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地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阴山岩画真实再现了阴山远古先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创作者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的事件和人们的心理,让岩画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阴山岩画不是随意的镌刻,而是人类原始信仰和阴山远古先人赖以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它们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阴山地区远古先人的生存、繁衍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阴山岩画内容丰富,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表现了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生产的内容,体现着人们生存的智慧。如常见的狩猎场面,各种野兽陷入人类的包围圈,创作者仅用简单的几个线条便勾勒出野兽的恐慌和人类的强大,表现了人类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勇气。还有一些生活的画面,如车辆岩画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生产工具的发展。这些不仅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对宗教信仰的描绘,通过运用抽象图形符号,以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人类对宗教的追求。原始人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创作了许多神灵崇拜图像,岩画中有带射线的圆形、螺旋形、波纹形等,不少图形有夸大的表现,如拜日岩画、具有神格面具的岩画等。这些岩画体现了人们相信宗教的力量,原始人希望可以借助宗教的力量,摆脱环境的限制,实现天人合一。
二、阴山岩画图形符号的提炼
阴山岩画对现代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启发。让原始艺术得以再生,让岩画重新焕发光彩,需要我们设计出符合时代气息的图形符号,体现出当代民族精神气质。岩画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认真挖掘才可理解。就设计而言,文化符号是指表现特定文化内涵的形象符号,它往往出现在生活用品和艺术创作的造型上。对岩画图形符号的提炼,其实就是对图形符号的解构、重组和转换的过程。因此,对岩画图形符号的创新,便是运用现代技术与手段,分析整合社会信息资源,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思维,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这需要挖掘岩画文化内涵,对图形符号进行深入理解和概括。阴山岩画种类繁多,从众多的岩画中提炼出精华,对图形比例、位置、相互关系的变换,使其在不失藝术性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需要合适的提炼方法。
(一)以“意象美”表现文化性
意象美是民族文化设计创作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它以文化为出发点,并将这一形象融入到设计当中,以突显文化设计的美感。以意象美表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进行图形转换,从而彰显设计素材的多样性和多角度,通过结合所设计产品的形态、构造、功能和应用等要求,达到实现文化设计产品的多重功用,创造出集审美性、功能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文化用品。例如,在设计蒙古族文化办公用品时,可以用岩画中的大角鹿为原型构造形状,这是岩画与文化用品相结合的创新。
(二)以“意境美”表现文化性
意境美设计法就是提取岩画图形符号,通过材料的选用、设计创新后,运用于民族文化用品之中,让文化用品不仅具有造型美,还可以烘托出文化气息。这主要是将民族文化、创意思维与地域特征相融合来体现,例如,内蒙古博物馆岩画展厅壁灯,材料工艺和装修风格保持一致,游览者观赏时,仿佛自己已经来到了壮观、优美的阴山风景意境中。地域特色是文化用品的精髓,是其最基本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设计不断演变,但正因为文化产品打上了民族文化烙印,才使其突显意境美。
三、阴山岩画在蒙古民族文化设计中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转变,这需要我们的文化设计跟上时代步伐,创造出更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让文化产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文化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设计是对阴山文化的继承和延伸,通过新的思维让文化产品体现民族灵魂。让人们在感受阴山地区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艺术在民族文化设计中的运用,不能只对岩画符号进行简单拼凑,因为那样会让文化设计显得单薄。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策略,为阴山岩画在蒙古族文化设计中提供新的方向,如趣味设计、系列设计,等等。
趣味设计是一种情感补偿,情感消费已成为产品基本功能之外的一大特征,趣味设计因而产生。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趣味,最容易受视觉冲击,包括产品明亮的色彩、独特的外形等。人类乐于将自身情感投射到物品上,外形拟人化的产品更容易产生亲近感。阴山岩画的很多图形都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以岩画图形进行趣味设计,可以立马吸
引人们的注意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如趣味性的阴山岩画挂件、玩具等。系列化一般是指产品系列化,通过分析同一
类产品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将产品的主要型号、参数、机构等做出统一计划,以协调同类产品之间的关系。文化产品系列设计,是让某一类文化产品系统功能最佳、结构优化的形式。通过系列设计,能够对阴山岩画文化产品进行再创造,如将功能相关的文化产品进行整合,以突出它们的整体优势。我们还能以材质为关联,对相同材质的蒙古族文化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如系列化的阴山文化家具。
结语
