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视点:审视中国电影的一个角度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奖综述
王宜文

在国内众多的电影评奖中,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评委或许是最年轻的:三十一位在读大学生,来自三十所高校,专业跨越文理工商,学历从大二到博士;还有十位年轻的专家评委,尽管名份上是学生评委的老师,但争执起来的“疯劲儿”一点不亚于学生。电影节的奖项固然重要,但对于每个评委来说,在评奖过程中无拘无束的大胆坦陈、酣畅淋漓的直面辩斥,感怀问题则痛心疾首、相契于心则挥斥方遒……这份无功利的真诚和热情是大学生电影节最令人留恋的,或许这正是大学生电影节的魅力所在,尽管很多学生评委并不是出自影视专业,但他们以青春激情、独立思考真诚面对中国电影,发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
关于入围影片的思考
大学生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当时正值中国电影低谷,创建宗旨:一是表达年轻的知识群体对中国电影的认知与评价,二是对国产电影传达一份来自学院和高校师生的支持。迤逦18年,中国电影终于全面复兴;而大学生电影节见证和陪伴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迎来了18岁“成人礼”。今后的大学生电影节会更加成熟稳健,但支持国产电影的青春激情一如往昔。本届最终入围的34部影片是在150余部报名影片中遴选出的。随着近年来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的“黄金机遇期”终于到来,大学生电影节得益于国产电影的繁荣,可选影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极大提升,虽然《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等少数重要影片没有参赛,但值得提及的年度影片基本都到场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国产影片的基本状况。关于大学生电影节的定位和如何遴选入围影片,一直存在争议和困惑。有观点认为,大学生电影节应更关注青年电影制作、中小成本影片,奖励和激发年轻电影人的艺术梦想,助推国产电影的原创生机。这个观点对于大学生电影节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提醒,电影节必须有特色、有立场,才会有实效和影响力,其实大学生电影节自创建伊始就倾心关注国产影片,特别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历届主要奖项都是出自该类影片。但是,作为体现高校年轻知识群体对国产电影普遍认知的大学生电影节,又不能过于专业性的自我封闭,那样将无法全面准确地传达这一群体的观赏欲求、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因而,合理和恰当地遴选入围影片,既体现出大学生电影节的支持态度,同时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对中国电影的整体评价,这将是大学生电影节长期面临的问题。值得提出的是,与国产电影评奖平行的大学生原创短片大赛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年轻作者的目的。
入围及获奖影片的分析
处女作多是历届大学生电影节的共同特色,本届更是入围处女作达9部之多,重要的有《蛋炒饭》、《我们天上见》、《海洋天堂》、《盲人电影院》等,这些影片艺术起点高、叙事风格完整;《一只狗的大学时光》是唯一直接以大学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风格粗粝拼杂,虽难以获得奖项,但影片有股率真狂放的想象力,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近似的生活体验,博得了大学生评委的青睐。《我们天上见》沉浸着女性导演温婉细腻的心灵回忆,恬淡舒缓的节奏弥漫着亲切温馨的艺术气息,当银幕上记忆的翅膀随风飞舞起来时,影片的意蕴超越了个人,抵达了观众被浸润温湿的心坎。《房不剩防》是一部关于住房的疯狂喜剧,过于夸张和外在的搞笑,尽管是时尚的,但价值观混乱和格调喧闹,终使其无法在最佳处女作中胜出。《戒烟不戒酒》同样是部疯癫吵闹的喜剧,其导演来自著名演员朱时茂,片中明星大腕云集,好的、有新意的故事是其短板。《蛋炒饭》是最佳处女作奖的优胜者,影片巧妙的通过叙述一位貌似憨傻,实则坚守内心理想的小人物在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生活轨迹,还原了一代人的记忆,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社会变迁,虽然影片对《阿甘正传》有着明显的模仿,但整体风格清新幽默、细节处理颇具巧思。本届入围影片中有两类作品引人注目:一类是关注现实的影片,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票房火爆的同时,唯市场、唯票房的倾向十分明显,真诚关注现实和民生的作品缺乏,《到阜阳六百里》、《钢的琴》、《幸存日》、《人在途》、《碧罗雪山》等影片从不同角度关注现实人生,且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不再一味追求写实逼真,而是充分发挥了电影化的叙事感染力,呈现悲喜交集的人生况味。其中,《钢的琴》是近年来难得的关注现实的风格之作,讲述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感人故事。作品通过对下岗钢铁工人创意之举的讲述和表达,展现了一种在生活荒芜绝境中不灭的生之希望。演员的演绎与富有时代感的配乐令影片意味不凡,影片极具风格化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恣意洒脱、激情洋溢的艺术形态。这部影片因其出色的探索价值,而被授予艺术探索奖。
另一类作品,如《我的少女时代》、《海洋天堂》、《盲人电影院》、《都市童话》等,真诚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群的生活境遇,呈现出温暖的人性关怀。为了鼓励中国电影这一创作态度,评委会特别增设“人文关怀奖”,《海洋天堂》成为获奖者。影片讲述一位因癌症将不久于世的父亲,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影片展示出一种难得的克制态度,没有使用过多的电影技巧来控制观众情绪,而是让观众完全凭借自己的观影感受对自我的情感判断做出选择,体现出强烈的人道关怀和社会责任。《我的少女时代》改编自张海迪自传,富有诗意地表现了十五岁残疾少女的人生理想,她付出的爱和社会给予她的爱。《盲人电影院》展示了盲人聚集的群像,影片如同片中主人公一样深入到盲人中间,平等而不是悲悯或同情地面向这些自尊的人们,发现他们其实与自己一样,嬉笑怒骂、悲喜交加。《都市童话》以寓言化风格表现了一个智障少年的两重生活,现实人生的滚滚红尘充满名利和欺诈,而他的心灵时空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出了现实的丑陋,又映出了他赤子之心的纯洁。影片葆有艺术真诚和探索精神,视听语言精妙美奂,是近年来难得一部艺术佳构。
