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来自荒野的召唤——读《舒叶与神秘的小狗》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567
李秀儿

  李学斌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舒叶与神秘的小狗》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辨析的新鲜样本:当下大都市家庭中,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并恰当地引导处理?

  故事缘起于一只来历不明的神秘“小狗”。四年级小朋友、小说主人公舒叶捡到一只毛色鲜红、形象独特、性格怪异的小狗,它“毛色火红,尖耳尖脸,小腿细长,走起路来有点儿像小鹿,可爱极了”,而且,它装在一只奇怪的“铁盒子”里,铁盒子居然可以通电保温——那不就是一只保温箱么?为什么它会待在那样的箱子里?更奇怪的是,这只小狗被舒叶捡回家后,居然对香喷喷的肉食视而不见,却对西红柿一见钟情。这是什么情况?

  舒叶同学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就像该书封底提示的那样: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爱爸爸、妈妈。舒叶爸爸是一个图书编辑,“成天没完没了看稿子、改文章,乐乐呵呵”;别看他每天一丝不苟地埋头跟无数书稿打交道,对舒叶,他可是一个最细心也最懂“读心术”的“读者”呢!他会小心呵护女儿的爱好,会包容女儿的各种任性,“爱女儿,就要尊重她的爱好”。如果说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爸爸舒冠就是女儿舒叶最称职最贴心的“大棉袄”,就是一个懂得女儿小心思、又开明理性的慈父——因为他总是在舒叶与妈妈之间充当着和事佬。当妈妈想把来历不明的小狗拒之门外时,舒叶爸爸就像高明的外交家一样善于斡旋,既保护了舒叶想养小狗的愿望,又始终都照顾到了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舒叶有这样的爸爸,真是比她拥有那个高大上的家庭还要幸运。

  小主人公舒叶的妈妈柯蕊,或许是更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典型的都市金领女性,可以“整天待在家里写写画画,有滋有味”地过着都市金领优渥的日子。她用现代都市价值取向来养育孩子,一门心思要把孩子舒叶培养成符合所谓跟“国际接轨”的城市标准和规则的未来精英,她认为精英未必就一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告诉舒叶:“人要有爱心,要善良,要懂得善待生命”。但是当一只弃狗出现在眼前时,柯蕊那些比较抽象的爱与善良却遁形于无迹了。但她并不是简单的口头仁慈者,恰恰是因为基于严酷现实的无数事实以及各种传说,使她对弃狗有天然的警惕和防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任何可能存在的侵害,她才会毫无余地的抵制收养弃狗,并以强大的联想能力,滔滔不绝地讲出各种道理,无限放大了收养弃狗的各种“后果”,可谓对女儿对丈夫对家庭苦口婆心的尽职尽责。这样的女性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大都市高级幼儿园和各种重点学校的门口,经常会邂逅这样的妈妈。她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有目标,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有比较认准的定见——好像现代都市精英女性该有的一切,她们都有。唯一缺乏的,或许是由于都市对自然的天然隔膜,造成了她们在认知上对孩子与自然关系处理得比较僵硬和某些局限。一只神秘小狗的出现,就可能引来家庭的一场“内乱”甚至小小的地震,光鲜的高知家庭内里,也可能一地鸡毛,也可能潜藏各种危机——如果不是那个智商情商超高的爸爸处理麻烦关系时具备游刃有余的能力,小狗引发的冲突也许会对家庭造成致命一击,也未可知。作家李学斌逼真地深入家庭肌理,细致刻画了生活中习焉不察鲜为人知的褶皱,波澜和涟漪。他没有漫画人物,既不简单地拔高孩童,也不简单地矮化或丑化家长。他只是想还原水泥森林般的现代都市里,那些明亮的窗户背后,在家庭成员关系的最深处,可能隐含的、围绕人与自然关系存在的各种价值观所引发的矛盾。塑造柯蕊这样一个人物,我相信有着作家别样的用意——这样的都市金领,现代而传统,隐忍而执着,善良又自私,宽厚又狭窄,值得钦佩称许又让人倍感压抑。她是爱妻,也是慈母,却又可能是妨碍城市少年通往更加广大世界的某种阻碍物。对这样的都市女性的人性复杂性的辨识分析,或许是需要更加精密的仪器和更加有效的方法的,我们现有的“人学”批评尺度也许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是不是该引入整体生态美学的批评方法,对柯蕊以及整部小说来重新进行一番打量呢?

  还是回到那只小狗。这条神秘小狗的到来,打破了大都市这个三口之家原本平衡的自然观。柯蕊在理论上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舒叶灌输真善美的道理,这些大道理却遭到一只貌似命运卑微的小狗的挑战:面对孩子怜爱之至一心收养的真实小生命,柯蕊妈妈那些大道理,还能闪耀出光芒吗?由于小狗的来历不明,柯蕊给神秘小狗贴上了细菌、病毒、臭的标签,小狗成了传染病的代名词,仿佛只有她的肥皂、香波、八四液才是安全的,可这些真的安全吗?

