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
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院内聚集了许多国内一流的书画
家,展览活动非常频繁。但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却相对较少。因
此,此次辟雍雅集 ·“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活动的特
点就是打破以往以展为主的固定模式,继承传统文人的雅集形式,在
展览的同时增强学术互动及艺术家现场即兴创作交流功能。
有人问,何为大美?所寻之源又是什么?其实,老子早就说过:天地
有大美而不言。又说大象无形,大美无言。老子是追求道的,这个道是
什么?他没有直接说。大美又是什么?他也没有直接的答案,不像我们
今天的时代,什么都有一个标准概念在那里。老子没有给我们一个名词
解释,但是,老子的五千言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我想我们今天也不能
例外。作为画家,我们是创作象的,大象无形;我们是追求美的,大美无
言。那么到底大美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创作当中去解决的,
不是一个概念就可以说清的问题。但伟大的中华文明和优秀的几千年
传统文化肯定是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五四以来,我们的传
统文化有中断的危险,所以,我们今天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包
括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坚守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发展和繁荣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视,关乎到国泰国安之大事,居安思危。这也是我们在孔庙和国子监举办雅集的初衷所在。
之所以选在北京国子监辟雍楼举办这次活动,意义在于北京国子监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在这里举办雅集有着多重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辟雍这个概念。北京国子监里的辟雍楼是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 1783年)建设的。“辟雍”这个词起源于周代,“天子之学曰辟雍”。也就是说辟雍是周天子学习、议事的场所。汉代大学者蔡邕认为:辟雍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就是指周边的水环绕一周,形状象玉璧。“雍”意为水中的陆地,而辟雍这个大房子就建在上面,是玉璧的中心,所以取名辟雍。国子监的辟雍楼是乾隆皇帝要求建的,建成之后,他还亲临辟雍楼来讲学,这就是所谓临雍讲学。皇帝亲临,中外贵族济济一堂,盛况空前。其实天子讲学,也讲不了多少东西,他毕竟不是教授,但是这个形式,就是强调他重视文化,让王公大臣有样学样,以此教化天下。所以辟雍讲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极其巨大的示范意义。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虽然我们不敢说自己在这里雅集有什么示范意义,但我们可以抛砖引玉,借此强化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所强调的“引领意识”。中国艺术研究院应责无旁贷地为倡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尽我们的责任。
雅集这种形式,自古有之,比较早的如三国魏时三曹父子与建安七子,他们云集邺下、宴游酬唱。其他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有东晋的兰亭雅集、唐朝的桃李园雅集等。文人聚集,讲文论道,切磋琢磨,不仅激扬各自的创作思维,也对社会文化风气产生强烈的辐射、引领作用。王羲之通过兰亭雅集留下了稀世珍品《兰亭序》,对中国文化和书法的影响至为深远;清代扬州很多文人依托园林山水进行各种形式的雅集活动,据说达到了“文酒之会无虚日”(清蒋德《南斋集序》)的程度——就是几乎天天都有雅集。这带动了扬州成为当时南方的文化艺术中心,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遗存,其影响至今犹在。后世的人往往只看到这是一种文人吃喝玩乐形式,写写画画,吹弹歌舞。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雅集中的人们是以价值观作为前提而聚在一起的。岳飞和秦桧能不能一起开 Party?不能啊,价值观极左。王羲之那个时代,大家崇尚玄学,崇尚佛家、道家的冲淡无为,在人格要求上,是必须要品格方面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以节操互相砥砺的。后世的很多雅集,也都是志趣相投,道业相尚的人们聚在一起。当然也有为了玩乐才聚集在一起的,这就成为末流了。我们当然不学末流的做法。我们今天面临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辟雍雅集”就是要我们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书画家们在奉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前提下,互相砥砺节操、吟诗诵词,同时切磋书画艺术。所以我们举办了大美寻源的辟雍雅集的系列活动,还有文化艺术的大讲堂活动。过去是封建帝王士大夫在辟雍讲学,今天我们要聘请当代德才兼备的文化艺术界的大家开讲,讲传统文化,讲儒释道三教经典,讲诗书画印琴棋等。我们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书画家既是听众,同时部分先生也是讲学传道者,也会面向社会大众。
二
雅集活动中,我们也会探索一些问题。当然,我们是画家,不可能像那些哲学家、文艺理论家那样形而上地讨论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命题。但我们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上我们是有单位的职业人,在家庭中,我们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甚至是爷爷奶奶等。这些社会角色的鲜明定位是我们想要呈现的。所以,我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切入。比如“中国梦”,我认为首先是个人梦和家族梦。我认为面对当下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失落,我们应学习古贤的家训家规等。大家皆知,山西运城乃关公故里,我去年清明回故乡陪爱人到其裴氏宗祠裴柏村祭祖,素有“中华宰相村”之称的裴柏村,是一个历史上至今不超过千口人的小山村,唐代 280年间竟出了 59位宰相, 59位大将军,四千多位七品以上官员,最重要的,这其中没出一个遭朝廷惩处的贪官污吏。自周秦绵延两千余年,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此乃中华文明一大奇观。我看其家训之严,感动不已,其中一条即:贪官污吏沦为罪臣,其族人逝后皆不得入祖坟等。家训乃传统文化一部分,家庭组成社会,家庭成员善良正直,就是社会善良正直,不是吗?几年前中央提出 “八荣八耻”,就是看到今天太多的人都不知何为羞耻了,民族优秀传统何在?民族未来何在?所以我说我们会从家训开始,慢慢旁及更多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不仅仅是国家要做的事情,也是每个社会人应当承担和参与其中的事情。有了这个基础,雅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人雅集。文以载道,文人也是道的活载体,离开这个,雅集将失去根本。endprint
