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千手观音》没有用通常的幕场结构解析故事,而是用十二首颂歌逐一展开观音慈悲修成的过程——为救病重的父王惠远,三公主出门寻找莲花,历经千辛万苦,深入众生苦难,最终了然顿悟,将寻到的莲花施与苍生,自己则幻化成了闻声赴救的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
这是一个走向世间万象的同时走向本心深处的历程,是一段段悲悯智慧不断感悟升华的经历的递进。可以说,这里强调的是一连串电石火花光芒骤起的心灵事件,而不是戏剧故事首尾贯通的叙述。故事情节未见紧张的戏剧性,心灵事件电石火花光芒骤起的状态,也并非逻辑上环环相扣的思辨演绎,于是乎,观赏阐释的线索构架似乎随之悬空了,笔者唯有随之自由奔走的种种断想。
参悟可以临空而来,无迹可求,断想似乎就同样可以有些道理。因此,姑且就让断想自己奔走吧!
一、觉悟
在去看舞剧《千手观音》之前,笔者期待中潜藏着些许担忧:对太熟悉他的艺术创造路数的我,张继钢还能创造出什么令我惊奇的艺术表现?在过往的层面,他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已经有点溢出来,除非他在内容境界上有所突破。看完舞剧《千手观音》,释然,因为它让我产生新的感动,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走在前面,将我对张继钢艺术创造非凡才华的赞叹和担忧搁到了后面。
艺术创造者张继钢,似乎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升华,正在潜心成为一个在更普世化的人类生命经验上行走的深度体验者,艺术创造只是这种体验从内部带出来的光彩。其实,这样的升华,在张继钢,一个真诚的、始终充满人性关怀的艺术家,是自然的结果。在他近期总是念念不忘的“静静地震撼”的期待中,已露出端倪。
二、超越
六年前,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中国八分钟”,舞蹈《千手观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方绚丽惊醒了世人的眼睛。在一个限定的单行纵队上,四十二只手臂伸缩舒展抑扬顿挫,竟然创造出如此气象万千的境界,让观音的神奇活脱脱地呈现在舞台上。这一刻,张继钢创造了经典,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悬崖。他已经接受委托,创作舞剧《千手观音》。要超越舞蹈《千手观音》的极致绚丽,创作一个容量更大的舞剧《千手观音》,也许,他只有从这个悬崖顶上纵身一跃,完成一次艺术的涅,才有可能寻求到通向另一种气象万千的道路。
观音,以无碍的智慧体现无边的慈悲。为观音造像,须走进观音,走近你内心的观音,在那里可以聆听到大智慧。为此,张继钢踌躇、挣扎、冲动、淡定,走了七年。
三、奇观
一如张继钢一贯的风格,语不惊人死不休,舞剧《千手观音》出手就在巅峰上。从舞蹈画面到舞美画面,到音乐构成,处处匠心独运。每一种因为内在感悟而锤炼出的意象原点,都要在舞台上展开成极尽灿烂的视听奇迹!张继钢满怀巨大的内心期待,并且,他的确实现了他的期待。
群舞“慧心妙悟”,三公主静坐禅悟,背后无尽的暗夜中,无数只手构成的远山、近水、飞鸟、藤蔓、繁星,次第浮现,蜿蜒生长,倏然而来又戛然消隐。其灿然可谓极尽奇妙,其蕴蓄却无限宁静。只因为某种深沉的激情,这样的意象才会生生不息,那是对宇宙生命的虔诚礼赞。
结尾处,三公主修成正果,可如何才能给予“千手千眼”新的呈现呢?大象无形,况已有舞蹈《千手观音》在前!意念沉下去,神思飞起来,持续的关照获得心灵崭新的“看见”。张继钢再度给了我们足够的惊奇。那是一段超大型群舞—— 三百多位少女仰身而卧,以你完全预想不到的方式,构造出另一种极限的仪态。当我们调匀呼吸,直视光芒四射的初日,我们会发现,一片炫目里其实精微充溢,它们自由自在地勃发,于大光明中幻化出无穷的绚烂!正是在这里,张继钢眯着眼寻找到观音千手千眼的新境界。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真正的奇观,语言只能描述其万一,笔者此处已是多余赘笔,得你自己到剧场中去感受。
四、从容
柏拉图相信,人类好比生活在一个黑洞之中,偶尔有人曾经得以对洞外的景象瞥过一眼,那种记忆重新被激活,就是艺术的灵感。真正的艺术是超越功利化的生活表象的,它是某种深处的内心觉悟之光向外投射的结果。如果你有心聆听大智慧,而且有幸曾经在大智慧的天籁里浸淫片刻,你就会知道,智慧的烛照,一定生发于心地澄澈的从容状态之中——放下一万种杂念,抛却掉一切企图,直达本心而已。这样的艺术境界,在当下的中国艺术中,很罕见。看舞剧《千手观音》,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可以体会到,张继钢在这里接近了聆听大智慧直达本心的从容。诚如他自己所说:“就像在神圣的地方不能大声喧哗一样,我期待的不仅是人们的欣赏,而是人们听上去更均匀的呼吸,因为,我想让人们看见大地的纯净!”他对人们的期待,其实来自他首先对自己的期待。于是,叙事平实了,通常戏剧为抓住观众而必须强调的诸如悬念、刻意制造的激烈冲突和紧张气氛,都让位给心平气和的讲述。故事只需引出一段一段的心灵经历,张继钢需要的是在境界上做足功夫。
这一点,最显著地显示出张继钢与他以往的不同。他过往的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花儿》等等,基本上没有跳出一般化的爱情民间故事老模式,他的厉害是能给与这些不新鲜的故事真诚的深情和新鲜的意境。于是,精心设计故事强烈而极致的动情节点、苦心为之寻找异景纷呈的独特表现,一直是张继钢努力不懈的所在。而在舞剧《千手观音》中,他基本上把心放平了,他很从容地娓娓道来,即使仍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造境,最终也不过是为了寻找澄澈本心万丈长夜中一灯如豆的照耀。
原来主要基于表现欲而投入在艺术呈现上的智慧和才情,现在多少已被超越而出、直指本心的巨大努力所替代。
“舞剧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圣殿,圣殿里回荡着十二首颂歌,悬挂着十二幅画卷,讲述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传说。”很多人认为这结构方式是最煞费苦心最具创意的,其实,可能只是守到水到渠成,自然天成的结果而已。关键是守候着本心的妙悟,那需要动员以往全部的生命经历和当下全部的生命力量!
