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安忆.匿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王安忆长篇小说新作《匿名》
这一次,更出乎你的预料
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失踪者的形象,他在意外遭绑架后,被扔到几省交界处的深山,逐渐褪去文明世界的各种附着后,依旧顽强存在着的是什么。
2.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精装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该著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分析精当,文笔生动,在在发人深省。
3. 王伟光主编.新大众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新大众哲学》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七个方面围绕时代问题展开哲学诠释,力求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明,在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进程中,力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
1. [英]西蒙·克里切利. 哲学家死亡录[M].王志超,黄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自古以来,如何建构一种“好的死亡”,始终是哲学家们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哲学家死亡的历史,是一个个充满离奇、疯狂、自杀、谋杀、倒霉、痛苦、做作以及黑色幽默的故事。
本书收录了190余位已逝哲学家的死法,跨越几千年。它调侃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者,并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习如何死亡,我们学会了如何活着。
2. [法]菲利普·阿里耶斯. 面对死亡的人(上卷、下卷) [M].吴泓缈,冯悦,王振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3. [美]彼得·盖伊. 弗洛伊德传[M].龚卓军,高志仁,梁永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大师笔下的大师——迄今最全面、最完整、最细腻的弗洛伊德传记,为我们的时代而写。
弗洛伊德生前销毁了大批书信和手稿。这可难不倒传记大师彼得·盖伊,他通读了所有能得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资料,并说服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传主仅存的书信,将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起来,完整地再现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及其学术历程。
1. [美]乔治·桑塔亚那. 人性与价值[M].陈海明,仲霞,乐爱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人性与价值》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桑塔亚那的随笔集,原名Little Essays,内容涉及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性与价值》短文集出版后,被西方读者誉为“当代最迎合人意、最生动、最调和、最公正的散文”。
2. 曹利群.灯塔的光——一个世纪的回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书为《京师爱乐丛书》之一。《京师爱乐丛书》是一套中国最资深爱乐者的美文集,内容涉及音乐流派、音乐史论、音乐家及其作品评介、音乐会现场评论、唱片版本与收藏、音乐事件剖析、音乐跨界探索等,部分内容刊发于《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音乐周报》《留声机》等知名音乐报刊,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丛书作者均系近二十年中国(包括内地、香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在中国音乐界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 钱世锦.芭蕾欣赏十八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丛书》每本均选择一个具体的音乐门类展开,系统介绍了音乐史上此类音乐最具权威的音乐家及作品,帮助读者涉猎一下历史的线索、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作品本身的结构,通过梳理知识脉络,使读者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更加系统。讲述风格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将音乐作品的经典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并举,尽可能扫除高雅艺术与广大受众之间的隔阂。 本册围绕芭蕾音乐欣赏展开,立体呈现芭蕾音乐的诸多方面,试图为欣赏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和全面的欣赏指南。
陈平.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中国剧院管理领域首部运营管理类专著问世
《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一书是我国剧院管理领域第一部具有丰富理论架构、鲜活实践案例、深度经验总结的运营管理类专著。
涂光璨(1980—),男,湖北荆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张天逸(1988—),女,湖北荆州人,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讲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