通过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来形成一个创作的思维,这样我们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有主题,有意味,也就是现在说的正能量。这样,将来形成展览的时候,就不仅仅是让人家来评价我们绘画水平,还要让观众收获美,收获善,收获责任。我们可以与观众去接近“真”,接近真理,也就是接近大道。所谓大美寻源,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地顺流而上去接近那个源。这个溯流而上的过程,就是我们活动的本身。
自古雅集留下很多传世的名作名篇。这是因为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之间会有一个思想的碰撞、激发,思维会空前的活跃。画家写生不仅仅是描摹对象,更重要的是物象本身,花草山水、翎毛走兽皆会激发画家内心的情感即艺术的灵感。雅集不仅是艺术家们与物象互相激发的过程,也是艺术家之间互相激发的过程。这种激发是非常必要的。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学记》)强调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功能。当然,雅集是一种古老的形式,不是完全合拍我们今天的生活和节奏,所以,恢复这种传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这个磨合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价值观的激荡,美学观的磨擦,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咬合,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雅集在古代是很自然的民间自发活动。在今天因为传统在某种程度上的断裂,这种民间自发的活动一时之间还很难成规模。我们这个雅集也是借助国家机构的力量,把零星的民间雅集活动带动起来,本次的雅集活动,王文章院长出席讲话、美术中心的顾问欧阳中石、刘大为、莫言三位大家为雅集开笔。现场参与创作七十多位书画家合作了十五幅同一个主题但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巨幅画作。群贤毕至、开天辟地,自古雅集何等有此规格!天时地利人和,这次活动毋庸置疑是给艺术家们的一次感受历代文脉、提升自己艺术和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需要我们重拾,更重要的是给社会以辐射和引领,星星之火,渐成燎原。
三
当今文化繁荣,书画市场百花齐放,但媚众的作品泛滥,真正的艺术品罕见,这也就是画匠和艺术家的区别。匠心在艺术中是必要的,而且要独具匠心,但绝不能匠气,匠乃画匠也。画匠就是把艺术当成一种手艺和谋生的手段,其技法熟练,批量生产。过去古人说:“熟能生巧”,但熟之极巧容易甜、俗。 1986年我在北京作壁画临摹展览,李可染、刘开渠等先生非常重视传统,参观展览并为我题词。那时我很崇拜可染先生的书法,但先生直言,要学就学古代大家。去年北京画院为可染先生举办书法专题展览,细品其味,很有感触。学习确实要大美寻源,追根溯源。古人说,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画画要有综合积淀和全面的修养,这点很重要。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传统诗书画印非古董也绝不过时,画家到最后拼的就是修养。有些画家明白得很晚,确实很令人惋惜。上世纪 80年代,我有幸和董寿平先生比邻而居,近水楼台,私淑董寿平先生有年;又和启功白雪石先生有了交往,大师们博学厚重,爱好广泛,涉猎甚多,学问高山仰止,大家风范至今历历在目。屡屡往还聆听教诲,终生受益。董先生说画家如果要有十分功夫的话,五分读书,五分写字和画画。这和陆俨少先生说的四、三、三是一样的道理。林语堂在他的著作《中国人》中认为,中国书法和诗歌在美学上与中国画完全相通,都不拘泥于形似地描写客观物象,而是非常重视韵律、节奏、情感和意境。所以说用主要精力来读书,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而非画匠。汉代的杨雄说:“书,心画也”。这个书泛指文字、书册。你看古人留下的书法名作,书札、草稿都很生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兰亭序》,皆乃喜悲之极、心画之神品也。音由心生、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画更为心画了。画乃内心语言独白,文学更是如此。所以文学是人学,人物画也是人学,山水也要以人入画。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石鲁,铮铮铁骨、屡作华山图自喻。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内心东西掩饰不了。我主张当今人物画家要研究人和人的内心世界,不要把人想象成一种观念或符号,玩程式玩样式,试想这样的作品会有何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美又何在?当今有些画张力很大,但内在不够,黄宾虹说“内美静中参”,内美是安静的时侯参悟到的。博物馆看画和球场看球是不一样的。看球要球员和球迷共鸣,球员受到鼓舞会更来劲。画作安静地挂在那里,需要你感悟其内涵和意蕴,品味其道。作为画家,你的画要具备内美,就要有良好的修养。修养不够,作品是撒不了谎的。前几天在美院为学生们做讲座,谈到齐白石、吴昌硕等,谈到传统的文脉精义,大师们似与不似的寥寥数笔、画面简单区别西方的叙事油画,但绝不是老百姓所谓的偷工减料,其诗书画印的丰富内涵和画面背后的东西太多太多,这和中国戏剧区别于电影故事片一样。其郢匠运斤之巧完全依托于“正中国文化”。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果我们没有从修身角度去实践、探索,只使用它的文词,就很难理解蕴藏其中的深奥而弘明的内在秘密,至于用作品去表现,更是绝无可能,只能假装表现出来罢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于中国画而言,笔墨不在多,有高见、精气、.崎磊落、活脱灵动,再加上画家的睿智才气,就是传统的好笔墨。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