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故乡以养蚕出名。
记得幼时缫丝厂的出现带动了村里的人开始了养蚕生活,那时的村庄桑树遍野,大人养着蚕,喝着自酿的小酒,在大桑树下讨论着养蚕的经验与心得,我们在桑林间摘桑葚吃得满嘴红红紫紫的,欢笑声洒遍田野。平凡的生活中充满了幸福的人间烟火味。
今年暑假期间回村庄看望姨婆,一路上,依旧山花夹径,却不见翠鸟栖息,又多了许多工业化建筑,唯独不见往日熟悉的桑树和在桑园里劳作的村民们,便有些兴致怏怏。到了姨婆家,一碗白米饭,几盘家常小菜,熟悉如昨,吃着吃着,我便提出吃完饭后去蚕房看看小蚕,姨婆愣了愣,摇头道:“丫头,家里早几年就不养蚕了,你许久不回来,恐怕不知道啊,这村里几乎已经没人养蚕了,现在啊,养蚕又辛苦又不赚钱咯!”听了这话,心头有些说不出的感觉,多少次梦里追忆,忘不了它的旧时模样,如今,却再也见不到了。
吃完饭,趁着凉风,走到姨婆屋后,看着遥远处一片片蔬菜大棚后冒着黑烟的工厂烟囱,失神了许久,准备回屋子去时,扭头一瞥,嗯?桑园?用手揉了揉眼睛,没错,那是一片小小的桑园!青苔藤蔓爬满老墙,桑树叶子在阳光下片片都绿得发亮。我兴奋得顾不上脚下的泥泞,飞快地跑到桑园围栏旁。靠近后,才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正佝偻着身子在桑园里采摘桑叶,我仔细看了看,那不是姨婆的老邻居王阿婆吗?我试着喊了两声,王阿婆转过头来,眼睛瞪了老圆,道:“诶?月月啊,几年不见长这么高啦?快来,快来奶奶家里坐坐!”我踏进那小小桑园,只觉得脚下松软,空气清新,几畦地,红彤彤的番茄长得正喜人,绿油油的黄瓜垂在藤蔓下,几十棵大桑树,叶子肥厚,绿得直晃人眼睛。看到这桑树,记忆跳跃到儿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桑树下玩泥巴、吃桑葚、摘桑叶喂小蚕……
王阿婆见我立着不动,笑眯眯地说:“想吃桑葚啦?现在还没到时候呢!”她好像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又说:“就算到了时候,桑葚也不多了。现在桑树都被砍掉了,可惜……我带你去看看小蚕吧!”转至园后的蚕房,竹匾上铺满了绿油油的干干净净的桑叶,上面许多软软蠕动的白色小蚕,密密麻麻,卖力地吃着桑叶,小脑袋和屁股一起用力向前拱着,王阿婆弯下腰来,爱怜的目光抚过一只只蚕宝宝,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它们过段时间就要结茧子了,这段时间可金贵了,一刻儿都松不得劲呢!”
姨婆养过蚕,我是知道的,养蚕是件辛苦事,大半夜要起夜好几次给小蚕添桑叶,每天采桑叶、洗净、晾干,蚕房里不能进了蚊蝇、温度湿度都有讲究……不仅辛苦,还赚不了几个钱。
想到这儿,我不明白起来,“阿婆,养蚕这么苦,年轻人都不弄这个了。听说你儿子在城里赚钱,要接你去享福呢!”阿婆乐呵呵地摆了摆手,说道:“我舍不得这桑园,绿绿的一片,多养眼啊!养了这么多年蚕,对桑啊蚕啊都有了感情,哪能丢得开呢?祖宗传下来的技术,得传下去才行呢。”
生于乡村的人,内心似乎总是多了一份朴素和坚韧。无论世间发生怎样的变动,亦不会忘记村庄人的本真。因为他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外还有如许的绿意;因为他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还有这般的坚守和初心。
我羡慕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的朴实生活,更敬佩那坚守着青山绿水、不问劳苦种桑养蚕的王阿婆。
点评:作者说桑说蚕,念念缠绕,却有伏意之深,是在倾吐离离难诉的故园情感,是眼看着人们追求财富和繁华而抛离了故土和农事的隐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