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有感
景作人
2015年8月17、19、21日,由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出品的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在中华世纪坛剧院演出了三场。该剧是布里顿歌剧创作中室内乐歌剧的代表作,亦是“心理”歌剧的典型作品。此剧是在中国大陆的首演,因而颇受人们关注,著名指挥大师汤沐海的执棒以及著名导演易立明的执导,为首演增添了一种神秘、企盼、期待的气氛。
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新戏剧剧目的开发,对于实验性歌剧、“先锋性”歌剧有着不遗余力的推介,做出了突出成绩。此次《螺丝在拧紧》的排演,中心艺术总监兼导演易立明,作曲家兼副导演郝维亚做出了很大努力。他们独辟新径,大胆尝试,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是富有远见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艺术管理者。
《螺丝在拧紧》(一译《旋螺丝》)是布里顿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剧本作者:Myfanwy Piper),1954年首演于威尼斯。歌剧的情节看似平淡,但却带有“恐惧”般的心理特征。
歌剧讲述了家庭女教师受人之托去往乡下教育两个孩子:姐姐弗洛拉和弟弟迈尔斯。在女管家格罗斯太太和孩子们的热情欢迎下,女教师逐渐放弃了紧张而适应了那里的乡村生活。但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却暗藏悬疑,前女教师洁塞尔和前男仆彼得 · 昆特离奇死亡,他们的幽灵不断地纠缠着两个孩子。尽管女教师奋力保护孩子们不受损害,但被缠住灵魂的男孩迈尔斯最后还是死在了她的怀中。
这是一部玄妙、紧张、刺激的歌剧,香港乐评家史君良将其称为“诡异的幽灵歌剧”,非常恰当。的确,《螺丝在拧紧》从始至终似有一种幽灵笼罩的感觉,它是一部心理意识上的“恐怖”歌剧,亦是表现微观领域的“精神性”歌剧。
了解《螺丝在拧紧》,首先要重读一番英国近代音乐史,了解一下它的作者,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
20世纪的到来给英国现代作曲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环境和机会,使他们得以在这个全新的世纪中展现才能。布里顿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英国著名作曲家。他生于1913年,就学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在英国现代音乐史上,他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一位天才的多产作曲家,一位伟大的歌剧大师。

歌剧《螺丝在拧紧》剧照
布里顿的创作体裁广泛,但他的歌剧创作尤为重要。作为20世纪英国歌剧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共创作了16部歌剧(含4部准歌剧“教堂寓言剧”),其中著名的有《保罗·巴扬》《阿尔贝·埃林》《彼得·格雷姆斯》《仲夏夜之梦》《卢克莱修受辱记》《让我们来演一部歌剧》《螺丝在拧紧》《命终威尼斯》等。他的歌剧创作独辟蹊径,情节惊奇神秘、冲突强烈,音乐手法精炼、实用有效,很有代表性,被视为英国现代歌剧的典型代表。
上演于1945年的《彼得·格雷姆斯》是布里顿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其后他组织了英国歌剧团(后更名为英国音乐剧场乐团)并举办奥尔特伯歌剧节,专门演出自己及其他作曲家的小型歌剧,逐步扩大了在世界歌剧界的影响。
布里顿的歌剧作品形式繁多,既有《彼得·格雷姆斯》那样的大型歌剧,也有《螺旋在拧紧》这样的室内歌剧。几十年中,他在歌剧创作上进行了大量实践,特别是在室内乐歌剧创作上独树一帜,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力求使歌剧小型化,采用微观性素材,将音乐尽可能浓缩精炼,乐队也减至室内乐编制。如此一来,他的歌剧就显得相当实用化,戏剧性发展也显得较为自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精炼化追求“颠覆”了很多传统性歌剧理念,促成了一种新的“心理”歌剧的诞生,《螺丝在拧紧》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小说家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鬼魂戏剧,它既有表现社会现象的现实因素,也有揭示人类未知世界的哲学构想。它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从玄妙诡异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突出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反差。剧中女教师、迈尔斯与鬼魂昆特、洁塞尔间的无形“较量”,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人物的展现,即对事物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恐惧到勇敢、从慌乱到镇定的心理演变过程,反映出一种强烈的人类本能意识,这种本能意识便是现实与幻觉、活人与幽灵间不断缠绕的精神殊死搏斗。如此突出的心理矛盾和意识表现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一大特点。
