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耳》看中国青春电影的浪潮
辛 珏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电影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在捞金的大潮中,青春片从较为小众的类型电影转变成人们竞相追捧的商业电影,在主流的电影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适应大众的需求,青春电影正发生着变化。在本土电影的生态环境中,票房成为了各制片方的首要追求;爱情、友情和亲情等要素仍旧是青春电影的主题;影片的表达逐渐从个体转向群体,而风格则是由偏重艺术性转向偏重娱乐性;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成长残酷性的描写成为时下的主流。面对当下青春电影消费过度的现状,我们需要进行反思,以促进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青春电影”
1.青春类型片在好莱坞成熟的制片厂体制和院线商业体系的主导下,青春电影在风格、主题和叙事方式上表现出了很高的相似度,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宽泛的电影类型。在现代的青春电影中,青少年是主要的角色,影片的一般套路是通过展现年青人的成长历程来传达主创人员所想表现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追求。青春电影并不严格遵循“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所代表的类型片规则,它们在故事题材的选择、叙事方法的运用和艺术风格的塑造之上有着较大的自由度。
2.中国的青春电影
二、中国青春电影题材的同质化
1.父辈角色的弱化和忽略在影片《左耳》中,张漾的养父同许弋的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剧情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整部影片中与此相关的刻画却相当有限。张漾的口述和影片后半部分的一次插叙无法为人物的行动提供足够可信的动机,这让整体的故事效果大打折扣。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在生活中仍需要父母的保护和支持。在影像中展示出较为丰满的父辈形象,能让影片具备更多层次的解读性,这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到主角的生长环境,也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然而近几年中国的青春片往往弱化了父辈的影响力,剧作中父母的形象被推向了边缘地带,甚至直接被忽略掉了。主人公的成长在虚假的自由中无法得到合理的展现,父辈角色的缺失让电影显得不够完整。
2.怀旧主题引发集体回忆
按阶段划分,电影《左耳》可分成高考前、大学以及工作这三个阶段,小城的落后封闭、高中的刻苦学习以及大学时代的创业拼搏无不与时代紧紧相连。当影片进行到李饵和张漾这两个角色毕业之后,高中校园里的偶遇情节营造出了浓浓的怀旧气氛,从主角的对话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时间流逝所带来的伤感和追忆。
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受众是年轻的城市观众,他们大多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些观众拥有了共同的校园回忆。近年来,诸如《匆匆那年》以及《同桌的你》等影片都是以此为切入点来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这股青春电影的浪潮抓住了影像造梦的效用,通过还原过去的场景来满足观众的需求,释放他们内心压抑的情感。怀旧的电影格调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回忆,让观众暂时回到了白衣飘飘的美好时代。青春电影的这种准确定位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适应了观众的需求,值得未来的电影人进行学习和借鉴。
3.青春文学的改编
凸轮式基质填料装置的配套动力为90W的电子调速齿轮减速电机,传动方式为链传动;生产率为180~600盘/h,可调;料箱容量为40L;填料深度为36~40mm,可调;配套皮带输送机构使用电机为YCT-112型电磁调速电机,有效转速为125~1 250r/min。
电影《左耳》的剧本改编自作家饶雪漫的同名小说,原小说中的叛逆和爱情主题在电影中得到了保留和延续。导演苏有朋在原著的基础上对人物和故事进行了梳理和组合,通过节选、删减和变换形成了一个具有张力的故事,并最终转化成了视听语言。
以饶雪漫、郭敬明等作家为代表的青春文学的创作者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十多年的积累培养出了众多忠实的粉丝。近年来,以《小时代》系列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的青春电影均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和再创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众多书迷的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青春文学在经历了市场的考验之后,被证实了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的,它们的架构和故事都比较完整,为电影的改编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基础。由青春小说到青春电影,这种决策体现出了制片方的周全考虑,同样是较为成熟的电影制作策略。