阴山岩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阴山地区民族文化审美的历史积淀,它如今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语言,设计家通过对岩画的搜集,发现其中的美感符号,可以进行文化设计创新。 21世纪是文化主导的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蒙古族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文化产品创新在蒙古族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民族文化产品设计以地域文化为根基,阴山岩画是民族文化产品设计的重要素材,对于蒙古族文化产品的繁荣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化设计是提升民族文化品质的关键一环,设计者应该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阴山地区特有的民族产品,为蒙古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蒙古族文化产品设计的空间是很广阔的,在文化日益重要的时代,文化精神是民族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不断推动蒙古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徐和平:河套学院艺术系讲师
“2016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铸梦计划”在北京举办
2017年3月14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2016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即海外五期的十名校友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与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国际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中国摄影艺术中心、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领导齐聚北京,参加以“如何以策展的方式提高文化的对外传播力”为题的铸梦计划。
2016年10月23日至 12月21日,经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联审批,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指导,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实施的 “2016中国文联重点项目——全国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赴美策展工作坊”在美国纽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优秀中青年策展人圆满完成交流任务。
该项目从策划、申报到筹备、实施共持续一年半时间,社会关注度高,业界反馈良好,两个月扎扎实实的访学交流和与美国同行零距离的交流成果显著,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交流能力强、深谙国内外视觉艺术策展的中青年后备人才,被誉为“列入中国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事件”。
回国后,许多团员表示此行意义非凡,收获很大,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思考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因此,为实现交流成果转化,进一步探讨赴美之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未来惠及国内更多策展人,完善中青年策展人培训机制,故举办此次铸梦计划。
海外五期团长、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主持此次铸梦计划,并对海外五期项目从申报到结束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从文化传播与艺术展示、文化传播对策展人的要求两个方面做主题发言。他表示,文化传播要求策展人要有国家使命感,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以及要坚守艺术标准。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部负责人刘立明表示,国家艺术基金一直关注着海外五期项目的进展,包括参与项目申报、学员遴选及后续成果出版等。刘立明说,与参与其他项目的行前动员不同,这是第一次现场聆听学员在交流项目结束之后的体会,并看到了学员完成的海外交流总结,收获和启发很多。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巡视员陶勤,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中国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出席铸梦计划并讲话。
在主题发言阶段,海外五期的三位校友和往届策展人校友代表进行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最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总结发言。他表示,感谢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对海外五期项目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并向各文艺家协会、研修院往届校友及海外五期校友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傅亦轩介绍了近年来研修院的策展人培训项目,他指出,海外研修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努力,落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指示精神。傅亦轩指出,用策展的方式进行对外文化宣传,要做到 16个字,即“知己知彼,入乡随俗,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铸梦计划下午进行校友讨论。校友代表就未来策展人培训项目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建立研讨会制度,定期组织校友召开研讨会,就工作安排、策展计划相互交流,进行头脑风暴,以及在海外五期校友策展案例成果出版的基础上,将策展方案进一步优化落地。
最后,冀彦伟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研修院会认真考虑校友们提出的意见,将继续完善策展人培养这一品牌项目;常态化的校友沟通交流十分必要,继续做好策展人培训延伸服务即铸梦计划,在未来研修院的培训中力争培养出策展大师。
为期一天的铸梦计划安排紧凑,内容充实。通过发言、交流和讨论,大家对如何以策展的方式提高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有了新的理解和深度的思考。会后,校友们纷纷合影留念,并表示,海外研修与后续铸梦计划的结合十分必要,对个人发展甚至推动地方文联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都裨益颇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