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俗世生活的“诗意”表达——麦芒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993
·刘仁普

  麦芒的《麦芒小诗精选》《麦芒诗抄》《诗痴麦芒——麦芒诗文评论集》三卷本诗文集,正是诗人麦芒对俗世生活的“诗意”表达。

麦芒的早期经历

麦芒,1942年12月13日生于云南昭通威信扎西镇盐井街,原名艾继飞,1959年后更名艾飞,1969年5月编选和手抄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风雨集》时正式署名麦芒。7岁入校就读扎西小学,1955年秋小学毕业后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扎西中学第五班,在班级里担任文学课代表。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大量阅读了艾青、闻一多、裴多菲、惠特曼、巴金、鲁迅、丁玲等中外著名作家和诗人的部分作品,期间开始练习写诗,偶有好的作品被选编在学校黑板报上发表。在此期间,还创作过独幕儿童剧,本来已经开始排练,后来因其它原因被学校勒令停演。

  少年麦芒还喜欢绘画,在该校担任黑板报的美术编辑,曾因为一幅刊头漫画《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学习?——给我们的劳动太多了》遭到校方谴责,该次操行因此被降为4分。在扎西中学毕业前夕,因“政治考100分就等于政治挂帅”等言论受到批评,向《红领巾》杂志投稿被打成“威信中学的小刘绍棠”,加上祖父的富农成分和父亲的历史问题,虽然升学考试成绩不错,但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

  1959年秋,麦芒到贵阳十三中参加中考,因没有正式贵阳市户口,被送进盲流收容所,在此写下《收容所》一诗,后收入《麦芒小诗100首》。昭通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廉昌先生曾写过《苦闷生命的延伸》一文予以评价。1960-1961年,麦芒以“盲流人员”的身份被安排在昭通新生机械厂车工车间当学徒。曾在该厂石印的小报《新生小报》上投稿、编稿,还曾在上面撰写过一篇社论。1962年6月1日《小公鸡》(儿童诗)发表在《云南日报》副刊,署名飞天,这是诗人麦芒首次在公开刊物发表作品。他还专门与重庆画家刁治民学了一段时间的花鸟写意画。1963年1月1日,因绘画出众,被县人事局“破例”批准安排在扎西混合商店开设书画门市,后改为会计,在此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诗歌、小说、人物传记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报刊杂志。同时爱上了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西欧和俄罗斯18、19世纪的文学作品。还奉命创作花灯剧《小梅的婚事》,由县商业局下乡职工在农村巡回演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参与组建“1893巨人战斗队”,不久停止活动,1969年年初,“清队”运动深入开展,因其父亲历史问题被造反派打伤住院,麦芒又因“站错队”,最后参加开会的权利也被剥夺。1972年9月,均写出1000多行的长诗《白衣姑娘》(《一代悲歌》第一部)和《李松柏和他的梦》。1975年,整理出诗集稿《野蔷薇》。1979年4月被收入昆明市文化局编辑出版的《边疆人民的心愿》一书。当年7月4日,整理诗集稿《野蒺藜》。1978年9月,收到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封回函,并亲笔在麦芒寄给他的一组诗稿上修改。此信后被高瑛女士复印,她拟收入《艾青通信录》。

  麦芒的早期经历颇为丰富,他的出身、求学、工作基本都伴随着阅读和写作,他在俗世生活中用心用情地体验、观察,并将其付诸为诗歌或其它文学形式,“诗意”地表达出他的所观、所感。在这一时期,他一直在写作上很活跃,但因受时代、受环境、受生活的局限,作品并不多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其实在这段时期,很多刊物已暂停,很多作家、诗人集体沉默),这也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爆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雾》的俗世性和效应性

