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内地交响乐团回眸
卞祖善

内地职业交响乐团究竟有多少?
内地职业交响乐团究竟有多少?有人认为,“如今国内职业交响乐团已发展到44家”(见2010年第2期《交响世界》)。实际上,非也!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共有17支职业交响乐团,即: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四川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浙江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和最近组建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西部老资格的陕西省乐团(现为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交响乐团)和昆明交响乐团(现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隶属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近年来在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失去了独立法人的资格,何时能回到职业交响乐团的队伍中来,目前尚难预料。此外,还有一些“挂牌”的交响乐团和各地(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歌舞院团的交响乐团,均不属于职业交响乐团。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于2010年4月6日—25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比起2008年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有37支乐团参演,听众多达20余万人(次)来说,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是一个“小年”——只组织了11支乐团聚首北京。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4支北京的乐团和厦门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西藏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以及香港小交响乐团。从参演乐团的数量来说虽是“小年”,但从各团参演的曲目构成来看,均符合交响乐会的艺术标准。而新团、新人、新曲成为本届交响乐之春的亮点。西藏爱乐乐团成立于2002年,乐团98%以上为藏族乐师。由藏族指挥家边巴指挥的西藏爱乐乐团首次在首都演出意义非凡。由边巴作曲的管弦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第三乐章)运用了藏族传统乐器(如扎年琴、铜钦、哔旺琴、达玛鼓等)与西方交响乐形式相融合,来表现藏族热情、勤劳、淳朴的民族性格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边巴成功地指挥了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界》交响曲,不仅体现了西藏现代文明的新面貌,同时谱写了西藏交响乐表演艺术史的新篇章,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深圳交响乐团委约王宁创作的《交响山歌·客家新韵》,杭州爱乐委约周天创作的《中国大运河》交响组曲(选段),香港小交响乐团委约陈庆恩创作的《凤舞九天——为笙及乐队而作》等最新创作,为乐团积累本土化的交响乐曲目所做的努力,值得称道。
杭州爱乐和贵阳交响乐团作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的两支新军,首次在国家大剧院登台亮相,其演奏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所显示的高起点、高水平令首都听众刮目相看。
由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在我国首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降B小调第13交响曲》,为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对孪生姐妹
2009年7月,先后宣告成立的杭州爱乐乐团与浙江交响乐团是一对孪生姐妹,开内地省会城市拥有两个职业交响乐团之先河。2010年3月9日,浙江交响乐团亮相北京音乐厅。指挥家张国勇应急救场,演出了一场中西合璧式的交响音乐会。上半场的曲目为《龙腾虎跃》(李民雄曲),《西湖寻梦· 水月· 鱼乐》(钱兆熹曲),《双星鉴》(王天明曲),笛子与乐队《三五七》(赵松庭改编)以及第一交响乐《西湖》第二乐章《春》(陈牧声曲),彰显了两代浙江作曲家经过不懈努力,积累了一些原创的品牌曲目。下半场演出了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巨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评为“国内乐团演绎风格最地道的马勒”(见2010年3月17日《音乐周报》)。表明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在成为职业交响乐团之后呈现了令人鼓舞的、质的飞跃,这是该团演出史上一场里程碑式的演出。毋庸置疑,这一成果也渗透了该团艺术总监汤沐海的心血。