针对国产电影中喜剧片占据相当比例的状况,本届评委会继续增设喜剧片创作奖,《人在途》、《武林外传》、《戒烟不戒酒》获得提名。自宁浩《疯狂的石头》获得成功之后,大量低层次疯癫搞笑的模仿之作风行,甚至败坏了这一“有意味”的形式,本届电影节的《一只狗的大学时光》、《房不剩防》、《武林外传》、《戒烟不戒酒》等较多影片也是搞笑喜剧之类,虽各有特点,但也难逃俗烂无聊之嫌。在参赛影片中,《人在途》作为一部中低成本影片,从人生在世的种种“”境中反映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无奈,呼唤深埋于人内心深处的简单又伟大的感情,在诙谐有趣的故事上倾注了对当下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忧虑,生活化的喜感和温暖的人情使观众不时会心微笑。尽管影片部分细节进行了艺术夸张处理,显得失真,但瑕不掩瑜,被授予了喜剧片创作奖。
最佳观赏效果奖是大学生电影节率先在内地开设的奖项,迄今仍是大学生电影节的特色奖项。随着电影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的视听效果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但这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而,近些年来,最佳观赏效果奖无一例外都成为大片的天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被提名并最终获奖便不会有什么悬念了。徐克在延续其一贯的东方式武侠风格之外,将其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通过电影镜头做出全新尝试,华美地还原了唐朝盛世的繁华图景,创造出奇幻诡异的虚无之处,气势宏大,节奏明快,武打场面创新精彩,画面浪漫优美,兼具充满时代感的发挥,华丽的特效与悬疑的剧情得到很好的融合。入围最佳观赏效果奖提名的还有《剑雨》、《歼十出击》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其中。《歼十出击》是军事题材影片的开拓之作,本片采用数字技术,在中国军事影视剧创作历史上前所未有地营造出战机飞航格斗的惊奇场面,令人耳目一新,但和平时期的军事题材叙事仍然找不到一个真正有对立面、有戏剧性的故事。《将爱情进行到底》受到很多评委喜欢,可惜这部怀旧作品已经难觅当年的青春风采。
作为本届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最佳影片的角逐落在了五部影片上,《唐山大地震》、《秋之白华》、《碧罗雪山》、《赵氏孤儿》和《线人》。《线人》,其晦暗压抑的影调、复杂的人物心理,以及准确有力的剪辑节奏,都深得评委们赞赏,但过于血腥暴力的展示又不断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力。《赵氏孤儿》是一部艺术完整、叙事细致的影片,葛优一反往常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致力于表现小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以冷静、克制的表演,将程婴这一困顿和挣扎于道德与复仇中的小人物传神地复现于银幕之上,其对于历史正剧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凭借《赵氏孤儿》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在最佳影片提名中,《观音山》也曾因其特别的叙事格调而被关注到,范冰冰的表演将女主人公在青春成长中的迷茫与不羁出色地展现出来,因她在表演上锐意突破,被授予了最佳女演员奖。
提到年度影片,《唐山大地震》显然是最应被提及的。影片以1976年唐山地震为故事背景,对一个普通家庭32年的生活与情感进行了细致的展现。《唐山大地震》再次延续了冯小刚式的神奇,近期还没有哪部影片如此牵动人心,冯小刚再次找到了植根民族文化内里的讲故事方式——伦理叙事。但影片将伦理主题架构在人物心理上,赋予这一叙事模式以当代性。《唐山大地震》或许只是冯小刚导演的一次尝试,对他并不具有风格意义上的价值,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有意义的。影片通过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与心理冲突,演绎了民族痛苦的记忆。影片中尽管充满痛苦的煎熬,但灾难激发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忠诚、善良、理解、宽容和坚韧等美好品质,灾难让人类更理解和相信生命,这是作为主流电影应该做到的。因而,《唐山大地震》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情感的、伦理的、心理的中国主流电影,获得最佳影片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这样一部民族灾难片中,露骨的贴片广告令人如在喉,这也是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遗憾之处。
《碧罗雪山》获得评委一致的高度赞扬,影片以类似纪录片的写实手法,展示出民族地区的人们在传统习俗与现实境况之间的复杂心理与情感,平实的电影语言、非职业演员的真切表演以及厚重的现实意义使影片别具一格,被授予了评委会大奖。
《秋之白华》是一部表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瞿秋白等革命党人的生活与爱情的影片,霍建起导演在影片中以散文诗式的叙事风格,重现了瞿秋白与杨之华深沉而唯美的爱情故事,并赋予其以厚重的历史感,精致唯美的镜头语言深度刻画出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与情感。霍建起因此被授予最佳导演奖。
本届电影节可以提及的影片,还有纪录片《海上传奇》、民族题材影片《永生羊》、《西藏往事》、现实题材作品《到阜阳六百里》、青春片《玩酷青春》等。
责任编辑:唐宏峰
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