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七点半,我有幸应邀到长安大戏院观摩了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献演的《杨靖宇》(编剧:徐培成孟繁琳导演:徐培成)。抗联英烈们和日寇抗争的惨烈,“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悲壮,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从他胃里只看到棉絮、草根、树皮而无一颗粮食的艰苦卓绝件件桩桩,令我热泪盈眶,敬佩不已;鬼子的种种罪恶,更让我义愤填膺,悲恨不已。
不承想,回到家里,开启晚间新闻,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日本右翼分子们向靖国神社“拜鬼”的画面!原来,今天—— 17日上午,由日本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之会”纠集了 110名成员,肆无忌惮地到供奉着 14名甲级战犯、亦即屠杀杨靖宁将军等抗日军民的刽子手牌位的鬼社祭祀,右翼头子安倍晋三虽然出访未去,却特意以内阁大臣名义供奉了供品“真
”。而且,安倍内阁的多名阁僚还扬言要前往参拜。果然,事隔一天, 10月18日,包括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在内的三名女阁僚,公然“拜鬼 ”!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这是贼心不死的卑劣翻案,这是阴谋复活军国主义的险恶信号!
一日之间,对比如此鲜明:一边是壮烈的艰辛“打鬼”,牺牲惨重;一边是无耻的悍然“拜鬼 ”,气焰嚣张。时隔七十余年(杨靖宇将军牺牲于 1940年2月23日,距今七十又四年),事隔两个时代(新、旧中国),抚今追昔,两两相联,不是让我们联想起许许多多么?
一句话,决不该忘记侵略者的凶残,决不能忘记烈士们鲜血写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京剧《杨靖宇》的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看到了剧组朋友们的爱国情怀,看到了中宣部、文化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65周年将该剧作为优秀剧目调进京展演的重要性和深挚用心。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
依我看,《杨靖宇》一剧,正好实践了总书记这个要求,完全可以视为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等宣传教育的辅助教材。相信进过剧场、看过演出的观众,只要不抱偏见,都会有切身体会。我亲历的演出现场的热烈反响,印证了我的判断。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他要求“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
就《杨靖宇》而论,剧作在讴歌杨靖宇将军爱国主义情操时,挖掘和凸现了“精忠报国”的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正好契合了习总书记的要求。选取这样的视角,也可以看作该剧的一大贡献。
杨靖宇是河南平顶山确山县李湾村人。河南正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出生地。人们熟知,岳飞童年,有鉴于金人的掠抢骚扰、百姓遭罪,岳母便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资激励。“岳母刺字”作为培育和颂扬爱国情怀的经典,不仅长存于说书人的书案,通俗小说家的笔下,而且保留在各地方各剧种的戏曲舞台,更津津乐道于老百姓世代相传的口碑之中。京剧《杨靖宇》的编导是有心人。他们把剧作的最高题旨和戏魂,定在了“十年铁血百战身,精忠报国铸英魂”的颂扬和讴歌上,便机智地把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剧作第三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杨靖宇亲赴老爷岭说服大刀会首领关山红共同抗日的一段好戏。
关山红:我问你,为何敢以寡敌众?杨靖宇:四万万同胞作后盾,同心协力杀豺狼!问:人常说,以弱斗强家难安。答:你须知,倘若国破家必亡!关山红:再问你,何来擒妖斗魔胆?杨靖宇:只因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在心房!
一声“精忠报国”,震撼了山大王的心灵,唤起了同仇敌忾的共鸣。是呵,有良心的中华儿女,面对凶残的入侵者,谁能不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谁不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倭奴血!两支抗日队伍,联手赴国难了,一对异姓兄妹,战友情愈浓了。
第五场,为掩护大队伍南坡转移、杨靖宇决定北坡诱敌之际,剧作再次推出了“精忠报国”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这番生死抉择,关山红硬要留下来陪兄长共担,她的理由便是:“哥,你跟我说过,中华儿女,要精忠报国!今天,报国的时候到了要死,我跟你一起死! ”好一番心的呼应,“精忠报国”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操,更昂扬,也更炽烈了。
艺术,拒绝“刻板”,忌讳“说教”;戏,要好听,好看。借一句当今通行的话便是:要求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的统一。