2010年5月26日,浙江交响乐团再接再厉,由指挥家张列执棒,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奉献了一台“民乐名家风云会”,分别由广东音乐高胡演奏家黄丹红、扬琴演奏家黄河、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和笛子演奏家蒋国基领衔主奏。其中由蒋国基独奏、钱兆熹作曲的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交响乐队版)最引人瞩目。骨笛出土于浙江余姚,乐曲生动地表现了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神秘的原始森林、百鸟朝阳和狩猎乐舞的情景。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著文盛赞蒋国基的演奏,“真可称为笛界演奏艺术之楷模”。同时介绍了《原始狩猎图》的创作经历及其意义,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这部具有特色的作品,作为“浙交”品牌曲目的艺术地位。上述两台音乐会展现了浙江交响乐团两条腿走路,既能演绎西方经典交响乐,亦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杭州爱乐乐团高起点、高效率、高投入的“三高效应”为国内今后创建、管理乐团提供了参考。高起点:最初聘任的76名乐师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近三分之一为“海归”音乐家;三分之一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和不少国际比赛的奖项;其余三分之一拥有在国内外乐团的实践经验。高效率:从2009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集中进行高强度的乐队训练之后,为举办高难度高水平的首场交响音乐会(主要曲目为贝多芬第九)提供了保证。高投入:杭州市领导将杭州大剧院划归杭州爱乐管理,实现厅团合一、一体化发展的整合思路。每年支付乐团的财政拨款为3000万元。
2009年7月20日,乐团首演音乐会获得成功,在全国音乐界引起了轰动,业内同仁为此欢欣鼓舞。杭州爱乐乐团和浙江交响乐团的成立,改变了我国交响乐表演艺术事业先前的京—沪—穗鼎立发展的格局,从而形成了京—津—沪—浙—粤(广州、深圳)贯穿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响乐大动脉,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全面发展的引擎,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培养听众,杭州爱乐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如音乐季以外的系列普及音乐会(“一元钱听交响乐”);每月举办的“艺术家开放辅导日”,安排乐团的声部首席、副首席在内的优秀演奏员,在杭州大剧院为器乐学习者提供无偿、开放、手把手的辅导。2010年1月28日,杭州爱乐联合杭州网,向全球直播了杭州爱乐的首次网络音乐会,此乃国内之首创,开我国网络音乐厅(数字音乐厅)演播交响乐之先河。
以杭州爱乐乐团团长、杭州大剧院管理中心主任邓京山和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杨洋为首的杭州爱乐的行政、艺术领导集体,本着以职业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原则,为艺术家们在杭州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把杭州爱乐建成一个国际化、高水平的乐团提供了保障。
“庆世博交响月”
2010上海世博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前来献艺。费城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英国广播交响乐团(BBC)、意大利斯卡拉爱乐乐团、列支敦士交响乐团、瑞典广播交响乐团、欧盟青年交响乐团、日本大阪世纪乐团、科隆歌剧院居尔泽尼希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和中国的上海爱乐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台湾交响乐团以及台湾长荣交响乐团等乐团踊跃参演。2010年5月1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德国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在诺灵顿爵士的指挥下,为“庆世博交响月”拉开了帷幕。当天连续15个小时的“交响日”活动,在世界交响乐演出史上亦属罕见。上海这座中国交响乐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其得天独厚的艺术欣赏条件与氛围,有望培养出中国最有艺术修养、最为挑剔的交响乐听众群。
中国爱乐乐团成立10周年
2000年5月25日,中国爱乐乐团宣告成立。中国爱乐以“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作为乐团发展的奋斗目标,历经1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在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的带领下,2005年2月18日至4月2日,中国爱乐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世界巡演,访问了北美和欧洲。共举行了22场音乐会,听众约41000人(次)。同年3月29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中国已经成为古典音乐被肯定的一支生力军。”“中国爱乐乐团的成功预示了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全面复兴。”并称赞中国爱乐“拥有世界水平的整体性音乐素养。”2008年5月8日,中国爱乐访问梵蒂冈为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被国际媒体称为“音乐外交”之旅。2009年,中国爱乐被“全球古典音乐第一刊”的英国杂志《留声机》评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之一。
