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常态下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2476
王堞凡 王 浩

  新常态下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王堞凡 王 浩

  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同质化、复制化的问题,使乡村景观的原始风貌遭到破坏。为了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和更新,本文首先探讨了乡村景观的价值,进而对其保护和更新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乡村景观保护和更新的策略作分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建设优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是当前重要的发展目标。加大对乡村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力度,切实发挥出乡村景观文化传承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把乡村景观建设提到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推进。

乡村景观的价值

乡村景观最初是为了满足人居聚落遮风避雨的场所,功能性强。在聚落文化与自然景观、生产景观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乡村景观。不仅体现了人的智慧,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乡村景观的实用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为当代人们提供了景观创新素材。

  从审美角度分析,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深厚。乡村景观中所包涵的自然景观美、生产景观美和人文艺术美共同组成了其美学意蕴。自然景观美是乡村景观中远山近水、阡陌交错、稻青荷香,自然景观美是乡村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生产景观美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体现,从一座座谷垛、一幢幢民居中流淌出的美。人文艺术美是人居聚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凝结的特有的精神支柱,乡村景观中的牌坊、土地庙则是将乡村景观的人文艺术美传承的外在。

新常态下乡村景观保护和更新的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

  乡村作为传统聚落的一种形式,改造和更新方面的设计应当在大局上保持原有的结构风貌,保留具有文化特色和地标性的一些建筑、生态元素,对一些不合理的建筑设施则应当拆除。在把握整体的设计原则时,首先应当有一个数学思维的考量,确定设计的某一重点,某条线路,及由线路河流交织而形成的面;其次一个村落能够形成景观,其独特的风景、民俗名片也是需要挖掘的,这些也应当体现在整体设计之中;最后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乡村的整体设计除了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之外,还应当为将来的旅游发展留足建设、经营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需要结合经济学和统筹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来进行设计布局,力求达到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长远的眼光还体现在,乡村景观的保护更新应在整体设计的框架下做好持续性、计划性的规划发展,并将这些发展纳入乡镇、县市一级的发展规划章程之中,要让发展有序可循,有章可查。

  2.审美原则

  乡村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乡村的美之独特在乡村的建筑、自然生态、人文、果蔬、农作物以及动物的生活。如果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方面实用性不高,另一方面也与整体审美原则相违背,没有和谐之美。因此在乡村景观保护和更新时,要把握审美的几项原则。第一是人文景观要与原有的景观相结合,原有的景观指自然景观,就是乡村周围的高原沟壑、江南流水、岭南深林、高山、河流、植被、鱼类等等,这些自然景观有着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积累,对于乡村景观的美丽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文景观有鱼塘、果林、堤坝、特色民居、荷田、玫瑰花田、薰衣草田等等,这些乡村景观是人文作用于自然的二次创造,也可以成为是人化了的第二自然。自然与人文自然的和谐碰撞往往能够带来乡村的独特之美,这一方面是出于外观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延续非物质遗产的重要意义。

  本文以金坛市儒林镇枫泽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为例进行说明,金坛市位于我国浙江省,水资源丰富,乡村景观以水为邻,形成了富有地方特点的聚落。在对儒林镇乡村景观的保护和更新中,牢牢把握以水为主要景观的审美原则。建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同时有富有当地审美特色的乡村景观。如图1。

新常态下乡村景观保护和更新的策略

1.自然景观的核心地位

  与传统粗放的扩张式发展不同,新常态下的乡村景观保护和更新更注重乡村周边及自身的生态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发展一个乡村的经济,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就是修路,让乡村保持与外界的良好联接,泥泞的小路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但修路必然会带来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新常态下的乡村道路建设,需要充分调研乡村周边的土质、岩层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资源,力求将对植被和地形的破坏降至最低。特别是在修造盘山道路和穿山道路时,要注意对山体的保护以及稳固植被所需土壤。另一方面,乡村景观设计还应当考虑自身自然环境的负载能力,科学预估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并对流量进行控制,力求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担。在建设好乡村景观后还应当在生态环境复杂的区域设立监测点,一方面对生态环境进行数据监控以作研究、对比、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够作为其他相似环境下的村落的生态设计的参考。

  枫泽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将自然景观的保护放在首位,大面积的水域、茂密的树林和错落的建筑打造出江南水乡独有的乡村景观。如图2。

  2.减法设计为底线

  减法设计原则通俗来讲就是避免出现画蛇添足的情况。要做好减法设计原则首先要做好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情况的调查,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寻找可以将乡村形象串联提升的“线头”“线索”,并将各种资源以线索整合起来。目前的乡村景观建设,崇尚的是回归自然的慢生活,一旦规划部门破坏村落的传统风貌,在设计中出现充满都市感、现代感的高科技产品、高端别墅,就会让村民和游客产生强烈的违和感,难以在这个乡村产生悠然世外的归属感,这些应当是要减去的。同时在服务方面也应当在着装和用具上保持传统风貌,减去统一着装和过度装潢,但在服务素质和用具质量上要做到精益求精。

  3.原生态的设计方法

  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以及对于传统乡村闲适慢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居民来到乡村旅游的两大动力。因此新型乡村设计应当看到消费者的这两大需求,最大化地在设计和建设中回归农耕、渔业等生产方式的原生态。为了达到这种原生态的外观,在设计上要更多地运用到老式农具、渔具作为道具,例如竹篙、车碾、驴拉磨、锄头、背篓等等。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的农具可供设计者挖掘运用,这些传统的元素,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原生态的效果,除了观赏类经济作物外,还可以开发畜牧业,特别是散养畜牧业,例如山坡上的村庄可以散养土鸡、山羊,湖边渔民在捕鱼时用垂钓撒网等方式,同时让游客也参与进来,更添原生态的设计感。在建筑以及生产方式达到了原生态的效果之后,很容易给游客以回归自然、体悟传统的感觉,因为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全方位的自然风景给予助力。

  枫泽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园将原生态设计落实于乡村景观的保护和更新中。不同植物的栽培分区域、分类别,将传统乡村景观的田间小路、片片田垄用科学规划的方式表现出来。房前屋后、湖畔林间的乡村原生态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图3。

小结

在新常态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到了建设高潮期。在对原始乡村景观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避免千村一面的情况,挖掘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点,以保护式改造和有限更新使乡村景观更具魅力。

  *本文系常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美丽乡村背景下苏南地区农业景观的保护与更新”(项目编号2015213)。

  王堞凡: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

  王 浩: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