其实,恩格斯早就提出:倾向不靠剧中人用嘴说出,要从情节中自然流露。毛泽东同志也一向反对缺乏艺术感染力的“标语口号式”作品。习近平同志更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批评了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及“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文艺创作要“求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从我在《杨靖宇》现场观摩中获得的感受,深以为,剧组的朋友们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说它十分注重发挥京剧剧种的艺术优长,戏好听,好看,决非过誉。
饰演该剧主人公杨靖宇的,是剧院院长兼京剧团团长倪茂才。茂才宗“高派”,深入堂奥,成就斐然。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榜首,为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他嗓音清亮,扮相俊美,做功潇洒,气宇轩昂。《杨》剧中,他的诸多长项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展示。
为诱敌只身躲进密林与日寇周旋的第七场,是全剧的重场,也几乎是他的独角戏。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场压轴戏,关连着全剧的成败。他交出了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把全剧推向了高潮,为剧作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按规定情景,天寒地冻,雪深林密,他孤身一人,和敌人周旋了整五天,身负重伤,弹尽粮绝,靠草根树皮甚而大衣里的棉花充饥,更靠“精忠报国”的一片赤心和刚毅不拔的意志,支撑着应对。剧作借此深入他的内心,细腻地描摹他的感情世界。
“风如箭,夜如磐,密密层林重重山”高亢激昂的唱腔,拉开了重场戏的帷幕。他思念突围战友的安危,他回顾投身革命的征程,他记挂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女儿思绪万千,感慨万端。“为抗战,五次入狱我心未悔,为抗战,别妻别女别家园。为抗战,亲手创建一路军,为抗战,团结民众入抗联。为抗战,杀敌灭寇已过万,为抗战,钳制敌军难入关。 ”“十年来,身经何止数百战,用生命,守护这片国土家园。 ”朦胧中,他听到了妻子的呼唤,看到了女儿躲儿的身影。他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只身离家干革命,妻儿受迫害,只能躲躲藏藏,女儿便被他戏称为“躲儿 ”,直至成年。他愧对家人,却也期盼着赶走倭寇、海清河晏的那一天,好好补偿补偿被亏待的孩子:“带你看看天池水,领你逛逛长白山。再看看我住过的木屋、密营,再尝尝山里的野果、清泉。 ”“讲一讲棒槌爷爷的大烟袋,说一说十六岁那个小抗联。要记住关山红、高梁花、我的那些好战友,还有这奇寒大雪天”可谓声声泪,字字情。牵动着台下观众们的心。
如实说,这声情并茂的大段唱,徐徐道来,情真意切,低回宛转,回肠荡气。不是高大全的豪言壮语,不是假大空的道德说教;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心声:激情,深情,豪情,战友情,儿女情,故乡情融为一体,听得过瘾,看得感动。我看,单单有了这番视觉听觉享受,便不枉这番进剧场之行了。
该剧的演出阵营整齐。张蕾蕾饰演的关山红,刘治强饰演的棒槌老人,都很出色,为全剧添了光增了彩。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抗联战士等一批武功演员。功夫过硬,编导到位,那一番精彩开打和翻山越岭的跟斗,蹦极上岩、吊毛下山、飞跨跃涧让人大开眼界,也表明演出的严谨,大气。而这也正是京剧艺术魅力之所在,是为剧作的亮点和看点。
提点希望的话,有三条。其一,斗争的严酷性、艰巨性,要写足。 1933年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但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也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靠什么?“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靠战斗中缴获。然而,《游击队歌》唱得浪漫,《游击队舞》跳得潇洒;现实却冷酷得多,严峻得多,断难完全依靠。再靠民众支援,联军建“密营”贮藏。然而,日寇自 1933年开始实行“集团部落”,强令老百姓“归大屯”。再筑高墙,建炮楼,挖壕沟,驻警备队住户要登记“挂号”,来客人办“居留证”,串亲戚办“行路证”,下河挑水也要火印木牌。 1938年陆续完成。硬是要割断抗日队伍与民众的联系,把抗联困死、饿死。据记载,仅杨靖宇将军游击的通化地区,烧房 1.4万间,废弃耕地 33万亩,强迁居民 1.2万户。而全吉林省,在鬼子“三光政策”下,一年间十万民众遭屠杀。把这些写透写足,更见先烈们的高风亮节,难能可贵。前者,可从动摇变节分子(如叛徒程斌)的牢骚中透出,后者可从棒捶爷爷冒死送粮送盐中体现。
其二,收编义勇军,扩充抗联队伍,不要仅靠说服。按历史真实,当时绿林中的确有众多义勇军、山林队存在,如:“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三江好”“青林”“毛团”等等,杨靖宇为团结争取他们共同抗日,不惜为他们扶危解困。据记载,“马团”“赵团”受日伪军进攻,危亡之际,杨司令就曾带队赶去解危。现剧中争取关山红的情节,如设计为杨靖宇于危急中解救,雪中送炭,就更有说服力。
其三,力避一般化、常见化情节,追求独特和独创。《杨》剧的确有独到设计,独特贡献,前边已提到。但也有些一般化的、似曾相识的处理。如,第四场犬野诱降程斌、张若奚的情景,无论开局的歌舞伎献舞,犬野的抚琴而歌,以及后边重头戏:威胁、利诱、劝降等等,其手段、语言,都司空见惯,所在多有,缺少新意。艺术贵在创新,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还希望剧组的编导朋友在这方面,再多下些劝夫。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而已。
康式昭: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