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原创《家庭·爱人》

时间:2011/6/5 作者: 水墨雕花 热度: 61848

            

 

     上周一下午,我上完第一节课,回到办公室。刚倒上一杯水要喝,随着一声急促的“报告”,我班小班长慌里慌张推门进来:“老师,咱班高小聪吐了一地,在地上躺着呢!”我急忙返回教室,一看小聪狼狈不堪地瘫倒在桌椅底下,满面绯红,水湿的头脸,窝在一堆呕吐的秽物边,昏睡不省。一股恶心的酒气熏得满教室都是,旁边的同学捂着鼻子围了一圈,不知所措。其实,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趴在课桌上,只是我以为他没午休,不过是困了,索性让他睡上一节课,等第二节上课再叫醒他吧。没想到是这样,我不禁自责起来。

      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如今三年级了,眼瞅着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茁壮成长,真让人心生爱怜。高小聪是个苦命的孩子。天生有缺陷——唇腭裂。做过一次整形手术,也还是明显不足,但眉目清清秀秀的。更要命的是,他三岁时,父母离婚。母亲改嫁他乡,音信皆无。父亲和继母双双进城打工,常年不回家,对小聪不闻不问。小聪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拼着老命在砖瓦窑干活,想给孙子攒下点积蓄。

     我招呼两个男生,帮我把小聪抬到教室外西墙根下阴凉处。拿来毛巾,帮他擦干净头脸,铺上书包旧报纸给他枕好,帮他理顺胳膊腿脚。无论怎么捣腾,小聪这个可怜的孩子只管呼呼大睡,嘴角似乎还带着微笑。我报告校长,从村里找来医生,医生说没事,就是醉酒,睡醒就好了。

     都放学了,我守在他身边。等我又一次给他擦汗、喂水的时候,孩子醒了过来。等他稳定了情绪,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泡了碗准备好的方便面,加两根火腿肠,看孩子吃的那么香甜,我这才放下心来。

      我问他怎么喝醉了,孩子说,爷爷中午没回家做饭,家里没馒头,也没面条。听爷爷说过,啤酒解饥又解渴,他就喝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啤酒可难喝了,我不想喝的······”我说:“下次爷爷不在家你就去你叔叔家吃。”小聪难过地说:“婶婶不喜欢我,我不愿意去。”我看着孩子可怜的小脸,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强作笑脸劝他:“那是婶婶不知道小聪乖呀,以后,多帮婶婶干点活,嘴甜点,婶婶就会喜欢小聪的。小聪学习最棒了!”

     把孩子打发回家,我心里不禁又一次开始痛恨起高小聪那不负责任的父母来。可是,这有什么用呢!

 

      我家邻居上大三的女儿上周突然回家休假,说是闹情绪,回家静休几天再返校。原因是,她们同宿舍一个女孩子,确切的说是一个女大学生,一个貌美如花刚考上研究生的女大学生,跳楼自杀了。自古道:虎毒不食子。迫害这位花季才女致死的凶手就是她的亲生父母。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女孩子原本有个幸福的童年,可能父母离异,因有财产纠纷,女孩儿学费什么的总是拖拖拉拉的。这次考上了研究生,费用方面更成了问题。父亲推给母亲,母亲推给父亲。这位性格孤僻的女孩子心事没法子不重,结果,选择了这么个解脱的方式。据说,校园花匠上午十点多在楼头花坛发现女孩子尸体时,经法医鉴定已死去八个小时了。校方通知家属,她那姗姗来迟的父母各自开着豪华轿车来到学校,顾不上看女儿一眼,一见面便互相指责。争吵一番后,那位油头粉面的父亲,那位珠光宝气的母亲,大有“绅士风度”地和校长老师分别握手道歉,然后,叫辆救护车,携女而去。这边同宿舍的几位舍友却哭得死去活来。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懂。“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也知道。“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也晓得。可是“覆巣之下,焉有完卵”?谁来负这个责?

