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半个世纪思想情感凝聚的精华——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有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759
龙符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这首不胫而走的铿锵壮美词句,真切表达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赞颂和作者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感人情愫。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省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经典词句,深刻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疆大爱和“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这既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文学诗性的形象概括,同时,也是我们今天重温《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实际上,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的上阕含蕴的正是“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内容,而下阕正是对“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的深入思考和响亮回答。整体来看,全词上阕抒情,下阕言志,脉络清晰,结构分明。上阕深情表达了对焦裕禄的思念和赞颂,下阕细腻地抒发为民造福的“意气”和志向。上下阕互相呼应,丹心铁骨,赤诚相见,掷地有声。

  总书记在上阕用一句“百姓谁不爱好官”的问句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把上下阕有机地串联起来。这个问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盼归来”,有形散神聚之妙,同时又章法突转,异军突起,从对焦裕禄的追思自然进入自己的心志独白。这个问句关联启承上阕,而最重要的还是转合下阕,是这首词的关节紧要之处。看似非常轻松的舒缓一问,实则起到提纲挈领,领起全篇的重要作用,令人叫绝!这首词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犹不可夺其丹,该作品经得起咀嚼品味和鉴赏思考。虽然历经24年的风霜岁月,今日重读,仍然感觉亲切清新,有温度力度,震撼心灵,没有因岁月的磨砺而削弱其思想的光芒和艺术魅力,反而因时光的萃取和积淀,更增添一份别样的风采与璀璨。

一、作品问世

“清明前夕,兰考脱贫了!焦裕禄书记,您看到了吗?”——这是《农民日报》(2017年04月01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的导语,媒体人欢天喜地之情溢于言表。据报道: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共和国历史上很少有一个县像兰考这样,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焦裕禄。

  河南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和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圣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翌日,习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说到动情处,习近平总书记还吟诵24年前自己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0年7月15日填写、并在7月16日《福州晚报》上刊登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习近平总书记朗诵追思焦裕禄词后时,他说,“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如今,当我们再次阅读这篇深情感怀、直抒胸臆、彰显境界、宣示理想之作,依然会引起广大读者的阵阵情感波澜。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诗人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诗人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年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号召全党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总书记进行了精准概括: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五十年“焦裕禄情结”,200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访兰考,“一直有焦裕禄的形象伴随”。故《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半个世纪思想情感凝聚的精华,格外感动人心。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撰文谈焦裕禄精神。2003年,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人民的幸福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这一切,乃《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的题中意。“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说他相信,“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人民的儿子的英名”。

二、创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回忆说,“焦裕禄精神不仅影响着你们,而且影响了几代人。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特别是讲到焦裕禄同志肝癌后期坚持工作,拿个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时,我深感震撼。焦裕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我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焦裕禄同志纪念日,我感慨万千,就填了一首词,有感于纪念焦裕禄,当时福州日报登过。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虽不可及,但我们要见贤思齐。”“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兰考,实地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我心情很激动、很不平静,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深感在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命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赋予焦裕禄精神以时代精神、时代内涵,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三、词牌《念奴娇》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从堪称“词坛绝唱”苏轼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登建康赏心亭》,再到“开国元勋”毛泽东的《昆仑》等,豪放派词作,境界宏大,视野广阔,气象万千,恢弘雄放。喜摄军情国事重大题材入词,格律不拘,行文汪洋恣意,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故以《念奴娇》词牌写下的古今名篇佳作灿若星河,枚不胜数。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豪放派词作,“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词谱》以苏轼“凭空眺远”词为仄体正格。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其调高亢。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著名词学家龙榆生认为《念奴娇》,“音节高亢,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用以抒写豪壮感情”。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适合表现深沉慷慨激扬之辞。习近平总书记选择这一词牌来表达对焦裕禄的追思之情,自然贴切。同时,也给这“依曲定体,依声填词”《念奴娇》词牌的艺术星座,又增添了一篇充满时代光辉的亮丽篇章。

  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雄浑博大,走苏轼豪放之路,而人生态度更为积极进取,把境界推向阔大开畅而更为顿挫沉雄,系古诗词的当代新变,深刻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毛诗序》曰:“诗言志,歌咏言。”习近平总书记直抒胸臆的表达,透示出浓郁的为民意识和坚定的家国情怀,使我们倍感到毛泽东诗词的神韵传承。因而,诵读此词,让读者有“高大上”真切的情感投射和“接地气”的文化体味。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从焦桐写起,“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敬仰焦裕禄,痛惜焦裕禄,为民呼唤焦裕禄精神的款款深情,情透纸背,顷刻跃然纸上。焦裕禄同志逝世后,百姓们日夜呼唤,呼唤焦裕禄精神归来,呼唤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越多越好。现在,每当人们到焦裕禄纪念馆,看到焦裕禄因肝痛而顶破的藤椅,谁能不眼热泪盈眶?看到焦桐满树繁花,在风中翩翩起舞,谁不悲从心来?看到连片成林的焦桐,人们会看到焦裕禄那跋涉消瘦的身影;会看到焦裕禄在田间茅舍和老百姓亲切交谈的剪影;会看到焦裕禄在漠漠风沙中与群众一起,奋力拼搏的背影。就是这样一位为党为民废寝忘食的优秀县委书记,却因积劳成疾、过度劳累而过早地离开了兰考人民,令苍天无言,情何以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裳。”想到此,我们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谁都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泪焦桐成雨”,欲哭无泪。

