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2016年的中国教育是平稳发展,则这一年的艺术教育是以美育提升艺术教育观念为特征。无疑,艺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引导,艺术教育作为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领域,和整个国家教育状况一样,稳妥推进,不断探索艺术美育的规律,接续调整具体措施。有关从幼儿艺术教育到大学艺术教育的具体年度要点,在相关年度概述中已经有了描述,这里重点抓住艺术教育的整体中的几个关乎核心的要题与凸显热点来加以分析:
一、关于美育的观念变化和实践
2016年全面贯彻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5〕71号)》,理论阐释开始深入,而从上而下的实施措施也见出成效。首先是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决定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从2016年起分批次与各省(区、市)签订备忘录。 8月29日与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重庆、四川、甘肃等8省(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以此推动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构建上下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机制。按照新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言,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意义重大。根据备忘录,教育部将对8省(市)在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美育教育教学改革、美育教研科研、全国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建设、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美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和乡村美育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
这一年,对于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的认识正不断深入。在时代教育不断发展并走向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全国不少教学机构相继成立美育研究中心,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美院等等几十所院校的校级美育中心开展了校园美育工作。而围绕美育的专题理论探讨也此起彼伏, 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由全国美育联盟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致道游艺美天下—第二届中国美育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6月由中國人生科学学会美育研究会发起主办的“以美育人,发展创新 ·全国学校美育交流观摩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9月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首届舞蹈美育研讨会”;11月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举行“高校美育理论建构与教学研究”研讨会; 12月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办“大小之美,育于初心 ”美育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等等。不同研讨会都围绕国办文件和学校美育工作,做了各自侧重的学术探讨,从不同方面强化了美育的重要性。专家们都意识到美育的春天到来了,要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努力创建美育的新局面。要致力于通过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突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等方式,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同时,专家们提出要突破传统校园教育囿于“象牙塔”内的局限,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建立大、中、小学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培养美育人才的新机制,促进美育人才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将学校美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传播美育工作的社会公益力量培养有效结合,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美育”工作的局面,促进民族文化素质和公民道德修养的整体进步。
此外,美育进入中小学的举措已经在各地的不同形式中得到体现,诸如北京实施的艺术“高参小 ”项目,北京主要的艺术专业学校和学科都下到小学帮助艺术入课堂,效果不同凡响。上海由上戏师生排演的教育示范剧、“韵剧”《悲惨世界》《老人与海》,获得很好反响。
2016年12月2日下午,全国普通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为年度美育高扬做了总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座谈会上强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既是时代赋予学校美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美育自身的不懈追求。要进一步提高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抓住关键领域,切实推动高校美育改革与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化高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公共艺术教育要确保面向人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要进一步优化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科布局,努力探索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学科体系。艺术师范教育要深化课程改革,培养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的美育教师。
二、艺术学理论的研讨和现实针对性
人们公认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多门类的审美艺术精神对于美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而艺术学理论的探讨、艺术各学科的研究,以及艺术多领域的教育变化,都关涉于艺术教育和美育的跃进。这一年艺术学界不断举行艺术学理论与艺术教育相关理论研讨,深入确认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拓展创新意义,越来越多的学术研讨、越来越广泛参与的艺术学命题拓展话题、越来越深入的分析、越来越触及人本和教育的观念得到学术界的呼应。 2016年6月,在杭州举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影视教育高层论坛,强化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开启从传统影视艺术教育向时代新鲜的 VR、AR等虚拟技术对于教学的促发与影响跃进的新方向。同月,在北京成立了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于拓展“艺术专业博士”学位提出了研究的命题。 7月,在大连举行全国艺术院校长论坛暨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将艺术专业紧密联系的创新创业提到理论倡导与实践进程中。 9月,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主题设计上,突出强调了中国古老文明中孕育起来的中国艺术发展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 10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艺术学晋升学科门类 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以“梳理艺术学科建设成就,推进艺术教育转型创新”为宗旨,开展深入探讨,共同谋划艺术学科发展的宏图。 