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分析
张君忠
艺术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为了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息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国音乐家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华民族的钢琴音乐风格。理解新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历程和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思考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具有很大的启发。
一、改革开放以来钢琴音乐创作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音乐界充满了清新自由的氛围。新时期音乐创作理念和风格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不断寻求钢琴音乐的民族性,创作热情空前活跃,开始了全面、广泛的创作实践。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涌现了大量各类题材的作品,如汪立三的《梦天》,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王建中的《彩云追月》,罗忠铬的《钢琴曲三首》,朱践耳的《云南民歌五首》,夏良的《西双版纳风情》,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等。这些作品有的是在民族音乐音调的基础上改编的,有的是运用十二音技法、无调性等现代技术创作的,还有的是作曲家运用自创技法写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钢琴音乐的神韵。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夕相比,新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呈现出新面貌。首先,钢琴作曲家创作的思维出现了转变。作曲家从以前单一的改编曲创作演变为多元的创作模式,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他们更加关注作品的内涵。其次,钢琴音乐创作对民族的理解更加透彻。钢琴音乐创作更加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不再简单地采用民歌旋律附加和声织体的手法,作曲家在运用现代技法与传统五声音阶相结合来表现民族精神方面已达到了很高成就。再次,钢琴创作的手法更加丰富。一些作曲家在创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开辟新出路,他们通过创作来反映新的精神状态,进而引发社会的思考。
二、改革开放以来钢琴音乐创作的特征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并显现出独有的特征。(一)以民族音乐为创作源泉
在我国,钢琴音乐虽然是舶来品,但仍然打上了很深民族烙印。汉族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汉族音乐一直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汉族音乐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创造力,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作曲家植根于汉族音乐素材,保留了浓厚的汉族音乐风格,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能清晰地体验到汉族音乐的各种民歌、戏曲、器乐等音乐方式对钢琴创作的影响。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少数民族钢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大都能歌善舞,传承着自己的特色音乐文化。一些作曲家在创作少数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时,追求简洁的曲式结构和清晰的旋律线,让作品更具民族特色。
(二)借鉴现代作曲技法
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对中国音乐风格进行多声思维的探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很多作曲家大胆采用不同的衍展手法进行创作,多调性、无调性、泛调性、十二音体系、偶然音乐、序列音乐等现代技法都得到了充分运用,对中国的钢琴曲创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一些钢琴曲创作不再局限于某民族或某地域的具体音调,在讲究民族神韵的同时,作曲家大量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吸收西方音乐的精华,创作带有西方音乐特点的中国作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深入的结果,也是中国音乐逐渐融入世界的标志。
(三)形成中国特色音乐风格
多年以来,中国作曲家一直在探索适合广大人民审美情趣的中国韵味钢琴音乐,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音乐风格。钢琴艺术家一方面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代作曲技法,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美学出发,充分认可本民族音乐传统,在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中国钢琴音乐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确立属于我们自己全新意义的中国特色音乐风格。中国特色钢琴音乐的创作,以人民实际生活为创作题材,体现民族风格的多样性,不断创新创作技法,谱写出情趣高雅、形象生动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三、对新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思考
新时期在钢琴创作过程中,中国作曲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创作模式,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钢琴音乐创作技法,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思考。(一)用现代技法体现民族风格
在钢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我国作曲家一直希望通过“新技法”来彰显主体意识和表现民族精神。现代技法,一般是指20世纪以来不同于传统的作曲方法。追求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技法,是作曲家力求摆脱思想束缚、张扬主体意识的结果,这在理论上并不是什么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一直受到压抑,作曲家的灵感很难得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作曲家对于国外涌入我国的新鲜技法“来者不拒”。作曲家们希望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开辟出一条新路,尝试将西方现代音乐与本国音乐创作相结合,他们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风格都做了取舍,试图用新的音乐表现手法来表现民族精神。罗忠镕、赵晓生、汪立三等人的钢琴作品都是对新技法的探索。他们的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法只要是艺术性的和严肃的,同样具备反映民族精神的潜力。新时期以来,作曲家开始追求个性解放,给当代音乐创作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格局,音乐的表现力进一步扩大,审美格局也有了新的突破。事实证明,用现代技法来表现民族风格,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是必然趋势。现代技法并不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情形,个性纷呈、风格迥异才是它的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作曲家完全有能力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技法,为世界音乐贡献力量。
(二)对外来技法进行选择
钢琴作曲家创作实践对外来技法的吸收,一直是有选择性的。从历史来看,中国作曲家大体立足于欧洲古典浪漫派的技法,如赵元任《新诗歌集》的钢琴伴奏就很明显受到了舒伯特、舒曼风格的影响。目前,国外钢琴音乐创作技巧繁复纷纭,并能很快地传入我国。面对众多外来技法,我们应该进行选择性地吸收,避免陷入盲目性。对外来技法的选择,与时代风格紧密相关。每个时代都有过去风格的遗留,也会萌生出未来风格,但肯定会有一种风格是该时代的主流。作曲家应该认清时代主流,创作出反映时代风格的作品。技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听众的情况。有些外来技法并不适合我国,作曲家首先要立足于客观现实,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我国听众众多,审美差异巨大,各种技法都应该认真斟酌。在此基础上,钢琴作品也需要有一些即便数量不多却相对稳定的听众,因为艺术欣赏本来就是各取所需。一些高深、复杂的音乐体裁,只能是少数听众可以适应,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欣赏无调音乐的听众,创作出一些适合这些听众的作品,也并不是不可取。另外,每个作曲家都应该凭借自己的独特经验,根据题材的需要,做出自由的选择。总之,要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在广大听众中掀起波澜的钢琴音乐作品,必须认真考虑技法风格的选择。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在处理各种技法的同时,让其既体现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气息,是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民族性与时代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民族性来源于历史发展的积淀,时代性表现为历史进程的特点。一般说来,一个民族对艺术的追求,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由此产生该民族的审美特性。例如,中国古代推崇作品的韵味与意境,讲究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又如,中国古代艺术家反对故弄形式和矫揉造作,“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认为生之于情、有感而发的作品才是好的。这种审美心理对今天的创作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不过,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并不是静止的,由人们现实生活决定的音乐也不可能永远是一种模式。生活在当代的音乐家应该通过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是建立当代文化基础之上并逐渐向前发展的。在追求中华民族风格的同时,也彰显现代气息,这是钢琴艺术家创作应该坚持的方向。现代自然学科如电子设备、计算机等高科技成果,现代人文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都可能也应该成为钢琴音乐创作的手段和基础。越具有民族特性的作品,越具有世界性。如果未来我们能够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品,那它一定是具备现代民族气质的作品。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开始有一定数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中国钢琴音乐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成为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近几十年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作品,真正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并不多。创作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仍是我国作曲家的重任。1.赵涛.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文化体现[J].音乐创作,2012(5):128-129.
2.张银生.西方现代主义音乐对中国当代钢琴创作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8(22):91.
3.张又丹.创新美妙音效 改变听觉体验——从《反钢琴》看中国当代钢琴创作的创新性[J].艺术教育,2011(1):24-25.
张君忠 :辽东学院讲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