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音乐人才与社会影响
音乐系主修学生共有95人毕业,副修生很多,无论主修副修,他们中间的很多毕业生在海内外的音乐教学、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将从这几个方向中选取几位主要代表人物加以介绍:李抱忱:1926年被保送进入燕京大学,在校主修教育,副修音乐。在范天祥的合唱课当中接触了许多合唱曲,这对他日后的大合唱事业影响很深。他曾经说过:“音乐是我第一爱好,而合唱是我第一爱好中的第一爱好。”他的毕业论文是《中学音乐欣赏教材》。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学生的爱国情绪,1934年李抱忱带领他所执教的育英中学合唱团到南京、上海、杭州各地巡演,为抗日将士募捐。1935年他策划了一个六百人的大合唱,在故宫太和殿前演唱亨德尔的《弥赛亚》,并特别邀请他的老师范天祥博士担任指挥,1939年他翻译出版了英文并附钢琴伴奏谱的《中国抗战歌曲集》(CHINA’S PATRIOTSSING)。他对中国早期合唱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935年和1944年李抱忱两度赴美深造,分别在奥伯林音乐学院(Oberlin Conservatoryof Music)获音乐教育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教育博士学位,曾执教于美国耶鲁、爱荷华等大学,后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合唱指挥家和语音学家。
容慕韫(女):1932年入学的钢琴主修生,出于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在1937年赴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儿童音乐教育、教学法和教材选择等课程,先后在香港、湖南、广东等地学校任教,编著了各种儿童音乐教材、也教授了很多钢琴学生,为基础音乐教学做出了贡献。
杨荫浏:1932年读书时任哈佛燕京(两校为姊妹校)学社的中国音乐研究员,并擅长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毕业后在燕大音乐系开设《中国音乐通史》课程,1937年在《燕京学报》发表论文《平均律解算》。1948年以前他是国内各大学中唯一讲授中国音乐史的专家,建国后历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学术著作颇丰,代表作《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纲》等,是中国权威的音乐史专家。
许勇三:1933年入学,主修作曲,读书时就对音乐的民族化进行了探索,在《燕京学报》上发表论文《南北昆唱腔的风格特征》,是第一位获得“金钥匙”(燕大奖励全优学生的一种制度)的音乐系毕业生,1938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0年回国在母校任教,1946年至1952年担任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音乐系主任。许先生有很明确的办系思想,除延续燕大音乐系以往的优良教学传统之外,还非常注重对学生们进行中华民族音乐教学的熏陶,频繁地聘请很多当时在国内有影响的音乐名家来音乐系举办音乐会或做短期讲座,如琵琶演奏家杨大钧、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和从解放区来的著名作曲家马可等等。1952年音乐系并入当时在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迁入北京时,许先生留教天津音乐学院,一直担任作曲系主任,在教授了许多学生的同时也进行自己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出版有《作品分析》等教材。
刘金定(女):1934年入学,是斯塔尔(Stahl)教授的钢琴学生,毕业时获得了“金钥匙”奖,后在天津教授钢琴,同时积极活跃于音乐领域之内。她弹奏了大量的器乐、声乐伴奏;与小提琴家方道尧、演唱家沈湘、朗毓秀、茅爱立、张权等都有过合作,还与张肖虎指挥的天津工商学院管弦乐队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业余时间培训了大量的钢琴学生。这些学生在考入燕大之前就举办过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刘培荫(毕业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钢琴)、朱起芸(毕业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教视唱练耳)、刘畅标、资中筠(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等职)。刘金定也是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和长影乐团著名钢琴家袁孝先的启蒙教师,为华北一代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肖虎:1936年已经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留校任助教,由于热爱音乐,又考入燕大音乐系,毕业后曾在天津耀华中学教音乐课,分别编写了中小学音乐教材,以抵制日伪歌曲。他编写出版的《乐学基础》一书涵盖了乐理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合唱指挥等内容,广为当时音乐初学者所喜爱。1938年以后,他先后组建了天津工商学院等三个管弦乐队,排演了大量的欧洲交响乐作品,还创作了歌剧《木兰从军》、《松梅风雨》(首演由刚考入燕大音乐系的全如玢任女主角)、交响诗《苏武牧羊》等等,并排练公演了这些作品。后担任清华音乐教室导师,成立了清华管弦乐队、合唱队,解放后创作了舞剧《宝莲灯》等。1948年被母校聘为兼职教授。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等职。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入学的声乐主修生茅爱立,先后师从施美士夫人和范天祥夫人学习了3年半的声乐课,为她日后的演唱与教学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41年日军占领了燕京校园,学生们被迫停课,茅爱立转学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同时向上海音专声乐教授继续学习声乐,后因拒绝上海音专校长让她和沈湘为汪精卫的伪南京政府演唱而离开上海。1945年抗战胜利,茅爱立一年内先后在津、京、沪、蓉各地举办了独唱音乐会,燕京大学考虑到她已修满学分,正式给她颁发了毕业证书。1947年她开始了国外的留学生涯,在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朱丽亚音乐学院,以及在奥地利继续深造。对歌剧演唱、德国艺术歌曲、巴赫的清唱剧的学习使她具备了更加深厚的艺术演唱功力,她多年在美国、香港等地进行舞台演出,获得盛赞,并执教于纽约市立大学,近些年多次回到国内的音乐学院进行演唱、讲学。