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

  ——《雾》

  这首一行九字诗在1979年《诗刊》10月专号连同另一首小诗《流云》发表后,引起文学艺术界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其一是它的新颖性,这是《诗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第一首“一行诗”,也是新时期以来国内发表最早的“一行诗”,更是昭通诗人第一个在国家级《诗刊》发表的第一首昭通诗歌;其二是它的艺术性。文学艺术争论,当然更侧重后者。该诗自《诗刊》发表以来,在诗界迅速掀起轩然大波。这首一行九字诗及其各种评论文章随后出现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春城晚报》、《作品》、《诗潮》、《读者文摘》、《报刊文摘》、《海韵》等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上。有评论家赞赏《雾》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讽刺诗”,也有评论家认为《雾》“只是一句反诘的话”,更甚有的评论家认为写成“夜”也没有什么区别。但就笔者来看,这里的“雾”如果改成“夜”就大大削弱了该诗的艺术性和诗感里透析的朦胧美。在这里,《雾》有着唐朝著名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里的“敲”字诗学美感,换成其它任何一个字都会失色。

  这首《雾》根据艾自由的《麦芒诗歌漫议——评父亲的诗》④一文载,1974年诗人麦芒当时出差四川泸州市。那时候泸州长江大桥尚未修建,雾气沉沉,轮渡无法过江,他就在渡船里等了几个小时,就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诗人看见大江上面大雾笼罩,灵感突现,随即就以《雾》为题目写了一首20余行的政治抒情诗,该诗最初的原稿是从雾的形成写到雾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灾害,涉及面非常广泛。但诗人很清楚,诗这种文体越精炼越能深刻表达其思想内涵,所以后来定稿时他只留下“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诗人认为这一行九字诗足以表达出对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疯狂迫害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从它的源头上来说,就是诗人从俗世的自然现象里截取出来的一种“诗意”表达,他当时直面的是大江上面浓雾弥漫的自然现象,心中所思的却是特定时代下的大雾笼罩。诗人从这种思维跳跃到那种思维,促成该诗原稿的形成。在这里再提一下“夜”,如果是以“夜”为题面向大众,绝对不是在那年的此时此刻此景完成,可能要等诗人在某夜看到什么又想起什么才能写出,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因为从诗人麦芒的写作历程来看,其间虽然有很多好诗和好诗句,但找不出任何一首能超越这首被无数评论家争论和大众广泛知晓的经典之作。写诗的人都知道,一首诗的形成,是在现象、体验、观察、灵感多种因素聚合在一起共鸣的产物,眼、官无物,灵感且能有诗?

  从诗人麦芒在俗世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来看,他是擅长发现生活之美的,很多看似普通、平常的事物,都能从中找到“诗意”的表达。就如这首《雾》,这种因地域、水域、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是随时随地可见的,对一般人来说,它就是那么平淡无奇。但诗人麦芒不同,他心中常常有一颗诗心在萌动,当这一自然现象进入诗人的视线,诗心就从萌动中突变,最终形成诗。

  这首从普通自然现象提炼出来的一行九字诗,不仅只是停留在各大报刊、杂志上进行艺术争论,而且在诗界各种权威选本里也得到高度重视,其间被《新诗三百首》、《小诗百家点评》、《中国当代绝妙微型小诗赏析》、《中国微型诗精品大观》等权威选本收入,受到各界更多的关注和赞赏。

  更甚的是1989年元旦,湖南美术出版社将该诗印制成贺年卡全国发行,既未署名,也未按规定付酬。这张印着诗人麦芒《雾》的小小贺卡,恰巧又被诗人麦芒的次子艾和平在同学赠送的贺年卡上偶然发现,据说该贺卡当时还并配有一幅朦朦胧胧的摄影画面。诗人麦芒看到这张贺卡,对该出版社不闻不问、不署名不支付稿费的侵权行为非常愤恼,决心诉诸法律,讨回公道。1989年2月,诗人麦芒向长沙市东区人民法院起诉湖南美术出版社严重侵权,1991年11月,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调解,法院最终裁决湖南美术出版社和宁乡兴华彩印厂一次性给诗人麦芒赔偿1000元,并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这一事件在昆明《春城晚报》、南京《扬子晚报》、广州《羊城晚报》、上海《报刊文摘》、北京《法律与生活》、沈阳《诗潮》、太原《法制文摘》、兰州《读者文摘》等全国上百家报刊相继报道转载,成为中国当代诗坛的一桩奇闻趣事,影响广泛,轰动一时。创造了迄今中国文稿每个汉字111元“稿酬”的最高纪录。1995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正式确认九字诗《雾》案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案,创造了 “世界吉尼斯之最”。2004年,上海吉尼斯总部将《雾》案收进《大世界吉尼斯十年回顾精选本》。