十年来,中国爱乐成功地推出了9个音乐季。截止2010年底,共演出了约600场,听众约80万人(次)。中国爱乐在“向全世界的听众介绍中国的优秀作品”和“向中国听众展示全世界的优秀音乐文献的”艺术宗旨引导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中国爱乐的成立,极大地激活了中国交响乐表演艺术的竞争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交响乐团职业化的进程。从历史的眼光来考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等乐团,此后在不同程度上都因此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国交响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格局,展现在新的高度上,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态势——掀起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交响乐团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欣欣向荣的局面;并对我国西部地区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成立的青岛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和浙江交响乐团等乐团,都从中受到了鼓舞和启示。
目前,中国爱乐的发展正处在瓶颈阶段:缺乏充足的财政投入,至今未能拥有“厅团合一”的设施——即乐团拥有自己的音乐厅、排练厅和办公楼。上述局面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根本的改观,其发展的势头必将因此而受到制约,这是不言而喻的。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
2010年1月至3月,国家大剧院以国际竞聘方式,从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招募了62名演奏家,成立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其成员平均年龄为27岁。该团于4月15日首次为歌剧《西施》担当现场演奏。5月13日至17日,又为大剧院版歌剧《卡门》倾情献艺。5月29日举办了首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我国内地首家公司化的乐团,其全称为“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玉良,艺术总监陈佐湟,总经理韩小明,乐团首席杨晓宇。乐团每年演出约80场,其中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名义,承担歌剧演出任务(约占60%);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名义,自主举办音乐会(约占40%)。
首场音乐会在陈佐湟的指挥下,演出了阿伦·科普兰的《平凡人的号角》,理查·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小夜曲》,本杰明·布里顿的《简易交响曲》,亨德尔的《烟火》组曲和贝多芬的《C大调三重协奏曲》。展现了这个年轻乐团在演奏技巧、声部配合与风格表现方面的优势。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艺术总监为乐团发展确定的学术化路线,将会对该团的演奏品质提供保障。
“国交”首次亮相世界交响乐团音乐节
2010年6月2日至11日,世界交响乐团音乐节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届音乐节主题为“东方”,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等近10支东方国家的乐团应邀参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应邀于6月5日晚,在莫斯科苏维埃宫圆柱大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由“国交”首席指挥普拉松执棒,演出了关峡的《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和圣—桑斯的《第三交响曲》。首次走出国门的《大地安魂曲》,受到了听众的热烈赞赏,并被音乐节组委会正式列入音乐节的保留曲目。“国交”此行表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和我国的交响乐新作,均获得了国际乐坛的高度认可。
应韩国国际音乐节之邀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于2010年11月8日赴首尔,参加该音乐节的演出。由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执棒的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征服了韩国听众和韩国音乐界,在音乐会现场甚至打出了“14亿中国人的骄傲”的横幅。