布里顿的音乐为詹姆斯的小说做了极好的注解,它像一面镜子,将文学家想要传达的精神隐晦地折射出来,取得了比小说更加现实化和形象化的效果。剧中表现常人及正常情感的音乐,往往与表现神秘飘忽的“幽灵”音乐相撞击,产生出一种有效的音乐意识流。这种意识流带有自由联想性,它将人物与情节的深层次内涵“渗透”出来,达到了使人内省的效果。而那些深入心灵深处的微观感应,则在各种特色的音乐唱段及“离奇”的器乐独奏中,得到了自然而充分的集中展现。
《螺丝在拧紧》是上世纪前半叶的作品,当时的英国有着战后留下的种种问题,其艺术创作上的经济负担可想而知。布里顿作为英国歌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努力开拓英国歌剧的创作新路,以心理描写和贴合实际的方法,创作出了一系列内容、水平、影响都十分突出的作品。这一方面是布里顿伟大天才的体现,一方面是艺术发展顺乎自然的客观表现。
这是一部带有音乐结构创意的作品,布里顿首先将两幕歌剧以音乐的框架牢牢“罩”住(对应着上下两幕的16场戏。第一幕:旅途、迎接、来信、塔楼、窗口、课堂、湖边、深夜。第二幕:对话与对白、钟声、洁塞尔小姐、卧室、昆特、钢琴、弗洛拉、迈尔斯),然后以一个固定的“12音音列”构成核心动机,随之将音乐像“螺丝”被旋紧一般不断变奏展开,从而使情节和音乐高度凝聚,戏剧性愈加迸发。
这种音乐与戏剧在融合上的创新,在世界歌剧创作史上实属首见,它简化了许多戏剧上的繁文褥节,以音乐的“紧扣”强化戏剧,以主题的变奏显示变化,以色彩的对比揭示人物,形成了恰似东方戏曲般的简朴形式,对于歌剧在形式上的室内乐化及音乐上的“心理描写”,提供了既直接又带有象征性的简化平台。
然而,布里顿的做法绝不是表面上的简单和容易,也不是将歌剧艺术“流行”化和“通俗”化的表现。他如此巧妙的创作构思,奠基于他天才的写作能力之上。他的音乐听起来层次清晰,一段变奏连接一段变奏,其中配合着色彩的变化而“滚动”。但人们仔细听的话,就能够发现其中所有的音乐都是符合逻辑的,每个乐句的出现,每个变奏的展开,都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必要性。
人们注意到,在音乐创作上,布里顿并没有“固执”地采用12音体系,没有摒弃和忽视调性的运用和旋律的作用。他只是将12音列作为手段,构成了带有阴森感和悲剧性的主题动机,然后以传统调性及多调性的写作手法,将戏剧情节和音乐高潮表现殆尽,这就是他天才和高明的一面。
无独有偶,我看《螺丝在拧紧》时,完全感觉不到布里顿的音乐多么现代和生疏,里面有着太多人们所熟悉的、传统的美感。仅就唱段而言,无论是女教师、格罗斯还是洁塞尔、昆特,他们的那些近似咏叹调的唱段都有着威尔第式的痕迹,童声的独唱和重唱,亦似有莫扎特歌剧音乐的“影子”,而整部歌剧的声乐串联,则完全是瓦格纳式的风格。这种将历代优秀歌剧表现手法融为一体的功力,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布里顿的乐队写作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在这方面,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精致、简朴和多彩。他的管弦乐写作技巧超强,色彩丰富,效果奇佳。写出的作品精彩绝伦但又毫无冗余之感。歌剧《螺丝在拧紧》也具有这样的特色,那就是乐队部分的精妙写作。在这个以一个固定动机加15段变奏(外加一个幕间曲)所构成的曲式中,他像玩弄万花筒般,展示出了千姿百态的效果……一个仅有13人的室内乐队,在他的笔下竟能够达到如此丰满多姿的效果,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部歌剧的乐队部分写作中,布里顿集中了大量简洁化的手法,他加强了各种乐器的独奏部分,使音乐整体上获得了鲜活自然,色彩缤纷的效果。
当晚的演出使我愕然!汤沐海在狭小的过路区域指挥着13人的小乐队,显得十分“局促”,然其表现出音乐的冲击力却不亚于一支交响乐团,而他对音乐调配和戏剧冲突的掌握,则令我尤感激动和震撼。汤沐海就是具有“抓人”的本领,他指挥的音乐,尤其是歌剧音乐,能够使观众和表演者于瞬间融为一体,共同在他指挥棒所构筑的艺术氛围中受到感触、渲染和洗礼。
易立明的导演新意突出,此次他的执导不仅舞台上形象感鲜明,纵深的立体效果也很突出。他使演员穿梭往来于观众席和舞台之间,让观众体验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歌剧的舞美很有效果,由于舞台狭小,它的设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然而舞台画面长长的纵深透视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巨大的想象力和体会空间,实为成功的舞台创意。
三天的演出,无论是演员还是演奏家,都发挥出了相当高的水平,其技艺均受到了现场观众的肯定与赞扬。特别要提到的是6位国外歌唱家(饰演家庭女教师的女高音歌唱家莎拉·赫斯考维茨,饰演格罗斯太太的女中音歌唱家加布里埃拉·斯波吉,饰演叙述者和彼得·昆特的男高音歌唱家约翰·巴莱默,饰演洁塞尔的女高音歌唱家苏珊娜·格兰维尔,以及饰演弗洛拉的女童声艾伦·休斯和饰演迈尔斯的男童声西奥多·莱利),他们的演唱均为世界一流,其声音、技术、音乐都十分到位。
《螺丝在拧紧》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乐歌剧,它在中国的上演还带有很大的实验性。然而,它给人们特别是中国歌剧人的启发是巨大的。其实中国近年来并非没有此类歌剧的创作尝试,问题是作品出来后都似泥牛入海,不见踪影。什么问题?是创作技术和经验问题?还是社会观念及领导意识问题?愿我们的艺术家们好好琢磨、深刻反思、深入研讨,最终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
“拧紧的螺丝,绷紧的神经。”一部新风格的室内乐歌剧在中国扎下了根基,这是中国歌剧人的幸事,是中国歌剧观众的幸事,更是中国歌剧艺术的幸事。
景作人:乐评人
责任编辑:雍文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