  诗人麦芒的这首一行九字诗《雾》,从最初《诗刊》发表,到各界以报刊、杂志为阵地的艺术争论到几年艰难的版权官司,再到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诗人和诗都成了当代诗坛一道独特的风景,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诗人麦芒对小诗这种诗体在艺术探索中的步伐。

  笔者认为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诗人以大胆的诗写和对世间一切假丑恶揭露的魄力震惊了国人,对遮蔽的否定和对光明的憧憬都在这首一行九字诗里表现出了它的内涵力度,说出了被遮蔽很久的国人真实心态。所以一经《诗刊》发表,这一代被浓雾弥漫、精神压抑很久的人终于看到一束金光闪闪的亮光,自然就会情不自禁地奔走欢呼,使他们在坚贞不渝的苦苦探寻真理、探寻个人、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过程中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理性的自觉!由于诗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时代自然造就了童话般幸运的诗人,使人们记住了这首诗,也记住了诗人。

1979年后的麦芒

笔者之所以将诗人麦芒从1979年分隔开来分析,是因为在《雾》发表之前,诗人虽然一直勤于笔耕,但基本处于一个酝酿期,处女作《小公鸡》在1962年6月1日的《云南日报》上发表,并未引起反响。而《雾》发表后,诗人无论是在发表和出版状况、诗歌视野开拓、小诗体创作实践和探索、生活改观、评论家们的认可度都有着截然变化。下面笔者就这些具体分析一下1979年后的麦芒!

一、发表和出版状况

(一)发表

  从1979年起,诗人麦芒在公开刊物发表大量诗歌作品,比如1979年《鸭绿江》5月的组诗《写于丙辰初夏》,1979年《诗刊》10月的诗歌《雾》、《流云》,1980年《鸭绿江》1月的诗歌《不锈钢》《柱石》,1983年《鸭绿江》2月的诗歌《大锤》《黏土》,其中《黏土》一诗被选入阿红主编的《迷你哲理诗》,同年《诗刊》3月的组诗《写于建筑工地》,一直到2008年台湾《葡萄园》诗刊秋季的诗歌《读史札记》。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大量诗歌作品在中国(包括港、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内外数家刊物发表。

  (二)出版

  从1992年开始,诗人麦芒的作品大量整理出版,具体如下:

  1992年文光出版社出版《麦芒短诗选萃》(诗集),1996年成都出版社出版《麦芒抒情诗选》(诗集),1996年成都出版社出版《麦芒小诗100首》(诗集),1999年银河出版社出版《麦芒诗选》(诗集),2000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麦芒四行体诗二百首》(诗集),2002年新天出版社出版《麦芒通信集》(书简)和《麦芒文集》(小说散文·地方史志),2004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麦芒诗集》(诗集),2008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麦芒随笔》(散文随笔),2017年云南出版集团出版《麦芒文集》(三卷本)。