  小狗到底从哪里来,它有着怎样的身份和血统,小说在很长的故事演绎中,一直都是一个谜。作者让狗的身份成为悬疑,剥茧抽丝地吊足了读者胃口,通过舒叶偷偷带狗到学校,让同学们来识别小狗的品种;又通过办狗证、连专业的办证人员也无法识别等等情节,让狗的身份来历越来越扑朔迷离……从小说作法上说,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方式——因为它可以紧紧牵动读者的心弦,牢牢抓住读者的视线,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效果。随后的叙事,揭示出小狗的身世之谜大有来头,神秘小狗的身世离奇又复杂——小狗原来是来自异域荒野的珍贵客人。那些诸如喜欢吃西红柿的习惯、那只随小狗一起出现的奇怪的保温箱等等伏笔,都暗示出:这只小狗的血统高贵又神秘。但是,要是我们反问一句:它如果不是鬃狼——那种稀有的野生动物,而仅仅就是一条普通的遭到遗弃的流浪野狗呢?

  《舒叶与神秘的小狗》的故事逻辑当然是成立的。神秘小狗就是研究所在一次意外中遗失的鬃狼,也就是素狼。正是它的被遗失,才引出舒叶一家围绕小狗发生的种种故事;也正是小狗后来再次意外的走失,再度引发了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在全城开展找寻素狼的“立影行动”。小说结尾,终于找回了遗失的小素狼,将它交还给研究所。故事到这里出现了大团圆,也由此结束了舒叶与小素狼一段奇妙的缘分。来历不明的小狗闯进都市小女孩的生活,也带来了两代人之间观念的冲突与调和。一只野生动物在城市里的奇妙经历,被爱与关怀包围着,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归宿。小素狼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女孩、一个开明的家庭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舒叶也是幸运的,在与素狼“舒果”一起生活的这段日子中,她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心和集体感、还留存着一段美好而充满意义的回忆。小素狼回到了动物园,而且不久还能与舒叶与孩子们再见面。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精神会一直在孩子们中流传。

  但是故事的立意却有一点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下去。比如,我们可以用宠物的市场行情来衡量狗的价值吗?人到底应该如何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一个都市的小女孩,很可能一辈子看不到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鸡,她们对大自然的概念,往往只是绿地、公园和笼子里的动物。城市生态阻隔了孩子与自然的亲密,社会和家长的城市观,往往更压抑了孩子内心渴望自然,渴望与动物亲密接触的原初欲望,而这种现象在都市生活中很普遍。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父母的视角往往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自然观(在此问题上,小说里父亲舒冠比母亲柯蕊要更加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意识一些)。须知,在把孩子培养成现代都市文明人的道路上,来自自然、来自荒野、也来自遗传基因对自然、对荒野的渴望,一直在召唤着孩子。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其实很孤独,人类需要朋友,孩子更需要包括动物在内的各种朋友,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仅仅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人类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孩子。可是,现实中的大人却从来都只是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热爱自然,和自然做朋友,在内心深处却恐惧和动物亲密接触——理由当然是堂皇的:因为害怕病毒和细菌。可是,我们真的要用这样言行不一的生态观来教育孩子吗?

  小说中刻画的女主人柯蕊,惯常用俯视的角度来看小狗,她告诉女儿和读者,人是万物之灵,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就为我们描述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正被视为大自然的主人。但是这样的貌似正确了很多年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却被天然具备同情和恻隐之心的舒叶所排斥。作者让神秘小狗进入这个都市三口之家,通过人与动物相处的一些细节,让人与动物成为朋友(其实还是驯养关系)。《舒叶与神秘小狗》通过写动物、写人与动物的关系和距离,和谐与冲突,引发读者更深的反思和觉醒,反省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合理与谬误,作品因此带有了某种现代意义的生态文学意味。应当说,这样的儿童文学小说,目前国内还是不多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作品所开掘的题旨并不在于此,由此抵达更深思想境界的思考,在作品中的呈现还比较有限且不够自觉——特别是关于人的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还写的比较少也比较浅。

  《小王子》作者圣爱克苏佩里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但是每个大人经历了成长之后,却很难继续葆有孩子对自然所充满的那些亲近和好奇。在舒叶身上,我们发现了直觉意义上的生态主义,同时也照见了上一代人身上潜意识到显意识里,符合整体生态主义的价值观正在快速变形和流失。为什么会这样?这或许是小说为我们提供的值得深入思索和寻找答案的另一个问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