  中国不仅是诗词的故乡,唐诗宋词的泱泱国度,而且是文化大国、文明古国,文化修养就成为每个公民乃至国家领袖应有的人文素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引经据典、摭拾诗词、文采飞扬、哲理深邃,既体现出平时爱读书、勤思考的品德操守,又显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以足言,言以足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著述、演讲因而具有超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所津津乐道,心向神往的。他的词作因而文思泉涌、底蕴深厚、成竹在胸、厚积薄发,一气呵成,笔下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波澜壮阔。

四、作品鉴赏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云:“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具有阳刚壮美风格的豪放派词作,属于崇高美学的范畴,“奇拔豪达,阳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清刘熙载《艺概》)作为豪放派词作“念奴娇”词牌中的“长令”,短小精悍,含蓄隽永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上阕共49字,下阕有51字,全词刚好100字,属于“百字令”的精品佳作。由于作者深谙古典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学体裁之奥妙,故他填的词文采飞扬、哲理深邃。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广为寓意高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格调清新。

  作者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的前面,特意写下一行简短优美的序言:“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通过这个小序,我们直接感受到作者写作此词的时间、环境和缘由。“中夜”即夜半,“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皓月当空。皎洁明月,也常常用作人品高洁的烘托与象征。作者用“霁月如银,文思萦系”8个字,凝练地勾勒出彼时彼刻的场境、心境、情境,从而引导读者的思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进入该词作明净、深沉、辽阔的独特意境,让人倍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词的开头先声夺人,起笔大气,不同凡响:“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一个“盼”字落笔千钧,泣不成声,其热切与执著呼之欲出。"魂":是指焦裕禄,也指焦裕禄精神。第一个句“魂飞万里”中的第一个字,让人想起中国第一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魂兮归来”之名句。“此山此水此地”,则营造了一个恢宏的情感时空,使“归来”二字有了具体的情感旨归和着力点。“魂飞万里”,堪称气势磅礴,下笔浓墨重彩。“文似观山不喜平”,接下来一句质朴的设问:“百姓谁不爱好官”,使情感的发展有一个新的波澜起伏。“百姓谁不爱好官?”,妙处在于作者随后并没有自问自答,而是荡开一笔,作好铺垫,烘云托月,直抵人心,生动描述“把泪焦桐成雨”的感人场景感慨万千。“把泪成雨”,泪如雨下,洒泪如雨,描绘小中见大,情感以点带面,意境层层递进。有道是:“为众人抱火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雨。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每每追忆焦裕禄,“常使英雄泪沾裳。”这既是对上句设问的含蓄回应,又老百姓对“好官”“敬爱”的具体展现,还是对焦裕禄精神的一种讴歌赞美。

  关于“焦桐”,作者特意注释说:“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焦桐”:东汉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曾用烧焦的桐木做了一把琴,音色极好,称为“焦尾琴”,泛指好琴。焦桐、焦尾琴、焦裕禄,一字三关,都是状焦之美好。也特指焦裕禄为人民做好事,留下了好的口碑。可见,“焦桐”这一树名是和焦裕禄的姓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焦桐”,是人民给予焦裕禄个人的无上荣誉,也是老百姓心里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化身。揭示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时代主旋律。通过“焦桐”这一感人的精神文化符号,焦裕禄这个“好官”的光辉形象,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巍峨矗立在读者面前。“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焦裕禄是桐树,人民就是土地。他跟百姓贴得很近很近,根在百姓中扎得很深很深。焦桐葱翠,枝繁叶茂,华盖入云的“潜台词”是:这些长在老百姓心中的万年树,留下后人一个深刻的灵魂启示——只有根植人民,哪怕短暂的生命与精神,也能万古长青。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随后,作者进一步为我们描绘出了焦裕禄这个“好官”的鲜明形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其中“暮雪”是指黄昏时候的雪,此时的雪是不容易融化的,唐朝诗人岑参就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朝霜”则是指早晨的霜,因见到太阳就会很快融化,所以常用来比喻时间的短暂,三国时期诗人曹植就写过“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杂诗》)的诗句。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古往今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的于谦,都被作者看作是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天职的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者在这里用“暮雪朝霜”的对比,状写顺境逆境、困难大小、任务轻重的不同境况。“意气”即志向与气概,精神和志趣。“父老生死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诗意诠释,而“毋改英雄意气”则是对“我以我血溅轩辕”,“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生动写照。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怀。

