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这样谈关于语文积累教学:“第一,在语文的读写教学中让学生习得更多更美的语言,如认识更多的字,记下更多的词,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它们是语言运用的坚实基础......”
这段文字引发了我的共鸣与思考。我对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多,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见过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积累作业,并对其中的一些做法不敢苟同。
第一种积累是摘抄语文书中的好词好句和概括中心内容。这样的积累每一课都会做,老师也会批改,即打个对号,批上日期。我一直觉得是无效的,如果细细翻看孩子们的本子,就会发现他们的积累五花八门。有的孩子会挑一些容易写的词凑数,有的会选一些短小的段落敷衍,至于老师想达到的让孩子找出文中“语言精华”的目的,就很难落实。
第二种积累是每周固定几篇的摘抄,内容不限,完成篇数,书写干净即可。这类积累作业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有的会给孩子打个对号,有的直接画一个日期就结束了。曾有同事因为孩子的“积累”作业太多,抄得孩子不能按时休息,就“质问”老师:“这样的积累有多大用处呢?”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还惹得老师老大不高兴。这是师道尊严在作怪。
第三种是假期的积累作业。这些作业质量更不能保证,往往孩子抄了几篇十几篇交了之后,连本子都不见踪影。长期下去,孩子不仅会对这样的作业敷衍了事,也会养成不好的作业习惯。很大程度上,布置不如不布置。
语文向来被人称为“没有边的炕”,意思是说字、词、段、大作文、小作文、课后作业、生字书写......等等,繁杂琐碎的检查让老师们招架不住,疲于应付。这也是被称作语文“课堂教学之魂”的积累长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曾经,我也是这样。但经过了一段思考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多下点功夫,去思考一下究竟该怎样带着孩子们踏踏实实做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采用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镂空诵读
这种积累方法主要用于学完课文之后的当堂诵读。如,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就有很美的背读材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样的诵读积累,第一可以让孩子多一种方式读课文,第二可以增强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因为课文的内容孩子都可以读得懂,但这些形容词、动词,或者一些短语怎样用的,不是老师讲给孩子听,孩子就可以明白,进而拿去用的。它需要孩子慢慢读,然后会慢慢注意到老师挖空的地方的那些词的所用之妙。
二、仿写
这是积累课文语言的极好且有效的办法,可用于一篇课文学完之后的小练笔。比如,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春》一课,文中的“春花图”、 “春草图”、“春风图”等几幅“文字图画”,非常适合孩子们仿写。基于这样的思想,我把这一课上成了读写课,效果非常不错。
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读熟课文之后,就带着孩子对本课文字的呈现形式加以探讨,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虚实描写的有机结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两句中的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最初写的时候,孩子们可能只是简单的模仿,但不要小看它,这等于给在写作之路上迷茫的孩子递了一把钥匙,或者说是让上楼吃力的孩子有了一个扶手。当孩子觉得写作不难的时候,才会慢慢产生写作的兴趣。
三、给课文中的语言元素归归类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能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中慢慢习得语言积累的方法,真正起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效果。它需要老师有读出课文味道的能力,能整合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这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云南的歌会》一课中,就有大量的丰富的语言积累。如:
1.四字美词。
生面别开 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哑口无言
悦耳好听 晨光熹微 扶摇直上 淳朴本色 舒卷张弛 唱和相续 盛会难逢 美妙有情 悠游自在
2.“人物描写”片段。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3.“景物描写”片段。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4.“动物片段”描写。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