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时间和距离·吴永平的前世今生
隋建国
我对吴永平越是熟识,就越是觉得他好象是由两个形象重合而成。一个吴永平是1987到1991年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本科后,又于2001到2004年来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读研。这个吴永平有扎实的写实雕塑功底,同时又敏感于各种不同雕塑材料——传统的、非传统的——实验。他先是尝试用自己熟悉的陶瓷材料做出各种雕塑人物的造型,当然,这些造型是适合陶瓷特性的,并且还可以在表面上涂上色釉,弄些肌理;后来又见他把陶瓷用具的碎片以树脂浇筑成实物尺寸的沙发、原大的双人床。这本图录中的人物和动物(马匹)也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来做去,表面粗糙或是光滑,看起来象是在玩材料与造型的游戏。这是现代的吴永平。
另一个吴永平,来自青瓷文化的故乡——浙江龙泉。从陶瓷学院毕业后,就地呆下来,天长地久的与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的老艺人们泡在一起,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世代相传的制瓷绝活,更在这十年的浸泡中,积累起了对于中国传统瓷器文化的深厚理解。凭着这些,他做的瓷器参加了1995年的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1996年的中加陶艺展和1997年中国首届陶艺展。从他烧制的景德镇影青瓷和龙泉的梅子青瓷,可以看出这个吴永平身上充斥着来自深远悠久的古代陶瓷文化的灵气。这个吴永平,像是来自千百年前的古代。
生活中的吴永平,在中央美院的设计学院当老师,说话慢条斯理,有时甚至沉默少言。很难说清楚在他身上古代和现代这两个影子究竟是怎样重合,而实际上哪一个份量更多,根扎的更深。
古代的吴永平所喜欢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文化系统之一的青瓷,在一千年前的某个时期达到了它们从理念到技术上的高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和浙江龙泉的梅子青,一千年来的制作和烧制方法就没有变。吴永平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地遵守古人的规矩,反复试验反复制作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领悟和揣摩古人规矩的精妙之处。来到北京后,为了烧制青瓷器具,吴永平甚至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景德镇和龙泉的古老的窑场,他说只有那里的土、那里的水、甚至那里的火,才能烧制出像样的青瓷。
现代的吴永平则知道,当代艺术的标准都是在未来,所有过去的标准都是要被冲破和超越的。反复实验反复揣摩,每一次实验的不同之处,就是开启向未来的石门的一条有待拓展的缝隙。在面向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即便是随心所欲的把玩,也高悬着一丝创新的焦虑
按传统中国的说法,一个人在尘世间的生活只是一个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同一个生命往往要在轮回的过程中不断地经历不同的前世与今生。以佛教的说法,这是生命的痛苦,同时也是生命含义丰富之所在。
做人体雕塑、做材料实验的吴永平是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国,那做影青、梅子青瓷器的吴永平至少也应该是生活在十九世纪之前的中国。甚至更进一步,如果说他烧制的景德镇和龙泉的青瓷确实具有那么一些宋人韵味的话,那他应该是曾托生在一千年前的宋代。一千年前的吴永平,或许曾是一个普通的陶瓷匠人。相隔千年之后,这个宋代的匠人,从奔走于景德镇与龙泉之间的吴永平身上再次复活。
向往现代艺术的吴永平需要在北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当代文化氛围里工作;而要做出传统水准青瓷的吴永平,就不得不一次次回到那古老的窑场。这么一来,从北京到景德镇和龙泉的距离,吴永平每一次的跨越也就是一千年。
吴永平身上重叠了相隔千年的两种文明、两个时代。这一千年,既是时间,也是距离。这时间与距离的交错跨越,就是吴永平的前世与今生。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