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一个崇尚多元化的新世纪,将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推向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学习能力,不断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为艺术设计教育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每一届艺术设计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的就业状态、企业反馈的信息,都不容我们乐观!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使学校更加陷人困境。
【关键词】中职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训教学培养方向学科特点一、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处境尴尬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在中国职业教育展上,很多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表示了质疑。审视现行的中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不难看出,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训教学环节的薄弱,是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参考当今世界先进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借鉴德国“双元制”实训教学模式,丰富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育内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极具现实意义
被中职学校录取的艺术专业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非常被动。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进人设计专业的学生此前要受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但学校无法选择学生,只能取消入学考试,照单全收所有报名的学生。因此,大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几乎空白。又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既“不能为”也“不想为”,这就给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上无端带来了新的难题。如果说,学生是产品,学校是加工厂,那么,原材料有问题,产品质量则难以保证。每一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的就业状态、企业反馈的信息,都不容我们乐观!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使学校更加陷人困境。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错位,应实施创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中职学校的变革与出路
1.要创建一套完整的区别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创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和不断地完善。
2.把现有的相对封闭的课堂开放,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就业后的行业氛围,具体的办法可以采用如下几种:
(1)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比如有的学生在动漫方面有特长,就可以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甚至可以对外承揽商业活动。组建社团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的办法.能够使他们为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真正爱好变成自己以后的职业。
(2)定期地举办不同题材、体裁的校际学生作品展览,或者是观摩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或者社会上的作品。
(3)组织同学参加各类大赛或者参加社会的设计招投标,在真正的有主题、有要求、有命题的实训前提下进行作品创作,以提高同学适应客观要求的能力和实战能力。
(4)利用网络煤体组织网上作品评价和展示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品评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3.引人实训机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首先,进行社会讲学。请在设计行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讲座,具体讲解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在面对客户和项目时如何同客户进行沟通。其次是联系项目交流进校或组织同学进行实习实训。
4.把艺术修养与电脑软件应用相结合,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而是客观地把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
5.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学生走出室内,贴近自然,以自然为舞台进行创作和设计活动。通过了解自然而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生命力。教学改革应坚持内容与方法二个方面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1)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观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细致的实训指导以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活动于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知识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检验自己,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以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3)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
6.加强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实训教学的组织应尊重艺术设计学科特点,严格按教学计划执行,按目标分类按教学时间顺序进行。
(2)做好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定有关管理规定与条例,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认真做好实习与实训教学资料、学生调研或考察报告、实习、实践报告等的整理与归档。
(4)建立实训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实践能力的考核应与职业资格挂钩。评价体系既要着眼未来发展的要求,又要立足现实做到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罗明金;对地方本科院校室内设计毕业生就业之惑的思考[J];美与时代(上);2010年09期
[2]林家阳编.设计创新与教育[C].北京:三联出版社, 2002.
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