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本当代具象画家远藤彰子的世界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8674
徐晨阳

  徐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时空》编辑

  远藤彰子(远藤彰子Akiko Endou)[1]是当代日本具象画坛有代表性的女画家,其作品气势恢宏、构思奇异,想象力丰富,表现出种种超越时空的心理体验。画面中宛如梦境的城市、人群和鸟兽构成一幅幅不可思议的画卷,唤起观者的遥远儿时所体验过的好奇与恐惧、自由与不安。远藤彰子的作品始终洋溢着顽强而充沛的生命力与超出常人的力度,主要作品多为巨幅画面,画中人物有时多达数百之众,无论是作品的外观还是画面的内容都具有迫人的气势。笔者在2008年2月至11月期间,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采访了多位活跃于日本画坛有代表性的具象画家。其中就有远藤彰子。

  作为日本重要美术团体二纪会的中坚画家,远藤彰子的作品总是会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这不仅是因为作品尺寸巨大,更因为其艺术表现的不断创新和大胆尝试。笔者自1995年开始看二纪会的年展,每年都会关注她的新作。十余年下来,在钦佩其旺盛创造力的同时,也看到了画家在艺术表现方面不断前行的足迹。

  远藤彰子的绘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与画家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一阶段为《乐园系列》(),是上世纪七十代初,画家居住于神奈川相模原期间,住所周围有成片的杂木林,在这样的环境中,画家创作出人类与动物共存主题的系列作品。画面显露出原始主义绘画的气息。

  第二阶段为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社会经济进入高度增长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画家进入了《街系列》(街)的创作。《街系列》是画家确立个人独特画风的转机,迷宫一样的街景构筑了远藤彰子特有的心理场,体现了画家居于繁杂都市的种种困惑与思考。

  

  第三阶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画家感觉到《街系列》的创作进入困境,希望谋求更为自由的表现,进入《生命系列》(生命)的创作。期间,画面的尺寸也越来越大,产生了很多的巨幅佳作。

  在远藤彰子的艺术创作的三个时期中,虽然表现内容与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有一条主线是不变的,就是始终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怀,表现出画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种种思考。与这种关注和思考相对应,在艺术表现方面又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①迷宫与心理剧。将个人心理场景转化为可视的画面远藤彰子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乐园系列》中表现为人与自然的一种共融,进入《街系列》之后逐渐衍化为人与自然的异化,身处现代社会之中的一幕幕个人心理剧成为画家表现的主题。《远日》是远藤彰子的《街系列》中的一幅,于1986年获得日本具象画坛重要奖项“安井赏”。对于《远日》,画家有这样一段话:“那段时期,生育孩子,昨天和今天没有改变,连续几年都是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也许只是很小的偶发事件就会让日常生活崩溃,朝着别的方向发展…常常会有一种不安。作为画画的,不是把这样的现实原样地表现出来,而是将这种想法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就与迷宫一样的空间联系起来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迷宫的表现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不安以及对未来迷茫的真实心理体验,而日本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中都市建设带给人的虚无感与闭塞感也给了画家直接的影响。笔者在《街系列》中首先感到的是画家在画面构成上的特点,螺旋式的画面构成、倒错的空间和无限延伸的建筑物的内部,与巨大建筑相对应的是渺小的人群,迷茫而孤独,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心理场景画。

  ②增殖性与意念的表达。看远藤彰子的画,常常会被其超大的尺寸、繁杂的景物和众多的人物所震撼。笔者以为这种繁复的不知疲倦的描绘是只有女性才能达到的,因为这种描绘所体现的是一种增殖性。以画家获得文部科学大臣赏的《预见》(见しこと)一画为例,这幅1000号(333×498cm)的油画描绘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扭曲的城市如同庞大的生物在不断地膨胀,蜂窝般的建筑里所充满的人群,上演着各自的生活剧。画面中不厌其烦描绘的无数的人形和重叠的蜂窝,是一种要充满画面的繁衍与增殖。而在《都市》一画中,这种增殖性又是向内的,那一个个房间给观者一种胎胞的感觉。

  画家在访谈中说:“对于我来说,之所以要绘画,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看见抑或感受的东西总不能让我满足,总觉得在什么地方有欠缺。为了将‘当代’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我的做法就是把各个时期不断涌现的想法以及各种感情形象化。我认为绘画表现就是将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眼睛看不到的东西,用画笔表现在画布上,呈现为看得见的画面”。

  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是因为现实中的事物有缺陷而不能满足。这种不能满足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不完美,也可以理解为不足。两种解释都是需要画家用某种方式去填充的。这种填充的冲动形成了画面上的蜂窝建筑、植物的藤蔓不断扩张与伸展的向外增殖,以及《街系列》中结构复杂的建筑物不断深入的向内增殖。

  ③风土性。远藤彰子的绘画很难将其完全归纳于某一风格,笔者也一度认为她的画不太像日本画家的画。因为画面中的结构感和绘画性让人更多地联想到欧洲的一些画家,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博斯(Bosch Hieronymus 约1450-1516)、勃鲁盖尔(Bruegel约1525/30-1569)等人的绘画。然而,看画的时候又总是感到有一种浓郁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对其作品理解的逐渐深入,笔者认为这种气息就是风土性。尤其是在《生命系列》之中,画家的创作完全构筑在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之上。这种想象力根植于画家自幼成长的社会环境、风俗人事和种种记忆的积累。《草的音》(草の音)中无限生长的植物藤蔓、花草树木与人类、动物交混在一起的场景;《昔日归来》(远き日がかえらしむ)一画水面中升起的熊熊烈火;《冬的音》(冬の音)中翻转的天地等等都可以看到日本的风土性在画面中的曲折显现。

