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一、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格特征
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以自发性而产生,以通俗性而存在,以真情和淳朴而见长。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湖北民间美术,它是湖北人文、历史、精神的物化和最好体现,传承和创新民间美术是历史的重任。笔者通过对湖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调研,对其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做了如下总结。第一,楚文化的传承,楚风楚韵的浪漫再现。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的分布于我省各地,但在造型特点、装饰纹样与表现手法上都具有南方民族风格的特点,拥有楚文化中特有的浪漫而神秘之感。
第二,装饰性与寓意性强。各类工艺品中的装饰纹样都以年年有余、丰衣足食,婚姻美满为主题,以莲、鱼、凤凰、喜鹊为主要图案和元素。
第三,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体。如汉绣、布贴、绣花鞋都是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用品,在载体上与思想上都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黄岗红安绣花鞋垫以其鲜明艳丽的艺术特征、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享誉国内外。在工艺手法、构图方式和图案寓意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红安绣花鞋垫造型多变,富有装饰性,这些出自普通老百姓之手的绣品,在平凡普通的的鞋垫上,创作出一件件富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作品,如图1所示。
第四,风格原始而淳朴,表现手法自由而不拘一格。如阳新布贴多采用零碎的布头拼贴而成,是人民节俭与创造力的体现。造型上只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布就用什么,这种随意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第五,造型夸张,色彩丰富,画面效果强烈。如老河口年画《一团和气》中的和气娃娃,身体就夸张成了一个圆形,如图2所示。
二、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思想与现代审美观念
(一)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思想湖北悠久的历史文化根源、创造力和思维方式等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决定了湖北民间美术的美学体系和鲜明的特征。湖北民间美术的魅力在于以丰富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勾勒出时代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思想。
第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审美观念。受到传统楚文化中的巫官文化在民间的影响,符咒等经常被雕刻和装饰。这被认为能带了好运气。因此,楚文化的民间美术中常出现神话题材,以及神龙、虎、凤、鹿、宝相花等吉祥图案。第二,原始而淳朴,稚拙而粗放。将装饰纹样贯穿到一切领域中,淳朴的装饰纹样是民间审美观念的艺术创造也是民族美学原理的深刻蕴含和沉淀。第三,满足生活的实用性与装饰欣赏性相结合。第四,汉绣的“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色彩明快艳丽,突出装饰效果。造型上强调生气动态、夸张变形与现实性相结合,力求气氛的热闹活泼。第五,美好的寓意性内容,象征性形式,普遍性的应用。第六,在创造上充分自由,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力求多样的美学思想。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审美观念的异同
在探讨民间美术与现行审美观念的差异与共通点之前,首先要明确审美观念的概念,审美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审美趣味,社会群体也会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生产力水平与审美观念相互影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到来,社会生活形态的各个方面均受到影响,现代审美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的审美观念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美观念与现代审美发生了颠覆与改变,主要体现在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上。
第一,群体性与个体性。个性化是现代审美观念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个人都更加强调艺术的自我表达,强调个体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领悟。在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中更多的是群体性的表达,就同一个民间美术的类别来说,其表现的手法、内容、载体几乎是相同的。
第二,地域性与国际性。湖北民间美术是本地域的艺术形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所形成,其中所表现的主题多为民俗、宗教活动等,在表达和欣赏层面上具有强烈的民族地域性特征。一方面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另一方面,一旦脱离其所依存的社会人文环境则很难被理解。现代审美受到国家化的影响,民族特色逐渐消失和取代。这一点也恰恰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审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思路。
第三,装饰性与符号性。装饰性是艺术的重要功能,但是装饰的手法和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民间美术在艺术表现上非常强调写实、夸张和装饰性。现代审美观念由于受到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逐渐走向了抽象化、几何化,进入了对事物进行图形化、符号化阶段。但民间美术图案的深刻内涵与寓意性、象征性则与我们当代设计所追求的符号性的语言不谋而合。
第四,传统手工美与现代科技美。民间美术几乎全部是民间艺术家或艺人通过手工的方式,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制作完成的,作品中透露着淳朴的手工美感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加之其所运用的传统材料中都传达的人文气息与亲切感。现代审美则让我们体验的是机械结构美和精巧工艺的科技之美。
三、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思路
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和元素是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不断研究的对象,民族美术承载的民族文化、地域历史、社会风俗都值得去深入研究,对于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无论是从美学、社会学上都有这重大的意义。(一)民间美术商业化的转型
民间美术面对社会的急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发生巨大改变。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恢复其自身的艺术生命力和活力,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装扮人们的现实生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们要保持民间美术原汁原味的灵魂,延续原生态根脉,同时通过现代设计师的再创造从而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入,创造新的艺术表达。如无锡泥人成为了著名的城市象征物和旅游纪念品,嵊州竹编制作的现代家居以及装饰品,藤条编制的女包也成为了清新环保的时尚物品。民间美术的商业化并不是突变与异化,而是弘扬民族的风尚与精神。在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持其“手工感”美术语言体系的基础上,在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的引导下,辅以科技手段的再创造,才更有可能是其既保持原滋原味又能让现代人接受。
(二)民间艺术引入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若要很好的传承就必须营造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融合氛围,使得民间美术后继有人。过去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都是师父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显然这种方式在这个快时代是行不通的。应该在湖北各地中小学校美术课程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通过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的瑰丽,潜移默化地向湖北地区的学生传播民间美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中,教师结合区域特色开设课程或专项研究,设立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注重对保持民间文化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变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场合和需要审时度势的保护和开发,是现代审美观念下合理发展与创新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途径。
* 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民间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G18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