11月在广州,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以“艺管新视界—— Rolling the Future”的主题吸引世界不同国家专家汇聚一堂,分享在艺术管理教育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共同思考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管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11月在南京,全国艺术学年会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涉及创建“比较艺术学”命题,分析了当下艺术学理论认知的难题与焦点,中国艺术学理论的话语权、学科体制和中国艺术学的核心内涵等。 12月在北大举行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长高峰论坛,针对艺术学的文化建构、美育的精神和艺术教育的多方面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样 12月,在杭州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世界艺术教育联盟主办的 “2016国际艺术教育高端研讨会”,主题是“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席会议国内外专家围绕艺术教育本质意义与实践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切磋与论说。
上述研讨概要说明,艺术已经成为人文学科的显学,对于艺术理论、艺术学基础认知、艺术的本土化发展、艺术教育的精神和普及方向,艺术深入生活与渗透整体的人的教育的趋向,都越来越具有共识性。
三、提升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其他举措
(1)在艺考问题上的举措: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 2016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进行部署,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有两个方面,首先在招生方法上,明确要求高校艺术类专业应综合考虑考生艺术专业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择优选拔录取。同一高校同一专业应采取同一种录取办法。其次在文化素质要求上,要求录取期间各省(区、市)和高校不得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降低初次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一年重要的艺术院校都开始强化文化课成绩的比重,有效的改变了艺考不重视文化的观念。
(2)在本科审核评估和研究生学科评估上稳步进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国家既定的任务,在2016年持续开展的高校中,对于艺术学科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开始兼顾学科特殊性,包括对于特殊的设备、人员比例、学术要求等一些评审关注差异,但整体上的顾及艺术特殊性的本科审核评估还没有专门化设定,有待实践进一步总结探讨。随着审核评估的延续,专业艺术院校和大学艺术系科对于自身特性的主体意识越来越明确。与之相关的是一年前开展的国家本科专业的课程标准和研究生学科标准制定,年内修订完成并将在 2017年发布实施。研究生学科评估正稳步进行, 2016年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对于全国的学位点进行全面评估,支持和停办、警示相结合,也给艺术专业学位办学单位带来了强烈反响。
(3)关于双一流学科建设所波及的藝术教育状况的变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8月 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总体方案》,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支持举措和组织实施等做出了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好《总体方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实施办法》,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做出具体规定。为此全国高校都进入了“高速跑步”阶段。这一年恰好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申报年,采取的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必须一起申报,带了显然的震荡,许多高校都改变了申报学科点似的争先恐后建学科点的方式,开始主动削减条件不好的学科点以免评估难看。
双一流建设带来近年来各地政府和高校的新举措,包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和河南等省相继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北京市在 2016年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各省的政策和扶持重点都略有差异,广东投入了 130亿建设;福建对 3所高水平大学每年投入 2.8亿,而北京的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预计未来 5年建设 20个高精尖中心,每年每个中心给予 5000万至 1亿元的经费投入,而上海以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开始行动,建设 21个一类高峰学科中,就有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科和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北京市的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包括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类高精尖创新中心。
(4)全国边远地区美育工作的思路举措。在全国美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北京市采用的是“高参小 ”行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城乡校际美育差距是美育工作的最大问题。 2014年,全国乡镇以上中心学校平均每个学校只有 0.6个美育教师,远远低于比例美育课程占中小学课程总量 11%的比重。 ”由此他提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教育模式,还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地区、更多学校和更多学生。在具体实施上,比如甘肃省教育厅要求各地确保从 2016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近三年来,甘肃省补充农村学校音乐、美术教师近 3000名,精准培训 1万余人次,缓解了农村艺术类教师短缺问题。据王登峰介绍,目前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建立了 126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以改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薄弱状况,着力解决城乡校际美育教育差距。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项目极大调动了农村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积极性。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和全国中小学创建的 449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项目也是在着力解决城乡校际美育教育差距问题。王登峰强调美育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会,即教学;二是展演,营造学校艺术文化氛围;三是保障。艺术教育教学分两部分,一方面是所有学科都具备的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功能;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教学还有培养艺术特长或艺术技能的具体要求,该要求涉及到相关师资、器材、场地与经费等问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