三、中国青春电影的娱乐化
1.一味迎合观众需求,缺乏反思影片《左耳》用阶段性的变化表现出了李珥对爱情的追求。在转折处,剧情中出现的误会让张漾与吧啦的爱情成为了悲剧,这表现出了青春的残酷,电影中的主角们开始蜕变成长。可以看出,影片满足了观众消费“青春疼痛”这一固有情结的需求,但是在成长主题的反思之上却缺乏应有的力度。
回顾近年的青春电影,人们看到了青春的尴尬、伤痛、颓唐和遗憾,这是对青春美好形象的一种片面化的曲解。泛滥的“青春残酷物语”只能满足消费者对故事的需求,标签式的贩卖、无病呻吟的痛苦和吸引眼球的炒作让影片缺乏反思,使得影片止步于忧伤和欲望的宣泄,这阻碍着青春类型片的发展和成熟。时下的青春电影不应只迎合观众需求,因市场而迷失了创作的纯粹本质。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应积极拓展青春片的故事类型,将更多的理性思考容纳到影像的表达中来。
2.情节程式化
《左耳》的四位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呈现出网络状的联系,其中有友情、暗恋,也有仇恨以及“三角恋”这样的关系。另外,影片中出现了车祸、跳海救人这样的情节。尽管能看出编剧在剧情设置上的用心,但仍冲不出俗套的圈子。不仅是《左耳》,近两年出现的青春电影大多有着固定的套路,在情节上的展示上表现出程式化的大趋势。在老同学的婚礼上展开回忆成为了标准的开头,学生时代的快乐必然要跟毕业后的挫折相对应,甚至于堕胎这样的情节也曾多次出现。在电影娱乐化的浪潮下,青春电影的创作者为了追求平稳而致力于模仿成功的先例,这让国产青春片显得千篇一律,在热闹和娱乐之外,可以细细品味的东西所剩无几。风格单一、想象力匮乏的电影作品无法经历时间的考验,它们的成功依赖于有利的市场条件,一旦风潮过去,程式化的情节将成为电影的致命伤,这是中国的电影人所应认识到的问题。
3.影片脱离实际
电影《左耳》中主角李珥的左耳失聪,但影片并未对此多做展开,生理上的缺陷对主角造成的影响在影片中被弱化,这降低了角色的可信度。在女二吧啦陷入爱恋的部分,影片缺乏对主人公内心活动的表现,这让剧情显得莫名其妙、脱离实际。
在符号消费的观念中,观众通过解读事物所具有的符号价值而选择消费的对象。作为青春电影主要受众的年轻人面临着学业和事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用幻想和自由来抚慰自己的心灵。青春电影的存在提供了伤感、时尚和怀念等等象征性的符号,即使这样的青春肤浅而脱离现实,也仍然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快餐式的内在理念从侧面反映出当今青春电影的娱乐化趋势。其实,当代的青年导演可以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生活在校园之外的年轻人。用镜头反映普通人平凡而现实的生活,也许可以更加动人。
四、中国青春电影营销的商业化
与《左耳》同期上映的电影还有李玉导演的《万物生长》以及由男星黄晓明作为核心的《何以笙箫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明星荟萃的多部同类型影片的“围剿”,《左耳》成为市场黑马,在上映数周后取得了接近五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这样的成果对于一部启用新人导演和演员的电影来说实在难能可贵。除了受众的准确把握之外,《左耳》的制片方非常重视影片的营销和宣传。从前期预热、中期引爆到后期的升华,演员和原作者在媒体上频繁露面,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左耳》宣传的运作模式反映出了中国青春电影的商业化趋势。近几年的青春电影成功地将信息时代的传播理念融入到了电影的营销中来,微博、微信平台以及电视媒体逐渐成为电影的主要宣传渠道,偶像效应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发布会、访问和综艺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推广为电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此外,合适的档期选择以及主题曲的先行曝光也为影片的造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春电影的营销模式逐渐成熟。
五、结语
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上,动作片、科幻片等主流商业类型片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而青春电影用票房收入说明了它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题材同质化的背景下,青春电影中的父辈形象应得到更多体现,怀旧的策略以及利用青春文学作为基础的创作方式则是值得坚持的;泛滥的娱乐化会让影片显得缺乏反思、脱离实际,这是中国的电影人所应重视的问题;最后,营销的商业化是非常成功的,这有利于青春电影的推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可塑性是较强的。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要继续坚持探索,促使青春片这一电影类型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进而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1.韩琛.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论青年亚文化与“第六代”电影的青春叙事[J].东方论坛,2007(3):52-56.
2.李显杰. 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38(6):18-28。
辛 珏: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