  词的下阕开头,一句“依然月明如昔”,一语双关,看似是描写环境的一处闲笔,其实是对焦裕禄美好品德的一个美好象征。这一句就如一个巧妙的榫头,将上下两阕串联成一个整体,既收束住了上阕万马奔腾般的情感波涛,同时又于岭断云连、水穷云起的转折之际,为下阕营造出了另一番新意:“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从对焦裕禄的思念和称赞,转而开始抒写作者自己的英雄心迹和赤子情怀。“路漫漫其修远矣”巧妙化用了《楚辞·离骚》的诗句,但这里表达的不是屈原笔下上下求索跋涉的原意,而更多地侧重于表达清廉为官的铮铮誓言。诚然,要做一个“好官”,第一要务是“两袖清风”,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语出明代廉吏于谦“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入京》)。所以作者接下来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淋漓尽致地阐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吾貌虽瘦,必肥天下。”这其实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回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的重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干工作搞事业都要靠这一点,这才是‘永动机’,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勤奋工作,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建立和谐的官民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官民关系不和谐,则国家难以和谐,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深深谨记。常言道,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对于老百姓,我们更应该心存感激、心存敬畏。

  作为“词眼”和“破题”的佳词丽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如此结尾,最为精彩。诗味浓郁,诗意盎然。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好一个“绿”字了得,鲜明醒目,艺术地表达了焦裕禄精神的美好影响和榜样力量。“绿我涓滴”,与“把泪成雨”,首尾呼应,一脉相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涓滴”绿我,回报“千顷澄碧”,对比强烈,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心潮逐浪高”,唯有丹心一片。作者的人格魅力与胸襟情怀,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一览无余,高风亮节,一泻千里。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血脉相连,环环相扣,一唱三叹,画龙点睛,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精妙。文末点题言志。“涓滴”指微小的水滴,如杜甫“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倦夜》)中的语意。这里作者有自谦之意。“澄碧”本义指清澈而碧绿,这里借代苍茫浩渺的江海景象,类似李白“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赤壁歌送别》)的用法。至于“千顷”,则更是极言其广阔了。还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想象的空间,使全词的情感达到一个更加空明澄澈、高远辽阔的人生境界。

  “凤头,猪肚、豹尾”是古人在分析文章的结构时,经常用来形容佳作的评语。《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开头,奇峰突起。内容,精炼浓缩。尤其是结尾,华丽、漂亮、有力,没有任何多余的赘言,既简洁利落,又刚劲给力。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老一辈奉献者的致敬,是继往开来者与披荆斩棘人的心灵感应和魂魄沟通,更是时代驭手面对漫漫征途的精神标高与终极追求。文如其人,该词烛照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人格和伟人风范。

  “诗无达沽。”从某种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与焦裕禄同志的心是相通的、志是相同的。堪称志同道合。每每想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一股英雄相惜的人格情怀溢满胸襟。词的结尾,习近平总书记把对焦裕禄精神的敬仰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期盼焦裕禄精神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共产党员,形成众志成城的钢铁洪流,形成浩淼无际的千顷碧波。换言之,读该词,对于我们每一位读者,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加强人文素养,提高精神境界,大有裨益。

  有人说:“这首词大气磅礴,意境雄浑,高屋建瓴,深情无限,饱含了对焦裕禄精神的敬仰和对焦裕禄同志的追思。”该词从艺术特色上讲做到了以情胜文、以意胜题、以气胜词。情,是肺腑之情,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的深情怀念。心有所感,发而为诗,极为真挚感人。作者通过与焦裕禄的灵魂对话,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时空交替出现,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意,是意境开阔,感天动地。作者思绪悠悠、神通万里。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而最为一般诗人所不能企及的是,作者和盘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可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堪称“心底无私天地宽” 。气,是气贯长虹,洪荒之力。在这一点,体现了诗人的不同凡响,目光远大,小处入手,大处着墨,升腾起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辞,集天地之灵气的浩然正气。有道是:“纸上烟云,笔底风雷。”作为“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毛泽东语)豪放词派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既展示词人的胸襟怀抱,视野开阔,怀旧抒情,又展示景物壮丽,时空悠远,慷慨激昂的词风。同时,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思想境界之高,胸襟气度之广,层次格调之深,精神厚度之炽烈,体现作为东方大国的政治领袖兼诗人词家的雄才伟略和文采风韵以及儒雅情怀。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谆谆教诲如是说。这首词寄意高远,托物言志,感情真挚,语言凝炼,意象鲜明,格调清新。重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如沐春风,如品醯醢,如啜酽茶……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首词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邃,别具一格,自成一体,是一首举旗定向、汇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作品,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情操的陶冶。这首词,写尽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引人深思内省,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词坛佳作华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