  诗人大量作品除了发表和出版外,很多作品和有关诗人的事迹还入选进50多种诗歌选本和18种辞典志书收藏,得到众多评论家的认可和肯定。

二、诗歌视野的开拓

为了进一步接近缪斯,开拓自己的诗歌写作视野,诗人麦芒可以说历经了千辛万苦。1979年《雾》在《诗刊》10月份发表后,欧嘉年先生在1980年广州《作品》3月份杂志上以题为“只有一句的讽刺诗”撰文肯定了这首一行九字诗。当诗人麦芒读到这篇简短的评论后,就马上千山万水跋涉来见这位德高望重的“知音”。后来欧嘉年先生在《开铺子的诗人——记青年诗人麦芒》⑤一文这样写道:“这时候是1980年的冬天,他戴一副眼镜,穿一件棉袄, 携一袋诗笺,不避艰辛,执着地要觅一聚晤。这种坚毅的意志,实在令我感动。剪烛夜谈之后,我终于看到了一颗炽热的诗心……。”

  从1982年5月起,诗人麦芒又开始单独远赴京、津两地拜访艾青、鲁藜、绿原、牛汉、徐放等许多著名诗人,并得到了这些诗坛重量级人物的悉心指导,使其诗歌写作在宽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年6月,诗人麦芒被云南省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1997年在时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晓雪推荐下,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这些更进一步增强了他诗歌写作的信心。

三、小诗体的创作实践和探索

从《雾》发表被引起极大的反响后,诗人麦芒开始真正地对新诗体,特别是微型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之前,可以说大多数写诗和专门研究新诗这种文体的诗人、评论家们都不曾对这种诗体引起过高度的重视。《雾》的出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同后来发表的的《雷》:“每句空话都炫耀自己的权威”(吉林诗人黄淮,198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和《鼠》:“‘富’起来的都该嘉奖吗?”(河南诗人鲁行,1986年5月《星星》)在上世纪80年代整个文学浪潮狂热时期引起了诗界的极大关注。

  但是,当诗人在写了很多一行,二行、三行微型诗后,越来越感觉到它的局限性,诗人认为如果把微型诗的句式限定在3行之内,给人的感觉就会较为零碎或残缺,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组合,难于记忆和吟咏。如果把微型诗从1—3行扩展到1—4行,情况或许就会好得多。因为扩展到四行,便和传统的“起承转合”四段法联系起来。“四行才能成篇”,这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写作经验总结,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和审美习惯,许多古代绝句之所以流传到今天,就是这个原因。就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诗人麦芒在2000年出版了一本诗歌专集《麦芒四行体诗二百首》来证明他的探索成果。诗集出版后,得到大多数诗人和评论家的认可,并于2002年该诗集获云南省昭通市政府首届文学著作成果奖。麦芒还由此获得“麦四体”的称号,事实进一步证明,这一探索是成功的。

  2005年元旦,扎西文学学会成立,诗人麦芒被推选为该会会长,会议最后在宣读贺诗贺词时,他一时兴起,口占一首《扎西文学学会成立感言》:

  一群发烧友

  相聚九龙溪

  大雪满天飞

  暖气徐徐吹

  一朵朵红花

  一片片绿叶

  这便是诗人麦芒在探索微型诗体中开始创作的第一首四二式六行体诗。随后加写几首一同寄往报刊被刊用了,其中《端午节感怀》:

  叫鱼儿去吃粽子

  叫鱼儿去追龙舟

  让他静静地思索

  让他静静地诉说

  好一个三闾大夫

  楚国的一根骨头

四、生活改观

受到诗评家朱兆瑞先生的推崇与好评。到2006年底诗人已创作200余首这种四二式体诗歌,在台湾《世界诗坛》、新加坡《世纪风》、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都先后予以刊出。2007年春,文学双月刊《乌蒙山》第1.2期合刊"昭通作家专号"又隆重推出《麦芒六行体诗一百首》,文学季刊《昭通文学》创刊号选发麦芒六行体诗12首。1979年发表在《诗刊》上的《流云》:

  一会儿像人形

  一会儿像兽类

  一会儿像天使

  一会儿像魔鬼

  究竟是风吹的?

  还是自我形成?

