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内心,找寻自我
——舞蹈剧场《褪色的独白》观后
黄建新
作为“北京舞蹈双周”中展演周的开幕作品,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演出的舞蹈剧场《褪色的独白》一改往日纯舞的风格,推出了一个主题先行的舞作。演出融合了现场演唱、大型装置、视频投影等手段,将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女性的内心世界,以舞者与歌者的对话形式展现在剧场中。在现实生活中,温柔若水、多愁善感的女性标签均在这一时代轰然瓦解,而坚强的外表之下掩盖的却是一个柔弱的躯体,在这一刻,《褪色的独白》告诉我们,不必去思考原因,而只需去感受、去找寻、去认识一个真实的自我。
编舞马波首次独立执导这样一部大作,心情难免忐忑,但也激发了她无穷的创造力,展现了其对于创作大作品的全盘把控能力。集导演、编舞与舞者三重身份于一身的她在各种角色中转换自如,由此成就了这部发自肺腑的诚意之作,更像是完成了一场自我救赎。其巧妙与创意至少有三:
首先是善用矛盾。矛盾之一,舞台后区纵横交错的装置像是城市中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建筑,给人以窒息的压迫感,而在这之上,一排朱红色的中式高背椅则给人带来了一丝女性的柔情,这一刚一柔正好隐喻了“独白”主体的矛盾构成。矛盾之二,庞大的舞台装置占据了整个舞台,舞者还没上场便已让人感觉满满,这在以身体为载体的舞蹈艺术中是一种矛盾的存在。马波巧妙地利用了大型装置建立的立体空间,将舞群安置在了最恰当的位置,呈现了平面空间所没有的视觉观感,并在同一时间交织了数个舞群而不杂乱。矛盾之三,舞者穿上了极具女性魅力的高跟鞋,去表现一个“女汉子”的状态,肢体语言力量感十足,正如编舞所说,这就是她自己当下最真实的状态。我以为,她在舞台上制造了这些矛盾,就是为了表现真实。
其次是巧妙融合。作品的另一亮点是歌手森首次在现代舞中的跨界演出,这次合作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歌手在前面演唱、舞者在后面伴舞的方式。歌手森曾和马波戏言说“我的声音就是你们的腿,你们用你们的腿去表达这个人物,我用我的声音表达这个人物,我们俩是一个人”,这也道出了剧中歌者与舞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是融为一体。第一,在角色的设定方面,歌手森和领舞本为一人,导演充分利用了“歌”的直白与“舞”的含蓄,将人物的AB两面交织在舞台上,形象塑造真实、饱满;第二,歌者的情感历程是其中的一条主线,以线性时间的顺序串联起了独白者的人生章节。演出开始时,森以老者的形象出现在舞台前区的上场口,伴随着她的低声吟唱,裹在身上的外衣似时光倒流般地慢慢褪去,时间倒回到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节点……第三,演出中,歌者或低声浅唱,或高声呐喊,以极具戏剧性张力的演唱方式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对于情感的演绎、剧情的推进以及与舞蹈的配合,有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正如编导马波所说:“(歌者)必须成为我们的一份子,我们都在说着一样的话,感受着一种疼痛,感受着一种悲哀。”歌者的即兴演唱与舞者的尽情舞动互为催化剂,在这个舞台上产生了化学反应,这种高级的融合生成了剧场中优质的艺术表演,给观众带来了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第三是贵为本真。编导马波对于当下自己真实生活状态的剖析,构成了这部作品,歌手森尊重自己最本能的内心,留下了最为真实自然的吟唱,而舞者观照内心之后,则呈现出最为纯粹的肢体语言。总之,我以为,这部作品的成功得益于编导的真实、歌手的自然与舞者的纯粹,他们以真诚的态度表达了最真实的自己,因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实动人的好作品。
黄建新:山西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2015-2016年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杨明刚
栏目图片提供:北京舞蹈双周
影像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