1949年毕业的全如玢和1951年毕业的娄彰后,于1955年支援东北建设,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两人为八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其代表作有:《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自有后来人》、《排球之花》、《黄河飞渡》、《烽火列车》、《保密局枪声》、《赫哲人的婚礼》、《少帅传奇》等。娄彰后作曲的《黄河飞渡》音乐,采用了西北民歌“花儿”为基调,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技法把管弦乐队、合唱以及花儿领唱结合在一起,备受业内称赞。60年代表长影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文代会,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长影厂每部电影之前的厂标音乐亦是他的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几秒,但浓缩的和声与配器效果使同行钦佩不已。全如玢作曲的《女跳水队员》也备受远动员的喜爱,影片主题歌曲《青少年运动员之歌》是当时中小学生传唱一时的佳作,后被北京的跳水队员当作他们的队歌。他们夫妇二人为早期的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5年文化部“纪念电影传入中国100年”纪念大会上,全如玢被授予电影音乐创作特别奖。
杨儒怀: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终身特聘教授。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西洋语言文学系,又考入燕大,1952年毕业。他非常喜爱音乐,在读期间选修了大量音乐系的课程,包括宗教学院的宗教音乐课程,这些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的长篇著作《20世纪音乐创作》是经过多年对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曲式理论体系而成书的;60余万字的专著《音乐的分析与创作》荣获中国音协第六届“金钟奖”终身成就奖与理论评论奖一等奖。他的理论在我国当今音乐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育了许多音乐人才,当今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众多中国作曲家都曾受教于杨先生。现年80多岁的杨先生依然奋斗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
刘畅标:1952年毕业于燕大音乐系,1958年调至西安音乐学院,任钢琴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培养了很多学生,其中一些学生在全国的钢琴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刘教授还创作了一些钢琴作品,如钢琴组曲《人世间》等,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了《钢琴教学中的浪漫主义风格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高师“珠江杯”历届比赛、“金钟杯”、“斯坦威”等多项比赛中担任评委,为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9年举办的“春华秋实——刘畅标教授80华诞师生音乐会”成为西安音乐学院建校60年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
四、燕大音乐教育的理念与启示
燕京大学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不仅仅是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后来成为我国音乐界的栋梁之才,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跨专业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著名歌唱家沈湘、李维勃原来都出自西语系,著名演员孙道临毕业于哲学系,经济系毕业的黄华后来任中国外交部长,社会系学生边宝骏曾担任首钢党委书记、北京市轻工业局局长。雷洁琼、费孝通、吴阶平、冰心以及2001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昆先生都来自燕京大学。据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后燕大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台湾中央院院士者有50几位之多,各届的毕业生对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铭记于心,踏踏实实服务于各个不同的领域之内。从音乐系的这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们对燕京大学的教学有了一些认识。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与燕大的治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直接相连的,其特点以及对我国高等音乐教学的启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倡厚重、宽泛的知识基础
