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古建的装饰性很强,梁枋、柱头、雀替、斗拱、天花等处均有精美的木雕。白塔木匠凭借着他们勤劳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别具匠心的创造力和扎实的雕刻技术造就出一座座精美的建筑。
一、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木雕纹样的艺术特征
(一)多民族融合性
河州白塔寺川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自唐以来逐渐成为汉、回、藏、东乡、色拉、保安、土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 [1]。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在这里碰撞,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因此,白塔古建也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艺术特征,被称为“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白塔古建的木雕可分为汉式、藏式、回式三大类。汉式以带有吉祥寓意的花卉、植物为主;藏式以带有宗教寓意的动物居多,行话叫“出相活”;早期回式与汉式别无二致,新教兴起后由于反對偶像崇拜,建筑装饰禁止出现动物和人物,雕刻纹样遂转变为以植物和文字为主。例如青海洪水泉清真寺的檐下雕刻既有汉式的竹子、梅花,又有藏式的盘长、蜂窝,还有由伊斯兰文字变形所形成的几何图案,三种建筑文化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图 1)。
(二)风格粗
白塔古建的木雕材料通常选择软硬度适中的红松、樟子松,有时也采用坚硬的椴木;雕刻手法有深雕、浮雕、镂雕、悬雕四种。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木材的含水率较低,木纤维容易断裂,因此无法像苏州、徽州等南方木雕一样进行细微的雕刻,呈现出较为粗犷的风格。纹样以大体块的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鲜有山水和人物图案(图 2)。
(三)极具创造力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白塔古建可以在客观上摆脱官式做法的束缚,为白塔木匠尽情地发挥艺术想象,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自由的舞台。除了梅兰竹菊、琴棋书画、龙凤狮子这些常见的纹样外,白塔木匠还创造性地发明出许多独特的纹样。据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与修复技艺胥氏第七代传承人胥恒通介绍,在兰州白塔山的一组古建筑群(已拆毁)的额枋上有谷子、麦穗、南瓜、玉米等木雕图案,可以说生活中所能见到的美好的植物形象应有尽有。笔者在刘家峡的永光寺的檐下雕刻上不仅看到了大熊猫,还看到了飞马、独角兽等充满想象力的动物形象。更有意思的是,在大雄宝殿的一个斗拱下面竟然雕刻了一对惟妙惟肖的恐龙。据了解,修建寺庙那年在当地发现了恐龙化石,工匠便把这一历史时刻记录在建筑上,这一创举在国内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四)文化内涵丰富
与所有的传统纹样一样,白塔古建的木雕纹样也遵循着“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规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麒麟吐书”“大鹏雕啄蛇”,有以民间文学为题材的西游记人物,有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松鹤鹿”“五蝠闹云”;还有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岁寒三友”,代表着道教文化的“汉八宝”,代表着佛教文化的“藏八宝”等。可以说白塔古建的木雕纹样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二、装饰题材
白塔木匠极具创造力,并且派系众多,即使同一纹样,各派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使得白塔古建的雕刻纹样非常丰富,仅云纹就有上百种图案。这些纹样或体现世俗生活,或寄托人生理想,或表达民间情趣,其题材大致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宗教类和器物类。
(一)动物类
白塔古建的寺庙大门常用龙纹进行装饰,如果是娘娘庙则多用凤凰,民居通常雕刻狮子。斗拱、额枋、雀替等构件常雕刻丹凤朝阳、麒麟吐书、五蝠闹云、孔雀戏牡丹、松鹤延年等民间传统纹样(图 3)。此外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水兽,与龙相似,但嘴较长,尾部可吐云,象征着吉祥如意。
(二)植物类
植物类纹样常用来装饰花牵和花墩。花牵和花墩都是白塔古建特有的装饰构件,花牵是代替横
位置起横向拉接作用的构件 [2];花墩位于两层花牵板之间,间隔排布,主要起装饰作用。
除梅兰菊竹这类常见的植物纹以外,白塔古建还有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纹样,如“桃榴柿手”,即桃子、石榴、柿子和佛手。桃子代表长寿,石榴暗喻多子多福,柿子象征富贵,佛手表示吉祥。此外,白菜也是白塔木匠非常钟爱的纹样。白菜取谐音“百财”,常用来做花墩,除单独使用外还可与其他纹样配合组成新的图案,如“白菜卷如意”。
(三)宗教类
白塔寺川五大宗教俱全,因此,宗教类纹样成为白塔木雕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藏传佛教题材居多。具体而言又可分为梵八宝,如金鱼、宝瓶、莲花、海螺等;梵文(兰扎字体),以经咒为主,如六字真言;出相活,即佛像与神兽,通常来自佛教故事,如“巴扎 ”吐云、“乃力”吐宝、大鹏雕啄蛇、花狐貂等;此外还有象征着佛祖的莲瓣纹,象征着佛经堆经的蜂窝纹 [3],以及卷草纹、云纹等装饰性纹样(图 4)。
(四)器物类
除上面几类主要的木雕题材外,还有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日常器物也是白塔木匠的表现对象,如琴棋书画、葫芦、博古架、桌椅等。与其他几类题材相比,器物类题材所占比重较少,通常作为辅助装饰或与其他纹样共同构成画面,很少以主要纹饰出现。
三、河州白塔寺川传统建筑木雕的制作工序
白塔木匠将建筑木雕称为“花槽”,雕刻过程称为“开花槽”,大致可分为五道工序。第一步是分木料,即根据纹样尺寸用锯子、刨子等工具将木材进行相应的切割;第二步是画图案,将事先在纸上画好的纹样拓印在切割好的木料上;第三步是凿粗胚,先将画好的木板用钉子固定在木工台上,再用刻刀、边铲等工具刻画出纹样的雏形;第四步是深入刻画,主要使用刻刀,配合边铲和圆铲对图案进行细致的塑造;第五步是修光,用砂纸将其打磨、抛光并涂上清漆。这样一块花槽板就完成了,用木钉将其固定在建筑的相应部位即可。
四、结语
白塔古建既是西北地区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华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白塔木匠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杰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造就出独具特色的白塔建筑木雕工艺体系。目前白塔建筑木雕技艺仍在白塔寺川的木匠群体中积极的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木雕纹样也产生了一些改变,其中最为显著是计费方式的改变(以前是按工时付费,现在是按件计费)导致新的木雕花纹普遍比老的粗犷(图 5、图6)。因此,在对白塔寺川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行保护时,我们要正视这些变化,除了要保护其原真性,还要注意其活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本课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5YJC760045)和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5LZUJBWZY022)资助。
注释:
[1]临夏州志编撰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97.
[2]李江、吴葱.甘肃临夏传统建筑木雕工艺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10(4):12.
[3]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55.
李晶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