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欲望哲学里的“快”与“慢”——评吕翼中篇小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欲望》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778
尹宗义

  “格布的动作就是慢,他总是出现在幸福之后。二娃的速度就是快,他总是奔跑在曙光之前。”

  ——吕翼《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欲望》

一、意象里的欲望像茶一样泡开

发表在2018年第9期《中国作家》的中篇小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欲望》,是如何写欲望的?我们需要抓住“房子”“充气娃娃”“玛卡”以及“安第斯山脉”等几个意象,就能对写欲望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甚至上升到欲望哲学的层面。

  一是写二娃打工修房子。“房子”可以算是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的典型代言,但没有修好的房子,或者是修好没人住的房子,都是空的。空的房子,象征膨胀的欲望到头来一场空。吕翼用“房子”意象来寓意欲望,既形象直观,又具有现实意义,相当深刻。

  二是写王寻欢想写出能获得全国性大奖的作品,想以退为进,凭借脱贫攻坚战役,一夜成名,夺下省文联副主席的一席之地。他偷偷使用的“充气娃娃”,象征名的欲望,一吹气就能用,虽然虚假,虽然只能偷偷摸摸,但大家趋之若鹜,扔掉了,马上就有人捡走。

  三是写脱贫种植玛卡。“玛卡”凭其壮阳功效,据说能助长性欲。如果说名利的欲望最现实,那么性爱的欲望最本能。作家写种植玛卡,能突出最本能、最强烈的欲望,具有深刻寓意。

  前面三个意象,是使用在具体的情节中,内容丰富,寓意直观,便于解读。但还有一个在标题与结尾中提及的意象——“安第斯山脉”,特别值得另外泡一壶,坐下来慢慢品茗,回味欲望哲学的真谛。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它山势雄伟壮观,几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倍半。作家将“安第斯山脉”加进标题,不但表明玛卡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而且特别具有象征。像安第斯山脉一样绵延的欲望,本身是绚丽多姿的,雄伟壮观,如果顺其自然,一切安好;如果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提速运动起来,惯性太大,容易失去控制,无法刹住车,最后就可能会泛滥成灾。这才是这篇作品真正深刻的地方——从哲学的高度和社会现实来理性看待欲望,重点应该放在满足欲望的快慢节奏上。

二、欲望哲学的快与慢像铁饼与铅球在飞

拜读完吕翼的中篇小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欲望》,合上,关于快与慢的句子一直回荡在我耳边。当我把欲望放在哲学的天平上称量,称出来的不仅是欲望的大小、强弱、轻重的差异,还有对追求欲望快与慢节奏的思量——欲望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与否定;但在满足欲望的轨道上,是快还是慢,就值得深思。如果恰如其分地控制好快慢节奏,满足欲望行为也将合情合理。

  吕翼在作品中塑造二娃与格布这两个具有强烈欲望的形象,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快与慢:在欲望驱动下,二娃做啥都风风火火,像是脊梁后有一把刀逼着;而格布习惯犹犹豫豫,等他下决心,早已错失良机。比如:“小时候他俩上山放牛,格布发现一棵酸枣,刚要攀爬上树,二娃便几刀将树砍倒,将酸枣摘了个精光。长大了,他刚向卓雅发出爱的信号,二娃却抢先在卓雅肚子里播下种子。”不仅如此,就是外出打工,挣钱修大房子,二娃说走就走,根本不顾妻子卓雅临产在即;等酒醒后再出发的格布,慢了半拍,不但错过了每天一趟的客车,而且破灭了打工挣大钱的梦想,最后死守在裤脚坝子。二娃什么事总是抢在格布的前边,成为格布命里的克星。“快”战胜了“慢”,使得二娃处处占尽先机,收割幸福;而格布常常错失良机,希望破灭。

  作家着力刻画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就是进行满足欲望是快速还是迟缓的哲学较量。从二娃占尽先机、娶得裤脚坝子的第一美女看,现实社会流行快节奏地满足欲望的方式。二娃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就是因为种地苦钱的节奏慢,无法快速实现修建大房子的欲望;外出打工,他选择下井挖煤,宁愿冒着高风险,来加快满足欲望的节奏;当他踏上快速满足欲望的轨道后,根本刹不住车,欲望迅速膨胀,从原来计划修一幢水泥房,红砖砌墙、白灰抹顶、高三层、里面有厕所的那种楼房,膨胀成窗户要装隐形纱窗,屋里要安地暖,房顶要有花园,院子里也要有健身的空地,所以还要再坚持一年。欲速则不达,快速满足欲望的结局不但膨胀了欲望,还葬送了性命,甚是悲惨。