2010年7月25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推出音乐厅版歌剧: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由指挥奇才李心草执棒、导演并兼翻译剧词。演出受到首都的作曲家金湘、叶小纲,指挥家俞峰和歌唱家金曼等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称赞本次“演出质量非常高”,“在艺术水平上真正和世界歌剧艺术接轨了”,“‘国交’也成为了一支‘多功能’的乐队”。而“国交”全体音乐家在演出后都非常有成就感,足以表明“国交”的整体艺术素养已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国交”首席、全国政协委员刘云志,经过两年酝酿,在2010年春向“两会”递交提案——关于如何帮扶偏远地区交响乐发展。此项帮扶活动于2010年3月得以启动。“国交”面向西部地区、东北三省、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实施帮扶地方交响乐团的计划。迄今为止,已有青海、四川、兰州、昆明和大庆等地方乐团的乐师参与了这项活动。“国交”在“对口支援,技术传输”方面,为全国树立了榜样,使地方乐团受益匪浅。
“海峡爱乐乐团”
继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2 0 0 9年首次筹办的“海峡和平交响乐团”在两岸巡演获得成功之后,2010年7月26日至8月2日,由大陆和台湾92名乐师组成的“海峡爱乐乐团”在北京、成都、深圳、台北和台中巡演。其中大陆59名乐师,来自内地的10个乐团和3所音乐学院;33名乐师来自台湾爱乐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和台湾交响乐团,首席由张乐和薛志璋轮流担任。由台湾指挥家简文彬执棒,演出了台湾作曲家刘学轩的《三峡祖师庙的石狮》,郭文景的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独奏:李飚),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独唱:迪里拜尔)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两次巡演的成功,使人们期待该团进入常态的组织运营方式,使“海峡爱乐乐团”继“世界和平交响乐团”、“西东合集乐团”之后,成为世界第三支以音乐推动和平主张的交响乐团。
音乐季巡礼
在2006年第二届全国指挥比赛中,崭露头角的青年指挥家林大叶,走马上任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于2010年9月11日执棒“广交”2010—2011年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主要曲目为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音乐季将推出马勒的第一、第五、第六和第十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叶小纲的《大地之歌》等中外名曲。深圳交响乐团2010年秋冬音乐季自9月17日开幕,至2011年1月7日闭幕。音乐季的曲目包括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西贝柳斯的第二交响曲、汉森的第二交响曲(浪漫)、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世界名曲。乐团音乐总监为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上列曲目表明:“广交”和“深交”的整体演奏水平,已提升到可与国家交响乐团分庭抗礼的高度。
青岛交响乐团2010—2011音乐季中的重头戏,均由该团艺术指导朱晖执棒,如德彪西的交响组曲《春天》、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一交响曲、卡尔·尼尔森的第四交响曲和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乐队协奏曲》等高难度的经典名曲,是内地大多数地方省市乐团目前难以问津的。青岛交响乐团自2005年4月重新组建以来,成就斐然,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已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名片。
高起点与“零”突破
2010年8月29日,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了“湖北交响乐团挂牌音乐会”。该团现拥有104名乐师。早在2010年6月5日,乐团邀请法国指挥家马克·图曼为“中法文化之春”音乐会执棒,演出了一台高起点的法国经典交响乐作品:《罗马狂欢节》序曲、《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和《幻想交响曲》,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湖北交响乐团的崛起,打破了武汉交响乐表演艺术颇为沉闷的局面。省、市乐团之间的竞争,不仅将推动湖北交响乐的发展,对整个中南地区的交响乐事业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2010年8月13日,青海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笔者的指挥下,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汉斯·胡贝尔的《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独奏:布克曼)和弗朗克的《D小调交响曲》获得成功。这是一台标准的交响音乐会,成为该团演出史上“零”的突破。交响乐的成功上演,得益于此前该团10名乐师赴京参加“国交”的帮扶活动,在普拉松的指挥下,与“国交”的音乐家们切磋交流,经受了一场交响乐的洗礼。