  ④生命体验与记忆。在远藤彰子的绘画中,生命体验与记忆是最为直接的创作源泉和驱动力。她说:“作为创作,其中自然承载了许多内涵,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东西,还有神秘性、象征性等等,我总是想这些东西都能够自然地包含在画中就好了,包括生死观。把心里积蓄的各种记忆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将画面的构成考虑好。画局部的时候,过程有点像记日记一样,一天天地进行。此外,就是画面的生命感的问题,尤其是大画面,如果没有生命感是不行的,那就会像一种记录一样,只是画了而已。画面如果没有表现出气息,也是不够的。另外,我觉得总是画同样的画是没有意义的,我现在六十一岁了,从二十几岁开始正式从事创作,三十、四十、五十、六十,时代在发展,感觉、感情都是不同的,生活也在变化,在画中必须体现出自己对于所处时代的思考。”

  远藤彰子认为作品必须随着时代、随着自己的变化而变化。她说:“没有孩子的时候画的是《乐园系列》,系列的改变,是有了孩子以后,视野一下子就变得开阔起来,感觉与感情都发生了变化,孩子是怎样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啊。可以说正是有了孩子之后,画面中出现了现实与幻想、神秘性、不安感等等内涵,画面也因此更为丰富起来,于是产生了《街系列》。”

  九十年代初,远藤彰子感觉到自己在具象绘画表现上的乏力,《街系列》进入表现的困境,为寻求到更加自由的表现,每天都进行着各种尝试。答案是通过大画面的表现,对绘画性进行再认识。同时,在作品内容上融入了生命意识的表现,开始了《生命系列》的创作。大画面加上画面新的探索,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⑤关于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支撑画家艺术表现的基础,也是画家艺术思想最为直接的表露。善于描绘自己内心体验和复杂情感的远藤彰子有着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绘画语言。远藤彰子非常重视描绘和造型的能力,认为这种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靠单纯的写生,因为写生式的造型训练主要是培养观察对象的客观性。画家应该更加主观地去观察与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独特的表现。她说:“我在创作过程中是不使用模特儿的,现在完全是动用大脑里的记忆来画,造型与姿态都是直接在画面上画。当然为了能达到这一点,每次都会认真学习。不是素描,而是哲学、心理学甚至小说等,一旦有了想法,马上就能全部运用起来,体现在画面上。如果不这样的话,是不能转换成绘画的。我的作品中很多是过去的回忆。记忆、体验等成为创作内核。创作主题一直是‘人’,这些主题在画面之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怎样才能使画面生动起来?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如何表现等等,这样一边考虑着一边构思。我的画是一种多视点的空间,如何创造出多视点的空间,以及各种表现的可能性也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

  幻想与现实相互包容构成了远藤彰子个人的绘画世界,在创作中她认为如果完全离开现实,失去了真实性的话,是不行的。但是完全是现实的东西,就会像写实绘画那样,也觉得不够。应该始终将自己当下的思考,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钟》就是画家将人类的“食”这样一件事,作为一个主题,加入自己的世界观进行创作的结果。画家的创作方式是预先设定好课题后进行创作,画面的构成、描绘对象的造型既不是写实的,但也不是完全空想。画面虽然是在大脑中构思而成的,但其中许多画面都是源自记忆与真实的体验。这种创作方式成就了远藤彰子独特的绘画语言。

  纵观远藤彰子的几个创作阶段,从《乐园系列》到《街系列》以及现在的《生命系列》,无一不是与画家的生存状态相关联的。这种体验以记忆的方式累积,以心理场景的形式呈现于画面。而在具体的创作中,是以日记的方式一个一个场面叠加。画面上呈现的是时间之流的一个横切面、一个瞬间,而在作品背后,画家的创作是一个纵向的连续的心理过程。远藤彰子绘画中个人心理场景的描绘,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日本绘画中对于个人主观性的追求。画面中所体现出的画家强烈的个人意念与情绪渗透于画家笔下无限叠加的植物的枝叶藤蔓、一个个画中游戏的孩子、迷宫一样伸展的道路和繁复的建筑之中,无一不是源自画家对于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度思考。而这种种思考又是建立在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之上,是一种向内挖掘、不断深入的过程。这种表现个人内在心理的艺术创作特征在当代日本具象画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很多当代日本具象画家的作品中都具有注重个人心理场景表现的倾向。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日本具象画家通常会把艺术表现视角投向个体生命的种种体验上,对作品内涵的挖掘多是向内的。对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表现,则是通过内心的折射与过滤之后再呈现于画面。日本很多画家在借助具象的形体来表现意念的同时,强调画家个人的主观性和独特性。个人心理场景的表现让很多画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世界,而成为日本具象绘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应该说,远藤彰子作为一个个体,其艺术表现是无法体现出日本具象绘画的全貌。但是,在她的绘画表现及艺术理念之中,反映出当代日本具象画家一些较为普遍的特点,毕竟个人的艺术创作是与其背后的整体艺术取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远藤彰子的艺术理念与作品的分析,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同样有着东方文化传统背景的日本具象画家的所思所想。对于个人心理场景的表现,远藤彰子的作品在当代日本具象画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注释:

  [1]远藤彰子(Akiko Endou):1947年出生于东京,1968年武藏野美术短期大学毕业。获奖:安井赏、昭和会展林武奖、二纪展宫本奖、二纪展文部大臣奖、女流画家协会奖等。参展:日本秀作美术展、现代日本绘画展?北京 等。1986~1987年文化厅艺术家在外研修员厅。现在,二纪美术协会理事、女流画家协会委员、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