五、天成
张继钢从来就不屑于炫技,舞剧《千手观音》中,炫示自己艺术创造才华的冲动好像也已经渐渐放下。只是深度体验着,同时寻找深度体验的闪光,只是去承接大智慧的烛照,于是从容。从容,而有精绝的艺术创造产生,唯因天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已。张继钢作品中出现令人惊奇的艺术景观也许不必惊奇,真正值得惊奇的,是那些了无痕迹就创造了感动的地方,在那里完全不可能依赖任何构思技巧,直指本心的力量仿佛天启。
双人舞,在张继钢作品中通常偏于朴素,情感点抓得很准,形式感的丰富展开却略显不足。这个弱点,在去年推出的说唱剧《解放》中得到巨大突破。鬼使神差,舞剧《千手观音》的双人舞,忽然就接近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圆融。历经磨难的三公主,洞观世事,大彻大悟。当她静坐的时候,从她的身上散发出灵魂的幽香。奉命破坏她寻莲使命的童子,在追踪她的过程中恰恰渐被感化,慈悲智慧悄悄觉醒。觉醒的他闻到了三公主身上散发出的灵魂的幽香,陶然迷醉。双人舞在这里清泉一样地涌了出来。那是真正的神来之笔——沉入冥想的三公主完全是自在状态,任由童子将她举起、展开,看起来处于顺从动态的她,却实际引领着舞蹈的方向。童子将她脸贴地面轻轻放下,她就静静地倒立在那里,立成了一片散发着喜悦馨香的莲花瓣,以至童子也一样地静静倒立,直到两个生命在舞蹈中绽开成一朵高洁的“莲花”。这里的双人舞,男女两性的融合达于极致,却远远越出了世俗情爱的境界,那是让灵性生命的两极在彻悟中完成圆融。
还有,庞大仪仗队缓慢行进持续不断的场景。这个场景先是在寻到莲花时,舞台前区莲花的欢舞,与后面出现的连绵不断的仪仗队缓慢的行进,构成了一种张力。在彻悟的情境中,这个张力让观众心中的感动有效地扩张。在千手千眼观音现身后,仪仗的行进再度重现,而那无穷无尽的延伸感被更加繁复地强化。持续的推进,如此淡定,如此单纯,如此坚决,如此缓慢,只是听从心灵的力量,将一种空灵填充、再填充,将一种情愫放大、再放大!于是,在最高潮的尾声中,舞剧深厚的质感就这样看似平实地被源源不断输入了观众心田,静静的震撼在观众心里持续生长。
六、奢问
批评家是只讨厌的牛虻吧,尽管喜欢,仍然要不停地咬住,不停地追问。对于舞剧《千手观音》,因为惊喜于张继钢的精神升华,却就有更苛刻的问题要提出。故事结构——寻找莲花,本是向外与向内进程的同步推进。现在外部过程是明晰的,内寻的层次则不够清楚。莲花怎么就与三公主血脉相通了?实际上,在此,莲花是慈悲智慧觉悟的象征,似乎应当是一种意象萌生的复调结构,一边是外部的寻求磨难重重,一边是内部的莲花同步生长。
苦难众生的舞蹈,没有更有力地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对三公主慈悲智慧的激发和推动,似乎张继钢对剧中大众苦难的感受力不如对具体人物情感状态的感受力强。一开场表现三公主悲悯情怀的馒头施舍,后来也没有顺理成章的下文。
最后,莲花寻到,三公主要将莲花献给苦难众生,对重病在榻的父王的交代有点轻描淡写。给人印象是先众生,后亲人,利他主义教条潜移默化的影子仍在那儿晃动。其实,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是更深刻的。如果莲花象征着觉悟,为父寻莲是起点,莲花拯救苦难众生是终点,那么,众生苦难的解脱应当恰好是父王得救的关键。也许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进行艺术处理,一个圆圈就周全自洽了。
当然,尽管有这些问号,仍然瑕不掩瑜。舞剧《千手观音》春节前夕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我相信,这是今年春节最重要的艺术事件,也必定会在当今中国艺术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七、结语
有两种艺术家。一种,能创作新作品,但是不能创造新境界,作品是生产,然后被这个消费社会消费掉。另一种,总是力图在新作品中创造新境界,提供出新的精神价值。张继钢显然属于后一种。这样的艺术家,是人类只开一次的精神之花,他们提供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假定从来就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贫乏得可怕。张继钢是为我们时代创造了新的精神价值的不可忽视的艺术家,舞剧《千手观音》中,他上了一大步,我们为之庆幸。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