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2010安徽省新年音乐会推出姚盛昌的新作《黄山·黄梅》。2010年4月15日,由邵恩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徐振民交响作品音乐会”——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作曲家“龙声华韵”系列专场音乐会之一。音乐会演出了音诗《枫桥夜泊》,琵琶与管弦乐《琵琶行》,小提琴协奏曲《音诗》,幻想序曲《雪里梅园》,音诗《金陵怀古》和管弦乐《南京安魂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枫桥夜泊》和小提琴协奏曲《音诗》被誉为“抒情交响大师”之杰作。2010年5月13日,敖昌群的《生命》交响乐在北京演出获得成功,颇受业内人士好评。2010年6月12日,浙江交响乐团举办了刘作品音乐会《思入云水间》,由指挥家张艺执棒,演出了二胡与乐队《穆桂英挂帅》,竹笛、古筝与弦乐队《咏竹》,琵琶与乐队《台湾民谣抒情组曲》和合唱交响《山河回响》。2010年6月18日,韩兰魁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绿色的呼唤》,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由指挥家阎惠昌执棒,演出了《两乐章交响曲》,《音画——梦浴清华》(选自舞剧《梦回大唐》),音诗《丝路断想》和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获得了圆满成功。2010年7月11日,黄安伦作品音乐会在郑州举行,演出了作曲家的《F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三交响乐》和《天恩眷咏中华名》。大提琴协奏曲的抒情性、可听性和民族性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有望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2010年7月12日,汤沐海率河南交响乐团赴石家庄,举行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鲍元恺的《炎黄风情》选段,钢琴协奏曲《黄河》,周虹的二胡协奏曲《太行随想》(世界首演,二胡独奏:郭民)和谭盾的《死与火》。2010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出了郭文景的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等七部入选作品。王西麟应瑞士《文化风景线》第十届国际艺术节委约的《钢琴协奏曲》,由巴塞尔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Francesc Prat先生指挥,陈萨独奏,首演于2010年11月6日,钢琴协奏曲和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在瑞士引起了轰动。2010年12月3日,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王西麟的《太谷秧歌交响曲》世界首演。
首届闽台音乐周
2010年11月7日,首届闽台音乐周在福州举行,活动包括4场音乐会:两岸管弦乐作品,台湾室内乐,京、沪、闽室内乐及闽台歌曲演唱专场音乐会和连续三天的“海峡两岸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开幕式音乐会由笔者指挥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出了台湾作曲家马水龙、李子声和内地作曲家郭祖荣、杨立青、章绍同、吴少雄和刘的交响乐作品,进一步推动了海峡两岸的音乐文化交流。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成立于1985年,近年来其规模与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2010年10月2日在福州大剧院,由吕嘉大师指挥,乐团为歌剧《茶花女》担纲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0月,乐团应杭州西湖国际音乐节的邀请,于21、22日在杭州剧院与韩国大邱市立歌剧团合作演出歌剧《茶花女》,获得了听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作为省会乐团跨省演出歌剧颇为罕见。福建交响乐团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无疑取决于该团职业化的进程,而地处海峡两岸的福州,太需要建立一支职业交响乐团了!
户外音乐节一瞥
2010年,内地大江南北的户外音乐节出现井喷现象。哈尔滨森林音乐节,伊春森林音乐节,济南森林音乐节,贵阳盘龙山森林音乐会,北京海淀公园的摩登天空音乐节,郑州和平天空·大河音乐节,镇江迷笛音乐节,苏州活力岛音乐节,杭州西湖热波音乐节,浙江海宁“潮”音乐节,成都热波音乐节,厦门“山海交响”露天音乐会以及台湾爱乐乐团举办的“宅生活的现场版音乐会”等,不胜枚举。2010年8月,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夏季音乐节,在上海音乐学院旁的汾阳路上搭建了帐篷,此举被乐评人讥讽为“有些羞涩和保守”。但上海交响乐团提供的高品位、高水平的演奏,未有能出其右者。2010年8月16日,北京交响乐团由谭利华执棒,在海拔4300米的青海格尔木的昆仑山下,举行郭文景的《圣殿般的雪山》世界首演,并以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为这场在世界最高海拔演奏的交响音乐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10年10月1日至3日,北京首届“逍遥音乐之旅”户外古典音乐节,在北京通州运河广场连演三场:一、歌剧咏叹之夜,二、协奏曲之夜,三、奥斯卡电影音乐之夜。主办方邀请了戴玉强、吕思清、孙颖迪、黄英等名家加盟,与上述不少非古典音乐节相比,本次“逍遥音乐之旅”古典音乐节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主办方从中汲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如能坚持举办,有望越办越好。
户外音乐会的兴起,表明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多元化发展的势头日益高涨。然而要形成品牌规模,尤其是古典音乐走出户外要在国内外赢得声誉,尚需不断地开拓创新。
