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黄土的根脉——论李继开“黄土块”系列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2223
何晋渭

  黄土的根脉
——论李继开“黄土块”系列

  何晋渭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耕文化的社会历史缩影。在这里,沉积了古老黄土地深沉的社会文化,它紧密连接着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的轮回和死亡的归宿成为循环。当然,这不仅是永恒命题,同时也是快速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个体存在与历史沉淀的关系。艺术不是简单的反映论,必须从内在精神系统中去寻找视觉化的逻辑关系,从而让黄土根脉现场开启出新的精神语意,艺术家李继开正是在年界四十之际,从“黄土的根脉”出发,去探寻新场域,挑战自我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能。

  如果仅从中国东西部社会、地域、文化、历史、经济差异来区分,会让问题变得简单化,在国际化趋同性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个体精神独立越发重要。非趋同性是自我突破的基础。艺术家李继开持续两年前往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庆阳,进行田野调查,不断积累社会素材,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特殊历史地脉进行深入工作,在黄土的历史积淀中找到了创作的根脉关系,我们看见艺术家、艺术作品、社会现场、历史根脉共构成创作的内在结构。以“黄土块”的语言形式进入到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问题中去,摆脱了现实主义对语言的限定,进入陌生化的观念冒险,他的作品呈现出朴素的哲学语义。

  “黄土的根脉”以社会学和历史学作为基础。李继开正是在这样的素材中去寻找个体与社会、历史与现场的关系,在作品中所提供的行动影像、照片记录和日记手稿都紧密地联系着根脉背景,让作品的外延得以展开。无论是村落与窑洞、残破与故居、留守与老人、劳作与妇女、荒原与儿童,还是沙粒与荒山、岁月与变迁、新旧与差异无不透露出历史的风尘肖像。它们迥异于今天全球化的趋同系统,拥有的是“根”的思想相异,并提供了历史根系,记忆封存、村落信仰、神话传说、人生风雨、口口相传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并加以个体观念精神的表达。

  “黄土块”以观念置入到情境构造的现场中。事实上,黄土块作为物的本身表述,在艺术家观念置入后进行再生产,使物成为观念的外化,让它转化为社会历史的“破碎感”,它演变为“双重时间”。一种时间归属于历史、社会、轮回,而另一种时间归属于此时此地的个人性,混合成了个体的经验情感物。他在选择黄土块材料时,从精神宿命中感受到对记忆、怀旧、死亡、生命、悲伤、遗弃、梦想、恐惧、失落、孤独等表象世界的深刻反映。在这些表象中,知识进入感性的内部系统,寻找到“黄土块”作为原始的物与野性的精神自我关系,精神“物状”的黄土块所产生的普遍意义。

  李继开“黄土块”系列作品中,从根脉传统到个体制造的精神“物状”——“黄土块”,他深印出特定社会群体的集体经验与个人记忆,唤起我们对现实变迁、对无始无终的全球化文化的不适感。个人以更深的出走来完成从历史到现场,用野性对抗泛世界主义的“肤浅”,从而达到跨地域、宗教、阶层、性别、信仰、个人、群体的无形界线,并获得新的艺术精神生产的可能性。

  何晋渭:艺术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