  从体育用具“铁饼”与“铅球”运动的差异中,哲学家受到启示,得出欲望具有椭圆属性的结论。在相同重量、相同作用力与相同角度等条件下,侧面椭圆的铁饼比正圆的铁球飞翔得远,因为铁饼边缘薄,中间厚。运动时,边缘围绕中间旋转的向心力、空气的浮力,犹如刀片劈风前行。在一饼化社会格局里,整个社会像一张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在欲望动力的作用下,不停息的旋转着,越旋转越快。快,成为现实的标签,成为生活的标配,成为欲望膨胀的活塞。

  作家王寻欢,写了不少书,意识流的、新写实的,什么都有。多产必然要高效,要加快创作的节奏。代表作《人与羊的爱情》并没有让他当上副主席,反而成为文坛笑话。他以退为进,申请下贫困地区挂职体验生活,蹲点扶贫。他不但想写出可以获得下届全国性文艺大奖的大作,而且想带领老百姓致富,立下丰功伟绩。在这些欲望驱使下,他带领百姓广种玛卡。他之所以选择种玛卡,因为玛卡营养丰富,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可以卖高价,能迅速让百姓致富。但是,天价的玛卡一跌再跌,变得一文不值,百姓并没有迅速致富,却让王寻欢、格布等人的性欲望高涨。王寻欢甚至还想发展成人产业,使之与玛卡产业形成一整条的产业链,把欲望提到高速挡。幸好有娜娜持否定态度,幸好王寻欢扶贫蹲点的使命马上就要结束。

  风风火火的二娃像侧面椭圆的“铁饼”,旋转得飞快,飞得很远;憨厚、老实的格布像正圆的“铅球”,太沉太重,飞不高,飞不远,连滚带爬,不但狼狈不堪,而且慢腾腾,失去了追求卓雅的良机,一辈子替二娃守着卓雅。在这个欲望快速膨胀又想快速满足欲望的现实里,格布次次相亲失败,但受玛卡不断滋补,欲望增强,又不能从卓雅处得到满足,他就用充气娃娃来宣泄。来得突然的“幸福”让他刹不住车,夜夜满足欲望。因为频率太高,把一个健健康康的人成为一堆药渣,一个废物,甚至可能行尸走肉,尸骨全无。

三、给欲望加减速挡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作家并没有回避与否定欲望,而是在对比与转化中,强调在欲望的现实里,“快”会助长欲望膨胀,人最终会被膨胀的欲望吞噬。现实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其实是欲望在不断提速,其结果是很不幸的:二娃下井挖煤,虽然挣到不少血汗钱,但最终被埋井里,三年就要修一幢高档别墅的欲望破灭了;玛卡可能让人快速致富,大家一窝蜂种植,结果玛卡神话破灭,最后烂市,送人都没人要,快速致富的欲望破灭;慢节奏的格布在玛卡的助推下,在王寻欢无意帮助下,搭上了快车,夜夜宣泄,差点成为废人,最后被警察抓走,在派出所里紧紧捂住头脸,蹲了一夜,羞愧得连死的心都有了。

  在“快”与“慢”的对比与转化中,“快”虽然势头强劲,但结局是惨败;“慢”虽然处处被动,却不战而胜。二娃被埋井里,卓雅没有了主心骨,显得有气无力,身子朝格布胸前倒了过来。作家虽然写得比较含糊,把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但大家都会有一种共识:隔在卓雅与格布之间的那条霸道的屏障,自然消失,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幸福生活将正式开启——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应该是“慢”胜利的一个标志。

  顺其自然、合乎情理的欲望,本身没有对与错,但如果加速去满足欲望,从而使得欲望无限膨胀,就应该批判,必须遏制。或许,这就是作家最终想告诉读者的“快”与“慢”在欲望哲学的深刻道理。形象地说,作家最先掷出一个可以远飞的“铁饼”,最后落下来的却是一个正圆、实在的“铅球”。读者能捡到那枚象征欲望之“慢”的“铅球”,就不虚此读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