呼吁为交响乐事业立法
2010年3月22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交响乐峰会,“把脉”乐团发展顽疾,认为中国交响乐“缺钱缺市场更缺‘整体’观念”,感叹内地乐团“大多‘活’得很累”,日子不好过。岂料日本交响乐团联盟事务局局长加纳民夫在会上发表题为“日本职业乐团的经济环境”报告,让国人在羡慕之余多少有些尴尬。加纳民夫说:日本广播交响乐团(N H K Symphony Orchestra),每年演出110-125场,是日本拥有最高的年度预算和最稳定的财政拨款的乐团,其年度预算为30多亿日元(约折合人民币2亿1千8百万元),其中46%来自广播公司的拨款,42%来自票房收入,其余来自私人赞助。日本政府(国家)并没有给乐团一分钱,可见NHK每年的预算来自:拨款、创收和赞助。根据国际交响乐与歌剧音乐家联合会最近公布的一份资料,美国乐团年薪排名第十位的明尼苏达交响乐团乐师的平均年薪为101634美元(约合人民币67万元),平均月薪约为56000元人民币。
目前,在我国内地定为事业单位的交响乐团,由政府(国家)提供财政投入。2010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136场,收入近3千万元,创历史最高。但其全年运转资金共需约6千万元,政府拨款约为3千万元,而实际用于乐团艺术生产的资金仅为1千万元左右,大体上只够支付乐团业务人员的工资。乐团演奏员平均年薪11万元左右,在全国职业交响乐团中排第九位。由于内地目前的税收和赞助政策,乐团很难向社会筹集资金,故只能依靠政府拨款。据悉,内地乐团财政拨款最高的是上海交响乐团(4000万),其次是杭州爱乐乐团(3000万),一度领先的深圳交响乐团现为1994万,而北京交响乐团的政府拨款仅为700万,维持“北交”正常运转至少需要2400万。中国爱乐乐团原本月薪最高,现在是中下水平,也经历了连工资都发不了的窘境。深圳交响乐团首席的月薪为3万元,杭州爱乐中提琴首席月薪为2.6万元,新近组建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试用月工资)为2.2万元,此外每月演出费收入为3000-4000元。如果与排名第一的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平均年薪(136500美元)相比,“国交”乐师的收入仅为其12%。然而我国西部乐团乐师的年薪按最高的收入计算仅为21600元人民币(约合3300美元)。故西部地区大多数的乐团目前存在三大难题:1、从业人员待遇低,2、缺乏后备人才,3、缺乏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如修建音乐厅、更新乐器等等)。 正如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所言:“在国际上我们的待遇、经费缺乏竞争力;在国内,和上海、广州、深圳比,也没有竞争力。希望国家能给予优秀人才特殊财政支持政策,保障剧院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面对引进高端人才和更新乐器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呼吁“政府加大对乐团的投入是当务之急”。
“如果完全靠市场来配置文化资源,就不可能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向社会效益好的文化项目集中与流动。使得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业超常规发展而使导向性、公益性和积累型的文化发展受到影响”(引自谢彬如《“文化”的误读》一文,原载2010年6月《红旗文稿》)。因此,在加大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需建立项目常态拨款机制,并加大政府对直属院团演出季的采购力度,而不是仅限于政府指定的演出场次。建议国家文化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协同国家财政部对内地国家级、省市级作为事业单位的交响乐团保障充足、稳定、长期的财政投入,并争取通过“两会”提案,呼吁人大为我国交响乐艺术事业立法。
中国西部交响乐周
2010年12月17日至29日,由文化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重庆成功举办,盛况空前。由四川爱乐乐团、重庆交响乐团、甘肃省歌剧院交响乐团、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西藏爱乐乐团、青海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宁夏回族自治区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和重庆青年交响乐团(共12支乐团)参演,演出了中外交响乐名作,听众达24000人(次)。曲目丰富多彩,地域、民族特色鲜明。开幕式音乐会首演了委约郭文景创作的交响组曲《故乡风情画》,赢得了广大听众和专家们的一致赞赏。此外,还举办了中国西部交响乐发展论坛,成立了中国西部交响乐团阵线,通过了《中国西部交响乐团阵线章程》,发表了《重庆宣言》,成功构建起西部交响乐团交流合作的平台。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2010中国西部交响乐团蓝皮书》。音乐周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已正式向组委会提出了举办下届活动的申请。西部广大交响乐从业人员期待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为西部交响乐团的交流与合作,为繁荣中国交响乐创作,为提高我国交响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贾舒颖
卞祖善:国家一级指挥、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