     自古而今,对于“家”的概念诠释,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房子加上爱,就是一个家。“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天仙配》的经典唱段,家喻户晓。追溯三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好之,杂珮以报之。”这对情爱缱绻的夫妇枕边絮语,绝无绣帐的柔靡秾艳,却让多少偷听者耳热心软,醉其芳馨。因为,那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始终是婚姻家庭的终极目标。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胡应麟说:“太初始判,未有男女,孰为媾精乎?天地之气也。周之国风,汉之乐府,皆天地元声。”

      古往今来,想人间多少个纯情少女,或天真烂漫,或妩媚窈窕,或端庄矜持,或顽皮泼辣,哪一个不是梦寐以求嫁得一个孔武有力,倜傥潇洒,情深意长的如意郎君。郎才女貌,鸾凤和鸣,有情人终成眷属,尽善尽美。

      可是,在旧社会,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子,接受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擀杖抱着走。”“从一而终”的传统礼法。那时候,是一个绝对男性专制的时代,如果婚姻家庭发生不测,受戕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古今中外,那些有着非常个性的女子,遭遇不幸婚姻发出的一曲曲悲凉的哀叹,一声声反抗的呐喊,无不在控诉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制度;无不在痛斥那些“逝不相好”“德音无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不思其反”始乱终弃的负心人,痛斥那些暴虐、粗鄙、虎狼之心的鲁夫莽汉。可是,那种所嫁非人的悲惨呼声,在那个时代显得那么软弱无助“亦有兄弟,不可为据。”“父兮母兮,畜我不卒。”“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最后只得“躬自悼之!”

     “五四”运动后,一部分有识之士率先支持打破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所收到的成效一如易卜生笔下的“挪拉”堕落与回归,周树人的伤逝与彷徨。在生活中恪守婚德的两位大师钱钟书和林语堂,对于婚姻如是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就像旧鞋,穿久了,才变得合脚。”言语隐晦,遮遮掩掩。就连老外也是如此,有人问萧伯纳对婚姻的看法,肖答:“太太活着,谁能对此说老实话?”试想一下,他一定说不出什么好话了。周国平感叹:“谁也不能否认,婚姻包含种种弊端。所以我们只好自嘲。能自嘲是健康的,它使我们得以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错误中坦然生活下去。”他说:“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别想在婚姻里寻找天堂。”

     在这些旧式文人含含糊糊真真假假调侃婚姻的笑谈声里,时代的车轮飞速旋转,红色新政权带来了新的精神面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小芹在清凌凌蓝莹莹的水光天色之中,摆脱了重重障碍,和小二黑圆满结婚了;刘巧儿挎着小筐儿,走上小桥,宣告要自己找婆家。

     “婚姻自主”身经百劫,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年轻人欢欣鼓舞,无可厚非。却也招惹的一些不年轻的人纷纷心潮荡漾,蠢蠢欲动。他们因不了解而结的婚,要因了解而分离,他们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一时间,婚姻家庭便遭遇了“中国式离婚”的尴尬。

     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当下,《婚姻法》便给“围城”男女大开了方便之门。从此,人们离婚再也用不着歇斯底里,寻死觅活,弄得斯文扫地了。只需要“感情破裂”四个字,便绿灯放行。

     现代人离婚,那是相当的“有风度”。 那种一听丈夫有了外遇便哭哭闹闹,逢人诉苦的傻婆娘,现代女性是不屑于充当的;再有,一听到妻子的绯闻,便拱手相让,已成了男人胸怀大度的光辉形象。离婚双方平心静气,于茶余饭后,或枕席之间,精诚协议,互相道喜,预祝对方婚姻美满,生活幸福,然后,握手分手。离婚后,照样关怀备至,照样相敬如宾。这种叹为观止的离婚模式,在报刊文摘,影视画面上,已是媒体宣传的典范。我究竟也不知道,既然能那么宽容和善,又何必离婚呢?多少不离的婚姻,还赶不上他们恩爱呢。真让人费解!

    如果不是我开头写到的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我真的要情不自禁地赞同这种“风度”了。

    一想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便对美化宣传这种狗屁“风度”的事情嗤之以鼻。那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伪君子,做一顶“爱情无罪,善始善终”的光环,掩盖自己“薄情寡义,游戏人间,后患无穷”勾当的障眼法罢了。如果那样,离异家庭中的孩子,由一对父母,变成两对父母,倒是天大幸运的事情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那种“非亲即仇”“冤家对头”的黑色局面,让多少无辜的孩子陷于不幸,人们不是不知道。

     我深深懂得时代在进化,或许,我的这种感想本身很不潇洒,很无风度,很落俗套,很狭隘,很土头土脑。随您怎么想吧。

      我只是想说,成立个家庭不容易。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该有所承担,承担快乐,承担痛苦。我只是想说,婚姻其实很简单,它不应该是两个人整天面对面互相指责,即便是互相欣赏,有一天也会烦。我只想说,婚姻应该是两个人心连心,手牵手,共同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一同慢慢变老。

    心疼您的家吧!作为丈夫,如果您爱您的孩子,请您珍爱他们的母亲;作为妻子,如果您爱您的孩子,请您珍爱他们的父亲;作为父母,如果您爱您的孩子,就请您呵护您的家,这是您一辈子馈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