  也是一首明显的四二式体诗。甘肃诗人呼岩鸾认为,“说到六行的诗,古今中外都不少见。中国的古典诗词、古今民歌、现代白话诗中;欧美、印度、古波斯和日本等诸国诗歌中,都能找到六行的诗。但说到六行体诗,尤其是具有准格律体性质的四二式六行体诗,却是由上海盲诗人李忠利夫妇和云南诗人麦芒等进行创作实践和初步理论说明,并以大量的作品实绩,出现在中国诗歌界的。”

  诗人麦芒以民族化,口语化,精短化,意象化等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至真,至善,至美等诗歌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短小凝练,雅俗共赏,有看头嚼头的诗歌艺术追求目标,在实践和探索中写下了被大众读者和评论家们认可和肯定的大量诗歌作品,为后学者从中得到启发。

  麦芒因为受祖父、父亲历史问题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基本就开始了流浪、短暂的机械工人,只有做会计的时间要长久些,但也总是小心翼翼地过日子。改革开放后,1983年,他开了一个真与美照相馆,并由著名诗人流沙河、鲁藜分别题写馆名。1984年盛夏,经当时的广州作家欧嘉年举荐,到羊城《花地》文学杂志社做见习编辑。10月,参加广东团省委《黄金时代》合同编辑招聘考试, 名列前茅,即兴作文中的一段话,被《羊城晚报》记者周文韶摘入《热闹的招聘考场》一文(见11月1日《羊城晚报》),后因广州无住房和不会粤语未果。

  1992年7月,因自学成才、业余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被昭通行署人事局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安排在威信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从事编辑工作直到退休。

  可以说,写作改变了麦芒的人生,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也使他不太稳定的生活步入了稳定,既方便了他很好的创作,也有利于家庭环境的改变。

三卷本呈现麦芒俗世生活的“诗意”表达

2017年,云南出版集团出版了《麦芒文集》(三卷本):《麦芒小诗精选》、《麦芒诗抄》、和《诗痴麦芒——麦芒诗文评论集》,前两本是诗人四十年创作成就的总结,后一本是由其子艾自由选编,它们代表了诗人麦芒多年来的诗路历程和生活里的风风雨雨。

  2018年5月22日,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以《麦芒诗文集》(三卷本)为点,隆重召开了“麦芒文学创作40周年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评论家们都认为诗人麦芒的作品表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直抒胸臆”,大家认为他这样的表现形式富有真情实感,眼睛常常盯住身边的事情,寻找他想要的诗歌,把生活当作了美学的话语,体现了对于诗美学的极致追求。

  《麦芒小诗精选》主要体现了诗人麦芒长期在创作实践和探索历程中所形成自己独到风景的一到十二行小诗体,这本诗歌专著我个人认为,除了在诗体上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曾经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外,文本还处处透露出诗人麦芒对俗世生活的“诗意”表达。比如这首《盆景》

  失去了天然风采

  剩下了一盆古怪

  该生发的没有生发

  该开绽的没有开绽

  只要主人露出笑脸

  扭曲变态心甘情愿

  这首小诗很明显取材俗世中一种人为培植的植物,这种植物不由自己的天性自然生长,而是由人的意愿去改变它,诗人因它写下这首诗,当然表达的是另一层意思。这就体现了诗人从俗世中进,往“诗意”中出。这样的小诗还有很多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大众读者可以从中去体会。

  《麦芒诗抄》是诗人麦芒步入老年后的一部诗歌总结,诗中同样呈现了俗世生活的“诗意”表达,处处都充满着俗世生活中的气息。

  《诗痴麦芒——麦芒诗文评论集》是一本集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的评述、名家来信、诗语情深和麦芒年谱、麦芒主要著作、麦芒诗文入选书目、麦芒入选辞典志书、评述麦芒文章索引等等。从这些文章里,可以看出诗人麦芒的为人、创作、探索,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纵观诗人麦芒的生活历程和诗歌创作,他很清楚诗歌来也是在俗世,去也是在俗世。他摸着时代的脉搏,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探索出独特的小诗体,终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以“诗意”的眼光阅读俗世生活,在俗世生活中“诗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所想和所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