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下降很快,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本文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选择教材;反馈和评价;任务驱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那么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益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一、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源,不需要教师照本宣科。中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与初中现行的技术性教材相比,跨度大,衔接有断层,而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依赖性很强,面对新教材有点无所矢从,仍然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不加选择,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教材”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教学反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新课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合。既要做到立足于教材,又要做到突破教材。针对我校情况,我完全打乱教材,大胆地改变教材的章节顺序,如:选择理论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室上课,上机操作实践在机房上课。这样避免了因教师在机房讲解过多理论知识,而频繁控制学生屏幕,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这样选择教材虽然把原教材变得“面目全非”,但遵循一个先易后难知识掌握的规律性,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也更易于展开。当学生对教材所有章节全部掌握,再按教材的提到的信息概念,信息获取、加工、集成与交流的顺序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及时反馈和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各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依靠教研室安排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和江苏省信息技术会考,忽视对每节课、每一章节进行教学评价,出现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牢固,“课上会课后忘”,“讲后面忘前面”的现象,每逢考试,教师就会加班补课,重头再来,反复灌输,反复练习,浪费师生大量时间,造成学生机械学习,抑制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其实,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通过文字或上机考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定教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如发现学生基础不够踏实,没有激发编程兴趣,教师就需要采取补求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难度。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通过教学中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下面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查漏补缺,又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的根源在于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对于一个任务,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自发的需求,从而培养一种信息素养。例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整合,以写一篇关于奥运的文章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得关于奥运的各种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信息,确定写作的主题,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写作任务。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