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影像与新敏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381
在2008年被称为“当代影像”的摄影媒介类作品着实火了一把,尽管到了年底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来临,当代影像的市场受到波及,许多计划中的收藏都暂且搁置,一些计划中的展览也暂且推迟等等。整个当代艺术似乎因为全球的金融风暴,也有所连累,一些相关人员颇多担心。但是就艺术的整体与历史而言,作为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受到这类经济危机的影响,恰恰相反,是激发他们艺术思维与触觉的时机。市场不是艺术的起点,而是它的终端或过程,对于终端出现故障,行动于起点的艺术家是无能为力的。艺术生存的意义与可能性不在于终端的状态,虽然后者为艺术生存带来机会、激发了艺术生产的欲望。但是在今天的状态下,正如我们所说的,最没有市场的时候,艺术家都经历过了,难道要被这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阻碍?关键在于今天的艺术环境提出了新的艺术要求,而不是市场要求,是需要艺术家重新认识时代与自我的要求。这才是随着一年过去、在新的一年到来所要思考的。

  随着对当代影像认识与批评的深入,它自身的变化和状态愈益引起人们关注。实际上,影像的问题是与大环境下的当代艺术或艺术进入到当下后有关。作为影像艺术家,如果对当前的艺术状态、艺术观念、艺术方式没有自己的认识或选择,是无法进入到这个领域进行创作的。即便在今天,人们对当代影像的接受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就它的创作而言,仍然存在可挖掘的空间和前景。如果说影像面临什么问题,真正的不是经济问题或市场问题,而是在现有格局中,影像艺术家如何突破自我、突破现有方法的影像创作,如何拓宽、深化它的认识和创作。

  正像今天的艺术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改变了它的生产方式和存在方式,形成了三大趋势,即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和社会思考。[1]艺术带来的价值认同、思维转换和观念冲击,都是识别、认识、批评与批判当代艺术与影像艺术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前提,作为艺术家就会陷入无所适从或无所定位的困惑中。我们常说,艺术是个人的事,但它也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因为艺术家存在方式的差异,就产生差异的艺术。而作为一种历史、一种新的要求,艺术有艺术自身的时代演变,这种演变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的上下文关系而发生着不同的演变轨迹。每一个时期,特别是在今天这样艺术信息与社会文化信息传递、传播的作用下,人们的自主性与艺术家的独立性是同步发生的,但艺术家多了职业性和敏感性,所以转化为可视的对象,才产生了艺术与艺术结果,才被历史和社会记录和保留。所以,没有对于艺术的新的见解和独到的视野,对艺术、对艺术嗅觉的淬炼则是万万做不到的。当下的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分野,这就是时代的大前提,不在这个大前提下思考与行动,则可能失去当下创作的意义,也失去有意义的批评和有意义的收藏。

  那么,对于充满变数的2009年,我们对于影像有什么期待呢。我认为,一要深入,二要拓展,三要独立。

  深入,就是深入到理解和了解今天的摄影(photography)是如何演变成影像(photo-image)的,也就是发展到今天的作为独立存在方式的基于摄影媒介的艺术。这里涉及到的不仅是对摄影的理解,更涉及到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追求。当代的影像理论问题是与当代的艺术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它超越了单纯作为技术的摄影而进入到作为观念的摄影。但观念不是空的,是具体存在于上下文之中的一个立场和文化历史认知,也是视觉思维驾驭世界与现实的一种表达。深入又是与艺术家的敏感联系在一起,时代不缺乏可供敏感的材料和对象,但缺乏能去敏感的眼睛和头脑,特别是形成个人方法的一种敏感特征。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法,与社会、历史及政治发生关联。这样讲,是源自摄影媒介的特殊性,它的基点与能力体现在瞬间性与现场感,它是想象界与真实界的交合,其意义和价值则来自它的象征界。其转化与突破并不是简单的摄影方式转变,而是源自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以及源自对艺术立场的理解。在这一点上,今天的摄影媒介艺术家还要继续保持自己对社会、历史与文化的鲜活态度。

  拓展,就是影像表达方法与表达视角的拓展。随着影像技术在21世纪的进步和发展,图像生产与流行越来越普及,我们的时代大有被图像淹没之势。如果影像艺术家不在表达语言上深入与拓展,则无法突出、强化影像艺术的特殊性和作用。在中国的语境下,拓展既是指那些已经被表达过的对象和景观要被拓宽,也是指艺术家要发现新的领域。而对这些领域的发现,却是来自于艺术家对艺术、社会、文化的研究,也是淬炼一个艺术家的思想敏感度的地方。比如说,中国走向现代社会进程中,其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为艺术家思考艺术介入其中带来机会,但又不是直接地表面记录,而是融入了艺术家的特殊观察视角和方法,甚至重新构造了一个视觉图像,因此才观念地有别于一般的摄影。这方面,我们期待着艺术家大显身手,既是敏感者,也是真实的思考者,还是认真的行动者,也不乏冷峻的思考者。作为拓展,也需要思考作为观念媒介的摄影媒介如何进行本体的探索和实验。在当前的影像创作中,这方面似乎不够引起重视,实践者有一些,但不太多。或者说,这是对于摄影作为媒介的一种矛盾状态,技术不等于本体,但本体也不是图解。所以如何拓展影像语言的本体实践,则是一种抽象思考与艺术思考的结合,它折射出一代艺术家新的知识点和创造力。[2]从这个角度,也是拓展中国影像艺术家的视野,始终与国际保持双向的艺术观念交流,体现出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艺术智慧和能力。

  个性化,是特别指当前影像创作的相互借鉴与相互影响的问题。趋同是艺术的大忌,如果艺术家没有更多的思考和努力,很可能就落入机械模仿与抄袭之中。艺术必然有学习、模仿的过程,但能够确立的独立方法与风格才是艺术家成立的根本。究竟如何具有影像的独立性,或独立到什么程度,就成为具体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从影像的当代现状来看,首先要发现、寻求自己的独立观念。无论是面对社会的现实,还是反观人类的心理世界,都要从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上出发,都要建立起自己的影像知识体系,也就是在影像表达事物和对象方面,形成自己独立的视角、对象、经验以及目的。这样的观念独立,其广阔可深入到历史、社会领域,其深度可挖掘到人类心理的细微末节;既可以以真实纪实见观念,也可以虚实结合,建构全新的仿真空间。观念独立,既可以严肃到社会反思,也可以戏谑到讽刺挪用;又可以喜剧之外演绎悲剧等。其次,要有个性化的创作方法,影像可以有写实的方法,也可以有思辨的形式逻辑,还可以进行抽象的视觉实验。但方法的独立一定是以一种上下文为依托的,建立在艺术语言与艺术观念的脉络中,才能形成超越于单纯视觉判断的形式主义牢笼。在这一方面上,不光是影像艺术遇到了惟形式是瞻的弊病,同样对待当代艺术也要跳出惟形式为第一经验的悖论。所以,从批评的角度去看当代影像要有这样的认知基础,就是对于艺术家也要有这样的创作准备,否则,不能独立地、自信地去创作当代的影像作品。

  注释

  [1]Laura de Coppet, The Art Dealers, Cooper Square Press, 2002, p.414.

  [2]Abigail Solomon-Godeau, “Ontology, Essences, and Photographys Aesthetics: Writing the Gooses Neck One More Time”, in Photography Theory, ed by James Elkins, Routledge, 2007, p.256-269.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

  栏目策划、责任编辑:李笑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