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俗性对国产动画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4201
孙文博

  民俗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的总称,其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经由历史沉淀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持续地影响着各地域问人们的审美取向与文化追求。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的艺术门类,受众群体非常的广泛,几乎可覆盖各地区及全部年龄段。纵观世界各国的动画发展史,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一部高质量的、受人欢迎的动画作品中都少不了与时代融合、与民俗融合的元素,这些来源于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的文化符号能够激发观众的真切感受,带来更多的回味与思考。可以说,在动画片中注入恰当的民俗表现形式是十分重要。

  一、在国产动画片中融入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民俗文化是地域、民族审美经验及审美理想等精神形态的具象体现。弗莱在原型批评理论中提到:“前代创造的文艺作品都脱胎于古老的民俗文艺,只不过是一种模拟与置换的变化。”由此可见,文艺创作是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审美基础上不断衍伸、变形、创新的过程,离不开对原有资源的利用,动画创作也不例外,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影片主体色调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这两种颜色在中国人的色彩审美情感当中代表着喜庆、吉祥,是国人豁达、乐观精神的一种绝佳体现。

  一些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可以体现民俗文化,而且它们也能为动画影片提供丰富的题材。我们所熟悉的许多动画作品中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我国水彩动画短片《元日》讲述明代嘉定春节的传统与习俗,通过家中拜年等民俗性的情景,来讲述“贺年羹”这个民间故事;取自南北朝叙事诗《木兰辞》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祭祖情节——对祖先的祭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木兰几次对祖先祭拜或祈祷,体现出东方人祖先至上的传统观念。

  这些动画的取材本身来源于民间生活,制作成动画形式后更能吸引各年龄段人群的关注。

  二、中外动画影片的民俗性比较

  民俗可以反映出一個国度、一个民族的某种生活特性、思虑方式。每个国度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本身的民俗,这些民俗也无时无刻地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样受到国家民俗影响。

  (一)中国:题材本土化与风格民族化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从传记、传说到文学作品,从历史史实到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能够直接借用的表现题材。如《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动画片都是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天书奇谭》则是根据明代的神魔小说《平妖传》改编而来。另一方面,以国人审美习惯、审美经验为基础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具体表现方式被应用到国产动画创作中,如《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参考了永乐宫壁画的工笔线条运用方法,同时又融入了红、青、绿、白、黑等传统民间版画色彩,人们能感受到“中国动画”的风味。

  (二)日本:外显与内蕴的民俗化

  日本动画片整体风格体现是民俗符号的外显。在日本动画中,女儿节的木偶娃娃、男孩节的鲤帜、五瓣的樱花等都显示着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或审美倾向,如《平成狸合战》中狸猫兵士在鼓舞士气时用的日式折扇等。同时,日本动画还善于用内蕴的民族精神来充实动画的内核。以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为例,主人公千寻一开始怯懦胆小,但为了解救父母、拯救小白历尽艰苦,观众无不被她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所打动。

  (三)美国:民俗世界化与精神美国化

  移民国家的历史奠定了美国民俗世界化的基础,美国动画也反映着民俗世界化的特征。美国动画取材广泛,融入了自由精神、幽默情结等美国本土化的内在气质。如《猫和老鼠》体现着美国人民诙谐幽默的气质;《狮子王》则反映着美国人民崇尚自由、勇敢的精神。

  三、民俗性在动画影片中的表现方式与程度

  成也民俗,败也民俗,古今中外许多动画片都很难跳出民俗这个怪圈。纵观国内外动画片,一些成功的动画影片都结合了本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蕴含有深刻的民俗精神,而那些民族感表现欠佳的不成功作品往往是因为不能够将民俗文化与动画进行完美的结合。一些民族感强烈的日本、欧美动画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动画史上久负盛名,关键在于民俗风格的巧妙加入。透过动画作品,观众不仅仅得到了娱乐,更是通过现象看到了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浓郁的民俗性。近几年来,我国鲜有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成功动画作品面世,究其原因在于民俗性与动画内容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单调的造型、枯燥的故事情节、浅白的思想内涵等都阻碍了动画的纵深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摸清模式与规律,提升民俗性在动画产业中的应用。

  (一)民俗性要通过外显方式表现出来

  动画影片中的民俗性只有通过一定的外显方式把它表现出来,才能让受众群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两者的结合要巧妙、充分,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民俗而“民俗化”,即对一些形式、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著名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就在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平成狸合战》中迷幻狸猫们在作法游行时角色的服饰、服饰上的纹案及其道具的设计,就是对日本民俗文化的生动再现;《千与千寻》中的油屋更是全方面展现出了日本民俗中的洗浴文化等。

  (二)不能过于强调民俗性

  民俗性所体现的是人类的—种生产生活习惯,是一种文化进化史。国产动画片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将民俗文化生搬硬套到动画影片之中,因为民俗是不需要刻意强调的。过于刻意的强调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要用一种自然的方式缓慢地渗透到作品之中,如法国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隐喻地含有对文化的批判。

  四、再创中国动画民俗性之巅

  我国的动画创作最早以古老的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后逐渐融合了传统工艺、绘画、戏曲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民俗文化促进了民族动画的发展,民族动画的发展离不开民俗文化。早在20世纪国产动画的萌芽阶段,我国就有多部动画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并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好评,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但是当今的国产动画却难逃传统动画创作的窠臼,对于民俗性的把握仅限于皮毛,未能深入其核心,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民俗性在国产动画中的转化提升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都为自己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无限的自豪。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国产动画片也擅于从我国悠久的民族历史、古老的传说和传统艺术中来找寻灵感和表现形式,经常以流传千古的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作为主题。当然,这种对传统民俗的认可和采用无可厚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民俗文化吸纳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不断地发展变迁,所以现代国产动画片的创作要对民俗性进行一定的转化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仍然是我们的主攻方向,然而我们不应该再被传统的民俗性所束缚,而是要摆脱窠臼,将现代精神与民俗性进行融合,使民族文化获得鲜活的生命力。以这种主题为主的动画片才会深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二)民俗性在国产动画中的灵活运用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民俗文化原本稳定的根基发生了动摇,一些当代的年轻受众对传统民俗文化不太感兴趣,反而痴迷于外来题材的动画片。他们觉得一部娓娓道来、具有传统韵味的皮影戏的视觉冲击力远远落后于国外3D动画大片。所以,我国的国产动画在强调民族性和民俗性的基础之上要融入_些富有时代感的内容,要将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用灵活的方式来表现亘古的道理。3D动画短片《桃花源记》取材于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动画中含有传统皮影、剪纸等民俗元素,并灵活运用了高超的3D技术表现,将古老的传统元素注入新的活力,使短片产生特殊的民俗魅力。

  五、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大部分动画影片还未抓取到中华民俗文化的精髓,尚未以创新的思想将古老的民俗文化以现代的影视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在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国产动画过程中,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追求一些表面化的民俗形式,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去挖掘深处的“民俗魂”。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动画影片真正的民俗神韵和民俗精神,进而将动画影片与民俗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受众群体民俗文化的熏陶,这也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国产动画真正所要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