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张罗箫 何 颖
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是声乐表演艺术中两种常见的形式。两种唱法在呼吸、共鸣、声带、表演风格和教学方面都有显著不同。不过,音乐是共通的,不管是流行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人们真情实感的体现。演唱者需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唱法。
一、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流行唱法流行唱法来自英文“Popular”,有时也称为通俗唱法,是唱流行或通俗歌曲所采用的唱法。流行唱法追求自然,没有固定模式,强调演唱者自己的真实声音,具有很强的个性。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广大年轻人影响很大。流行唱法起源于欧美,19世纪欧美工业文明兴起,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不断增强,逐渐产生了布鲁斯、爵士、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并在世界广为传播。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唱法也因此产生。中国流行唱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唱法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流行歌曲给中国大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尤其是港台歌曲风靡一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邓丽君的音乐,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几乎家喻户晓,她演唱流行音乐嗓音独特,音质柔和,感情真挚,直至今日仍被很多人借鉴。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为“完美的歌唱”。美声唱法声音优美,对声音要求较高,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性。美声唱法倡导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音区的和谐,严格区分声部,在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声唱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廷的唱诗已经衰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末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抒情音乐剧。这是最早的歌剧,它将戏剧与音乐融合,突出人物形象,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完善,美声学派因此也形成。美声唱法最早传人中国,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力抨击中国传统,推崇西方文化,美声唱法也在这次文化运动中从国外传入中国,从此美声唱法便在中国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音乐教学都设置了美声唱法训练,中国也逐渐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美声人才。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一)呼吸和发声方法流行唱法一般运用胸式呼吸,其吸气部位较高,呼吸容量小,只有需要发很强音的时候,流行唱法才呼吸较深。美声唱法主要运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声乐托在气上,吸气较深且饱满。流行唱法一般是演唱者自然发声,用真声演唱,接近生活语言,不用特意抬高软愕制造高位置共振,用柔和的轻声就能表达感情。美声唱法则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来使用真假声,声音丰富且带有金属色彩,理想的美声既圆润又明亮,唱好美声要求较高,需要适度的气息冲击、好的声带闭合,正确的舌位和适当的喉咙位置。
(二)共鸣
流行唱法一般运用口、鼻和喉咽腔,声音主要追求甜美,不用很大的音量。由于借助了音响等设备,流行唱法不需要强大的共鸣。一般的流行歌手在演唱时,都要依赖良好的音响设备的配合,可以说,良好的电气音响设备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美声唱法靠声音的穿透力将歌声传递出去,歌唱者的口腔、鼻咽腔、胸腔、额腔、头腔等都参与实现共鸣,要求声音变化强弱明显。美声唱法注重混合共鸣,强调整理歌唱感,不论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歌唱者都必须掌握良好的共鸣技巧。
(四)声带
在声带要求方面,流行唱法不会对演唱者的声带有特别要求,也不会划分声部,流行唱法更注重声音具有磁性,音质有一定的特色,即便是沙哑的声音也能演唱。流行唱法的气声法,在演唱时不会让声带完全振动,从低音到高音变化时,声带从主振动、部分振动,再到边缘振动是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几乎听不到变化的痕迹。美声唱法对声带天赋有严格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按声带的长短与厚薄可以分成几个不同声部,男高音(分为抒情男高音与戏剧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女高音(分为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一些天赋好的歌手可以从中音一直唱到高音,卡例如卡拉斯、卡鲁索等人。
(五)表演风格
流行唱法的表演风格,没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演唱者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演唱过程中可以挥手、摆头,还可以穿插各种舞蹈动作,例如爵士舞步、恰恰舞步、霹雳舞步等个性很强的舞步。流行唱法对服饰讲究标新立异,希望借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舞台美术经常装饰得五颜六色,灯光不停地变换,能让听众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伴奏一般用电声乐队,音响很强烈,具有很大的刺激性。流行歌手在表演风格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像爵士、布鲁斯和灵乐等都讲究即兴发挥,在旋律上自由奔放。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手总能在现场演唱时加入一些新奇的元素,让听众产生新感觉,玛丽亚·凯莉经常在录音室对歌曲进行再创作,惠特妮·休斯顿曾经将《I Will Always Love You》唱出了R&B风格。
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比较典雅、庄重,主要通过脸部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感情,一般不提倡繁复的动作。由于注重声音的美感,美声唱法常常采取戏剧的表演方式,灯光背景要与庄重的现场气氛保持一致,一般用钢琴和管弦乐队伴奏。在服饰方面,美声唱法主要用晚礼服表演,以适应典雅的环境。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和王秀芬演唱的《我爱你,中国》,都是美声唱法的中国化表达。
(六)教学特点
流行唱法更多强调的是演唱者本人的音色特点,主要培养学唱者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流行唱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比较前卫的思想,能紧跟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突出其亮点。美声唱法主要训练的是声音,对美声教学的教师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美声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能较好地进行钢琴伴奏。教学过程中,美声教师可以按照每个学生声部的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发音训练。
三、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不论对于哪种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都需要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表达演唱者的心声,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因此两者是同源共生的。美声唱法是一种高雅的唱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流行唱法借鉴,如气息与呼吸的运用,寻找声音的共鸣,养成良好的咬字、发音习惯等。学习美声唱法,对于演唱流行歌曲有很好的帮助,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手都受过美声唱法的训练。从近几年非常火爆的青年歌手大赛来看,观众喜欢的流行音乐,除了旋律优美外,歌词也要典雅、精致,演唱者不仅要有自身特点,高超演唱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在演唱流行音乐时都运用了比较科学的发声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歌曲的欣赏价值。同时,由于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传统,一些美声演唱者舞台上动作单一,让观众感觉乏味,在这种情况下,美声唱法可以借鉴流行唱法如何吸引观众的优势。随着音乐多元化趋势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美声唱法在舞台上展现的内容不断丰富,有一种流行化的趋势。不少美声歌唱家开始在流行音乐领域做尝试,如用美声唱法来演唱流行音乐,让古典韵味融入流行歌曲,增强美声唱法的流行度。我国美声歌唱家廖昌永,发行过一张专辑,里面收录了《神话》、《菊花台》等流行歌曲,让观众耳目一新。
如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阳春白雪”的歌唱艺术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人的有机会接触美声唱法,喜欢美声唱法的人群也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都增加了美声唱法的课程,让更多的爱好者有机会欣赏这种古老的艺术。而流行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优点,变得更加精致,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吸引着听众。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为了更好地表现演唱者的感情,更好地服务广大听众,两种唱法正在逐渐融合。根据歌曲的内涵和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流行音乐可以流露美声的气质,美声唱法也能不断发扬光大。跨界音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跨界音乐”其实就是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互包容产生的。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跨界音乐”的杰出代表,通过重新编配古典音乐,莎拉布莱曼让古典音乐焕发了现代风采。
四、结语
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演唱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不管是流行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它们在目前音乐环境中相互并存又各领风骚的状态表明,唱法只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载体,不同的唱法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特色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在争相斗妍中并存。不论采用的是哪种音乐形式,传递的都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将严肃音乐时尚化,将流行音乐高雅化,是我们的音乐艺术家要继续探讨的道路。*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声跨界唱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LY-5-20-W70
1. 刘春美. 谈流行唱法的基本功[J]. 黄河之声.2008(16):52-53.
2. 孙建军. 流行唱法教学重点及教学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69-70.
3. 倪瑞霖. 美声唱法,它的发展轨迹及嗓音科学对其发声机理的若干重要阐释[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1):71-93+5.
4. 肖黎声. 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02):77-81.
张罗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主任
何 颖: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