书藏放方式。所谓转轮藏,或称转轮经藏,或简称轮藏,有时也称大藏或经藏。

  宋代文献均认为,转轮藏最早出现于南朝梁时期,起源于南朝萧梁时的傅翕(大士)用铜来制轴转动经函,宋人李诫《营造法式》对此类建筑形制曾有详载。当代学者亦多持此论。但据黄敏枝从唐人白居易诗文中考证,以为此说“恐是伪托而非实情”,“它的起源或许是在唐代,外观以八角形为主”。姑且不论究竟源起何时,据此已可说明,转轮藏当为我国本土自发的产物,实与他国他族无涉。

  那么,转轮藏又是缘何而生的呢?对此,学界黄敏枝、卢小慧等学者的研究可资借鉴。黄敏枝以为转轮经藏的兴起主要源自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是转轮藏可为佛教寺院带来收入,是佛寺除火葬事业之外的又一主要收入项目;二是以建造经幢方式纪念逝者花费较多,多数普通信众囿于经济拮据,无法负担,只好以较少的施财到寺院去推动轮藏替代。卢小慧则在考察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基础上,以为主要原因无外四者:一是般若高僧名士化,二是“顿悟成佛”理论影响,三是傅翕维摩禅法,四是转轮藏流布。综而论之,转轮藏的产生既有民间民俗信仰之需,又涉宗教场所应需增收及普通信众经济承受力之因。

  察考历代转轮藏遗存或文献可知,黄氏曾有“北宋寺院设有轮藏的已所在多有”“降及南宋,就更加普遍”之说,诚为的论。据文物学界与考古学界研究与考古成果,国内现存古代转轮藏遗迹较为罕见,除前文述及的隆兴寺转轮藏(宋代)、云岩寺飞天藏(宋代)外,尚有智化寺转轮藏(明代),颐和园转轮藏(清代)、雍和宫转轮藏(清代)和五台山塔院寺转轮藏(清代),尤以隆兴寺转轮藏时代最早、云岩寺飞天藏年代次之。

  

  

三、云岩寺飞天藏的价值与保护

(一)云岩寺飞天藏的价值

  1.历史价值。云岩寺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期间经历多次的兴衰起伏,多处建筑曾被损毁,后经重建,保留至今,实属不易。飞天藏建于宋淳熙七年,是云岩寺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宋代木构建筑,也是四川地区唯一的宋代小木构建筑。飞天藏殿毁于兵火,后重建于明代。两者保存至今,经过历代修缮,是云岩寺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众多的历史信息。

  2.科学价值。云岩寺是江油地区重要的庙宇,与众多的庙宇之间存在着文化及宗教交流,是许多文献历史记载的重要印证,具有着重要的印证价值。云岩寺内道家和佛家文化交融共处,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云岩寺独特的道、佛文化共处的见证。飞天藏做法精巧,其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所载《转轮经藏图》基本相同,而规模更为宏丽,结构更为复杂。其做法又与平武报恩寺和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经藏有区别,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艺术价值。飞天藏上斗拱多样,制作精巧;木雕人物形象逼真,富于质感,表情丰富,雕法为圆雕,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盘龙雕刻更是纤毫毕现,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的构件不仅是飞天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凸显了飞天藏的华丽,精美。

  (二)飞天藏及飞天藏殿的现状、残损及保护

  飞天藏及飞天藏殿历经多年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尤其是5.12大地震的影响,文物本体的原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现存木结构保存较差,梁架存在歪闪、拔榫、构件断裂和不当加建、改建等现象。其现状及主要残损的情况有:文物本体周边环境较差,杂物堆放,环境潮湿;室内原有地面被改动,台明阶条石、移位、层状崩裂严重;现存木结构保存状况较差,多处柱子下沉,梁枋倾斜,局部柱、梁、枋部分构件存在糟朽腐烂、虫蛀,出现有拔榫、变形,部分构件断裂、缺失;建筑结构有多处改建和加建;原有外维护结构及门窗形式被改动,现存墙体残破;屋面现已揭顶,檩椽多为后期不当改造,用材不合理,做法粗糙;等等。为此,有必要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干预、可逆性、可识别”的文物保护原则,对飞天藏及飞天藏殿及时实施修缮工程,对建筑原状进行科学、有依据的恢复。在保护性修复和维修中必须至少坚持如下四条指导思想。一是消除现存的各种病害及安全隐患,对改造、受损的风貌进行科学的、确有依据的恢复。二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构件,保护其历史信息。对构件的更换必须掌握在最小的限度,尽量避免更换有价值的原构件,凡是能加固使用的原构件,均应保留。对受力构件的薄弱环节或构造刚度不良之处,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可用镶补、挖补拼接和铁件加固等方法处理。如糟朽、开裂严重的梁、柱等构件。三是谨慎、科学对待“复原”问题。对于缺失构件的补配、后期改造的修复和添加构件的清理等都必须是在对现场留存痕迹进行考证、对比的基础上实施的,要严格考证,有据可依。同时,对于复原部分要准确记录在案,对可以标识处,做出明确标示。四是坚持使用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艺进行修缮。

四、结语

云岩寺飞天藏这一佛寺道车的宋代小木作建筑遗存,其形成自有其曲折的历史渊源,而其间所蕴藏着的丰富内涵,所饱含着的民间智慧,以及所凸显的华夏民族思维特质,更值得我们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高度,不忘本来、古为今用、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注当下,认真考辨、发掘、探讨、借镜,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民族文化。

  注释:

  [1]武英伟.梁启超盛赞的转轮藏阁[N].中国建设报,2003.12.09.

  [2]参见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七○)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

  [3][5]黄敏枝.关于宋代寺院的转轮藏[J].普门学报,2002(8).

  [4]卢小慧.转轮藏始创之缘由——兼论《营造法式·小木作》转轮经藏[J].艺术百家,2014(2):212-214.

  [6]邓少琴、王家祐.窦圌山道教转轮藏雕像初探[J].宗教学研究,1983(4):39.

  [7]黄石林.四川江油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J].文物,1991(4):20-33、22、22-23.

  *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科研项目(JGYQ2015021)的阶段性成果。

  于刚: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意大利佛 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杨明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