高楼大厦的建造一定是要有与其相应的地基,尽管看到的只是地平面以上的建筑,但我们都没有忽视对其基础部分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也是遵循这一科学的发展规律的。燕京大学在教学的内容上比较注重知识的广博性,这应该是其教学成功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个特点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入学选拔的方式上。不分文理,考试科目包括中学所有文科、理科中的重要科目,这就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了一个全面的要求。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智力考试卷,题量很大,有几百道之多,要求在一定时间之内答完,题目难度不深,只需要学生有简短的答案。选择题的比重最大,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远远超出中学课本。从中我们看出他们更希望选择到不死板读教科书的学生。只有具备了宽泛的知识基础,才可以为学生们毕业后在各方面良好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其次体现在入学后的课程设置要求上。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入学第一年必须在文理法三个学院各选一门课程,全院之间的共同课(如国文、英文)统一按程度来分班教学,并且不会因为你是理科专业而放松对文科课程的要求,反之亦然。没有了专业的局限,有助学科间的交叉影响,拓宽知识面。燕京大学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使学生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所需的不确定性,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生发展的机会亦不是固定不变的,合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应对事物变化的基本能力。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可见作为我们现在的高等音乐教育也不应该过多地降低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入学要求,特殊专业有其特殊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该使其知识结构产生缺失,能够成为艺术家的人,一定是具备了很好的学识构架,而能够成为教育家的人也同样要具备过硬的技能技巧,艺术家与艺术专业教师不是对立的,它应该是艺术领域里大家共同追求的一个最高目标。不论是将来作为教师还是艺术家,广博的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所有患者均于入室后常规面罩吸氧 (2 L/min),于手术操作开始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生产批号:,规格1 mL:5 mg)5 mg,并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脉注射丙泊酚(生产批号:H20030115,规格 20 mL:0.2 g)2 mg/kg。患者入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 4~6 mg/(kg·h),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 手术仪器采用德国 Wolf宫腔镜电切系统术,术中注入5%葡萄糖溶液膨宫,膨宫压力为80 mmHg,进液速度为200 mL/min。
2、尊重不同文化的发展
美国教会在华办学的初衷是为了推行基督教教义,司徒雷登校长到任以后,从根本上对此进行了调整,首先主动申请,并获北洋政府和南京教育部批准,成为私立教会大学,明确接受中国教育部的一切规定,同时多次写信直至亲自回美国说服教会,终于征得了办学的自主权,推行以学术为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指导思想,不强制推行西洋文化。所以燕大的学生们都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而是处处体现出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音乐系的学生们非常注重音乐民族化的发展,许多人走在了民族化的前沿,对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创作形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比如杨荫浏在中国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和多部著作,张肖虎的音乐创作《苏武牧羊》交响诗、舞剧《宝莲灯》、赵行道(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退休前曾任作曲系主任)在读期间的钢琴独奏曲《纺织歌》,以及娄彰后在影片《黄河飞渡》中的音乐创作等等。从中可以体会到燕大贯穿在教育中尊重中华文化发展的理念。
3、发挥学生的潜质
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学生,对于人生的发展和自己的兴趣所在还不是很确定,在大学的前两年内燕大的学生可以随时转专业,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杨儒怀是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又来选读音乐系的课程,全如玢由辅仁大学心理系转来,刘畅标入学时是燕大医学预备科(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前3年在燕京修课,后5年在协和医学院学习,毕业文凭是医学博士)的学生,娄彰后是新闻系转系而来主修音乐,他们都是选修了音乐系的课程,逐步发现了自己所热爱的专业,而干脆转到音乐系的。应该说只有从心底产生对专业的热爱才能学得更好,只有置身于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才可以心甘情愿地为此奋斗一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质。在我们目前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也有一些学校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可是往往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使之成为合理、可行的课程管理机制,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深入、反复的研究。
4、扎实、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燕大音乐系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必修课,每个音乐系的学生都要学习,这使得他们的专业基本知识非常扎实,无论是和声还是配器,无论是复调还是钢琴,都要认真去学。同时这也得益于当时学习音乐的学生很少,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经过精致的教学培训,才使得燕大音乐系的毕业生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没有障碍地扩展和深入进行音乐领域里的许多工作。比如娄彰后在音乐系读书时主修声乐,工作两年后改为音乐创作,这些对于他来说并没有构成多大困难。主修作曲专业的杨儒怀任教后开设了《十二音体系技法研究》、《作品分析体系研究》等课程,并提出了“边缘曲式学”的理论,这些都是他毕业后对音乐进行深入学习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依靠自己深厚的外语功底,随时了解国际上音乐创作技法的发展,始终走在学科前沿。音乐教学有其特殊的教育规律,一些课程需要多人一起上,比如合唱、管弦乐队或音乐欣赏、音乐史等,也有很多的课程需要教师一对一的教学,像器乐和声乐等,即使是多人的乐理课、和声课、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不宜超过30人。尤其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更是如此,这个基础的厚度与广度制约着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5、顶级的教师队伍
另外,采用大量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兼职教授,使教师队伍更具有专业性,灵活性和前沿性,被聘教师获得教授荣誉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师资质量拥有了有效地保障。当然,一个好的教学队伍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知识的构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社会大环境的和谐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是相互关联的,随着我们社会的高度文明,教育体系也在随之调整,如何继承与发展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6、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对教师充分尊重,在教学方面体现了“教授治校”的原则,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约在5:1,系主任虽然是管理人员,但同时也一定是本专业的专家,还要教授各系主要课程,在学生们调换专业、制定教学内容等与教学相关的事情上,充分尊重教授的意见,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硬性规定,而是充分信任教师们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校在教授们的工资待遇住房、子女教育费用方面也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每一位教授提供单独的别墅,其他教职员工亦有相应的住宿待遇,并且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可以有一个孩子在参加统一考试达到入学标准后,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既体现了对教职工们的关心,又不降低办学的标准。
燕大从建校到合并,仅持续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而且经历了日寇的侵占、被迫异地办学等重大困难,可是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关闭,复校以后的燕大在各个方面蒸蒸日上,教学的秩序依然延续。在1977年以后,海内外众多的校友自发地组织校庆,教师们多数已经过世,这些毕业生还像年轻时一样,进行创作、排练、演出,组织各类活动,还是那么井然有序,他们自筹资金、撰写、编辑、印刷了很多刊物,如《燕大校友通讯》,到2010年的2月已经出版了57期,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些毕业生对燕大由衷的热爱。
恢复全国高考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近几年我们的大学录取模式逐渐有所改变,经过特长生加试、小语种保送,各种加分制度等政策,到现在一些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形式,免费师范生等政策的实行,都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通过对燕京大学音乐系教学的一些分析,我认为有三点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入学考试不分文理,二是要求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三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转系。其实本科教学在人生发展阶段所处的位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确立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综合性的大学还是师范大学,都是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们以坚实的基础,宽阔的视野,保证了这一步,才可以有继续发展的可能;第二个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掘出他们的兴趣所在,围绕这两个核心点,施以相配套的教学环境,应该就是一个成功的大学教育。
燕大音乐系的教学采用的是精英式的培养方式,我认为这个和我国现阶段提倡的大众化本科教学并不矛盾,首先大众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取消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是要降低本科的教学质量,而是应该在保证精英教学模式的同时,发展我们的大众化教学模式。建国至今我国的高校设置了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和市属院校等,这个体系是非常合理的。就音乐教学我认为可以在各级各类高校的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分,即:教育部直属大学要以培养精英的模式来招收学生,不论是音乐学院还是师范大学,在专业与文化课两方面对学生都要有最高的要求,省属院校可次之,其他类推。高考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按照这个要求,把美育的教学真正地纳入到义务教育当中,来逐步调整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等,将会对培育人才更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